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3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言貴中也。愚聞聖王 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 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姦之 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 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無 益於禁姦,而廢先王之典,使學者不得習行其禮,大 不便。」書奏,上以難丞相弘,弘詘服焉。

《十洲記》:「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 四面有弱水遶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 數萬,各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 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 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 連續之,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 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 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 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國雖遠,而上貢者不奇,稽留 使者未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弦斷,使者 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弦。帝驚曰:「異物 也。」乃使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 也。膠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 入水,數日不沈,入火不燋。」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 遣去。賜以牡桂、乾姜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無者,又 益思東方朔之遠見。

《漢書李廣傳》:「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匈奴 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 矢且盡,廣乃令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 將。」服虔曰:「黃肩,弩也。」孟康曰:「太公陷堅卻敵,以大 黃參連弩也。」晉灼曰:「黃肩,即黃閒也;大黃,其大者也。」 《孫屠嘉傳》:「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 材官之多力,能腳踏彊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 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弩,以足踏者曰蹶張。」

《韓延壽傳》:「抱弩負籣。」如:曰「籣盛」,弩箭服也。 《昭帝本紀》:「始元五年夏,罷天下停母馬及馬弩關。」 舊制,馬高五尺六寸,齒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 關。今不禁也。

《水經注·交州外域記》曰:「交阯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 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 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 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 子,因稱為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 陽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 一發殺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按 《晉太康記》:縣交阯,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 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王曰: 「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 王有女名曰眉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 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越 王。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

崔實《政論》:「永平、建初之際,去戰未久,官兵勁利,有蔡 太僕之弩,擅名天下。」

《後漢書耿恭傳》:恭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乘城 搏戰,以毒藥傅矢,傳語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 異。」因發彊弩射之,敵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 《順帝本紀》:永建元年冬十月,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 令教習戰射。調,選也。五營,五校也。謂長水、步兵、射 聲、胡騎、車騎等五校尉也。 劉攽曰:「正文案五營弩 師,何為更言舉,明此舉字是與字,一郡與五人教習 也。」

《靈帝本紀》:中平元年「三月壬子,詔公卿出馬弩。」 《陳敬王羨傳》,「愍王寵嗣。寵善弩射,十發十中,皆同處。 永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彊弩數千張, 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 百姓歸之者,眾十餘萬人。」《寵射》,其祕法以天覆地 載,參連為奇。又「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 相將,萬乘之方,然要在機牙。」

《虞詡傳》:「詡為武都守,羌眾萬餘來攻,詡令軍中彊弩 勿發,而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於是使二十彊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

《袁紹傳》:「公孫瓚大破黃巾,威震河北,紹乃自擊之。紹 先令麴義領精兵八百,彊弩千張,以為前登。瓚輕其 兵少,縱騎騰之,義兵伏楯下,一時同發,瓚軍大敗。」 《雜記》:「東吳朝,鴻臚卿張儼、議郎張純、鎮南將軍朱異 三人共詣驃騎將軍朱據。據曰:『三賢屈顧,老鄙相聞, 含甘須之明,懷終賈之才,想飢渴久矣。各為賦一物, 然』」後坐,乃各賦所見異賦。《弩》曰:「南岳之幹,鍾山之銅, 應機命中,射隼高墉。」

《魏氏春秋》,諸葛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 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晉書。陶璜傳》:「璜南征擒孟幹,將徙之臨海。幹等志欲 北歸,慮東徙轉遠,以吳人愛蜀側竹弩,言能作之,皓 留付作部,後幹逃至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