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3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把,至箭頭進弓弝時,便審顧把子中心,即放箭去,無 有不中的者。其審顧法,要兩眼角斜視得真。我輩欲 求箭穩多中,當於此注意焉。

審固第九

南塘子曰:「『《記》稱『持弓審固』。審者,詳審,固者把持堅固 也。『審』字與《大學》『慮而後能得』」「慮』字同。君子於至善既 知所止而定而靜而安矣,又必能慮焉,而後能得所 止。君子於射箭引滿之餘,發矢之際,又必加審,而後 中的可決。今射者多於大半矢之時,審之亦何益乎? 且夫審者,今人皆以為審的而已,不知審的,第審中」 之一事耳。蓋弓滿之際,精神已竭,手足已虛,若卒然 而發,則矢直不直、中不中,皆非由我心使矣。必加審 之,使精神和易,手足安固,然後發矢,其不直不中為 何故?欲知「審」字工夫,合於「慮」字工夫,玩味之乃得。

指機第十

「射之有決,俗名指機眼」,宜少長,不宜圓。所以然者,取 其緊夾大指,庶臨陣無疏虞。此不易之法也。吾友于 一躍別有獨得之妙,其言曰:「用決之策,原為手指皮 肉,不能與絲弦相當,故用此借木堅也。今人多苦用 大力勾挽,致箭縱橫不調。用是機者,其中有微妙焉。 如用於大指極根,箭去木而不靈,動搖遲鈍隨之;用」 于大指紋中,扯拉無力,滑泛易去巧力,審顧撇放之 法,會用不及而箭去矣。世人有此二病,莫知其端。今 善射者,用決於大指近根處搭箭,拽弦時,決自徐徐 前行,方到大指紋中,弓開已滿,審顧用力,即放矢去, 平快俊妥,良由此耳。指機徐徐之妙,難以言形,惟以 意會,學射者參之。

馬射第十一

王琚《馬射法》曰:「勢如追風,目如逐電。滿開弓,急放箭, 目勿瞬視,身勿倨坐,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夫馬者,人 之命,則調馬先之矣。凡馬須平日適飼養時調度,蹤 蹲聽令,觸物不驚,馳道不削,前兩腳從耳下齊出,後 兩腳向前倍之,則疾且穩,而人可用器。邊馬慣戰,數 倍中國,居常調度之功也。馬上射把,有以箭插衣領 內,或插腰間,俱不便。必須以箭二枝,連弓弝把定,又 以一枝中弦掛為便。馬始騎時,左手挽弓,右手攬轡, 一縱時身即左跨,便搭箭當弦,左手高張,如鳥舒一 翼,弓拽圓滿,至把子與馬相對,左手即落,與左膝相 對,望把根射,百發百中。凡開弓必至九分滿乃發,即 七八分亦難中也。馬多右開,人身左跨左重,馬不能 右開,間有左開,身一右轉,馬即過矣。馬行直否,盡在 兩腿。若久馳純熟,則馬上身法,如分鬃、對鐙、抹鞦云 者,惟所用之。鄭若曾曰:「武士之常技三:曰分鬃,向前 射也;曰對鐙,向傍對也;曰抹鞦,向後射也。分騣者,以 馬之頸騣為界,一邊挽弓,一邊發矢,乃弄花巧之法。 邊軍不然,以身俯出」馬外,於此挽弓,就於此發矢,臨 敵倉皇之際,庶無謬誤。對鐙者,主左一邊而言,今北 方響馬,常勒馬由道右而行,讓客於左,以便發箭,亦 此義也。然此法但可施於途遇一二人耳,設使眾敵 叢射,或敵在右,將旋馬以應酬之也。學騎射者,須習 左右手皆便方可。雖然,此以射言也,若披堅執銳,攻 戰於白刃之外,又必兩邊用力,身活直坐,以張弄武 藝。身若太伏,恐馬前失;身若後倚,恐馬仰坐,左右少 跨,與射不同。蓋射不用力,身猶輕也,手持器械,盡力 使用,身太離鞍,馬蹶人仆,是可以不慎乎哉?

神奇第十三

夫「射,貴神貴奇,凡射以目至,神射以意至。凡射惟中 左,奇射兼中右」,此今世之所間有,而學者所能致也。 今夫彈鳥雀者,不視弓不視彈,以意逆飛者,而中之 挾矢者,何獨不然?初學時,手足身眼之法毫不可廢, 及其後也,諸法渾忘意的之所在,而矢無虛發,若樊 進德輩是已。夫射左者,敵出乎右則難矣;射右者,敵 出乎左,則難矣。吾友張一白左右開弓,命中如一,擬 古岳武穆之臂。或有用撇懷射法,正馳馬張弓以向 左,忽轉跨而射右,前後上下,隨其所欲,射之勢險節 短,莫過乎此。孟子有言:「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惟射 亦然,是以君子習焉。」習射以堊為圈,兩人各立圈內, 由遠及近,對射相較以避矢,出圈者為負,眼明手疾, 身法步法俱到,而矢不及於其身。若獨習於家者,環 堵之室,懸草薦於梁下,中粘紅紙,大如指頂以為的, 日日射之,的雖數步,其引滿盡力,悉如百步法。至於 箭箭紅心,則出而射百步猶是矣。故曰:「閉門造車,出 門合轍。」古人以投壺寓射,以滴油寓射,惟其理一義 同,顧所習謂何耳。諺稱「武藝長一寸,強一寸。」射為諸 藝之首,以其長也。更有長於射者,必也大器乎?雖然, 三軍之命,懸於一將,今特患無將耳。《易》曰:「師貞,丈人 吉。」丈人者,為人所倚仗者也。使有仁義之將,恩威足 以服吾人之心,智勇足以破敵人之膽,將見眾有所 恃而技藝可施,自皆膽大力定,一發五豝矣。不然,雖 有神射。亦何益哉。

考工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