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3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匡。者,此何故也?以其家習其所也。

《吳越春秋》:越王臣吳歸越,范蠡進善射者陳音。音,楚 人也。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 「臣楚之鄙人,嘗步於射術,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 願子一二其辭。」音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 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彈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 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 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 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之謂也。」於是神農 皇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黃帝 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荊山,生不見父母。 為兒之時,習用弓矢,所射無脫。以其道傳於羿,羿傳 《逄蒙》,逄蒙傳於楚琴氏。琴氏以為弓矢不足以威天 下,當是之時,諸侯相伐,兵刃交錯,弓矢之威,不能制 服。琴氏乃橫弓著臂,施機設樞,加「之以力,然後諸侯 可服。《琴氏》傳之楚三侯,所謂句亶、鄂章,人號糜侯、翼 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傳至靈王,以桃弓棘矢而備 鄰國。自靈王之後,射道分流,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 於楚,五世於茲矣。臣雖不明其道,惟王試之。」越王曰: 「弩之狀何法焉?」陳音曰:「郭為方城,守臣子也;教為人 君命所起也。牙為」執法,守吏卒也。牛為中將,主內裹 也。關為守禦,檢去止也。錡為侍從,聽人主也。臂為道 路,通所使也。弓為將軍,主重負也。弦為軍師,禦戰士 也。矢為飛客,主教使也。金為實「不止也。衛為副使, 正道里也。《叉》為受教,知可否也。縹為都尉,執左右也。 敵為百死,不得駭也。鳥不及飛,獸不暇走,弩之所向, 無不死也。臣之愚劣,道悉如此。」越王曰:「願聞正射之 道。」音曰:「臣聞正射之道,道眾而微。古之聖人,射弩未 發而前名其所中,臣未能如古之聖人,請悉其要。夫 射之道,身若戴板,頭若激卵,左足蹉,右足橫,左手若 附枝,右手若抱兒,舉弩望敵,翕心咽煙,與氣俱發,得 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離,右手發機,左手不知,一 身異教,其況雄雌?此正射持弩之道也。願聞望敵儀 表投分飛矢之道。」音曰:「夫射之道,從分望敵,合以參 連,弩有斗石,矢有輕重,石取一兩,其數乃平。遠近高 下,求之銖分,道在於斯,無有遺言。」越王曰:「善。盡子之 道,願子悉以教吾國人。」音曰:「道出於天,事在於人,人 之所習,無有不神。」於是乃使陳音教士習射於北郊 之外。三月,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陳音死,越王傷之, 葬於國西,號其葬所曰陳音山。

《史記蘇秦傳》:秦說韓宣惠王曰:「天下之彊弓勁弩,皆 從韓出。谿子少府時力距來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韓 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 心。」許慎云:「南方谿子、蠻夷柘弩皆善材。韓有谿子 弩,又有少府所造二種之弩。」案時力者,謂作之得時, 力倍於常,故名時力也。距來者,謂弩勢勁利,足以距 來敵也。《索隱》曰:韓又有少府所造時力、距來二種之 弩,其名並具。《淮南子索隱》曰:超足,謂超騰用勢,蓋起 足蹋之而射也。

《華陽國志》:「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 秦王乃募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於是 閬中夷廖中等乃作白的弩,於高樓上射虎。」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葬驪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 穿,近輒射之。」

《漢書高祖本紀》:「漢王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羽伏 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

《日南傳》:「南越王尉佗攻安陽,有神人皋通為安陽王, 治神弩一張,一發萬人死,三發殺三萬人。」

《梁孝王武傳》: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日,王賜千金,官 至中尉,號曰「公孫將軍」,多作兵弩弓數千萬。

《吾丘壽王傳》:「壽王為光祿大夫,侍中,丞相公孫弘奏 言:民不得挾弓弩十,賊彉弩百,吏不敢前,盜賊不輒 伏辜,免脫者眾,害寡而利多,此盜賊所以蕃也。禁民 不得挾弓弩,則盜賊執短兵,短兵接則眾者勝。以眾 吏捕寡賊,其勢必得。盜賊有害無利,則莫犯法,刑錯 之道也。臣愚以為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壽」 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 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衛而施 行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彊侵,弱,眾 暴寡,海內抗敝,巧詐並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 苟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 之具不可勝數。」於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 《書》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墮名城,殺豪傑,銷甲 兵,折鋒刃。其後民以耰鉏箠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 賊不勝,至於赭衣塞路,群盜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 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 太平,舉俊材,興學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 地而封,宇內日化,方外鄉風。然而盜賊猶有者,郡國 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 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 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詩》云:「大侯既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