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5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賊感概,奸人之雄也,恃氣以犯法,藉義以報讎,其 情固可疾,而其人亦甚不可廢。蓋嘗讀西漢《游俠傳》 而觀郭解之始末,以為容一夫之奸而可以制千夫 之奸,雖有害亦不能無利。蓋天下之事,利害兼行而 不可偏去,所貴夫善計者擇其利多害少也而為之 耳。二曰制其所主。夫所謂制其所主者何?蓋盜賊之 所出者有三:一「曰飢民,二曰愚民,三曰奸民。」飢民求 生,愚民求福,奸民求利,其初皆生於有所避,有所慕; 而要其情之所終,則有可返者。可返者飢民,而不可 返者乃愚民、奸民也。何者?飢民之為盜,非有所大欲 也,無可生之計,是以為冒死之策,而其心未嘗不好 生而惡死也。至於情之所迫,而勢之所切,以為生者 必死,而為盜者猶介乎可生可殺之間,故歲凶則不 得不攻掠攘奪,以濟一旦之命。歲豐則逡巡銷縮,返 而顧其有可生之路,翻然動其欲生之心,其勢不得 不返田畝。故飢民可閔而不可疾,可濟而不可殺,有 所甚擾,亦有所甚不必畏也。惟夫愚民之求福也無 厭,求之於佛者而以為未足,又轉而求之於鬼神而 以為未足,故左道惑人焉,則是食菜事魔者,蓋生於 愚民求福之無厭也。奸民之求利也無已,然惰而不 肯為農,拙而不肯為技藝,以為務農而業技藝,所獲 無幾,而其勞有不可償者,故相率而猖狂於三尺之 外,以僥倖於十倍之利。得利而死,奸民之所不恤,則 是盜販茶鹽者,蓋生於奸民求利之無已也。求福之 無厭,求利之無已,是心易入而難出,易聚而難散,可 以術解而不可以刑迫。且朝廷所以禁切食菜事魔 者,可謂甚嚴,而此弊未嘗除;所以限制盜販茶鹽者, 可謂甚密,而此弊未嘗絕。何也?蓋所謂食菜事魔者, 號令所從出,語言所從授,則有宗師莫若擒宗師,則 其徒不解而自散,盜販私鹽,臣之所甚詳也。然非獨 此曹之過也,北界利其茶,則以貨誘之於外;園戶利 其貨,則以茶誘之於內。北界雖未可以制,而園戶我 之所及也。園戶有茶而不敢售,則奸民欲茶而無所 得。莫若禁園戶,則其黨不治而自銷。然而欲擒宗師, 要使勿驚;欲禁園戶,要使無怨。何者?無故「而擒其首 則其黨疑,其黨疑則懼而有所扇而為亂。宜密詢州 縣之臣,籍記其宗師之姓名鄉里,多方誘之,使自陷 於刑辟,而後鋤治誅絕也。夫如是則可使不驚。園戶 所資以為生,私茶之商也,驟塞其資之之門則必有 不平之心。宜增降長短之引,使其茶有所宣洩而不 至於底滯。夫如是,則可使勿怨。」嗚呼!計利筭害,可謂 深矣。元順帝至正六年,兩淮鹽運使宋文瓚言:「江陰、 通、泰,為江之門戶,而鎮江、真州次之。國初設萬戶府 以鎮其地,今戍將非人,致賊艦往來無常。集慶花山 賊凡三十六人,官軍數萬,不能進討,反為所敗。後假 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貽笑遠近?宜急選智勇,以圖 後功。」至正庚寅間,參議賈魯以當承平之時,無所垂 名,欲立事功於世,首勸脫脫丞相開河北水田務,使 民屯種。脫從之,先於大都開田以試之,前後所費凡 十數萬錠。今開西山水閘灌水,山水迅暴,幾壞都城, 遂止。又勸其造「至正交鈔」,楮敝窳惡,用未久輒腐爛, 不堪倒換,遂與至元寶鈔俱澀滯不行,物價騰貴。及 河決南行,又勸脫脫求夏禹故道,開使北流,身專其 任。瀕河起集丁夫二十六萬餘人,朝廷所降食錢,官 吏多不盡支,河夫多怨。韓山童等,因挾詐,陰鑿石人, 止開一眼,鑴其背曰:「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 下反預當開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為驚詫而謀 亂。是時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寬縱,人物貧富不均,多 樂從亂。曾不旬月,從之者殆數萬人,以趙宋為名。韓 山童詐稱徽宗九世孫,《偽詔略》曰:「蘊玉璽於海東,取 精兵於日本,貧極江南,富誇塞北。」蓋以宋廣王走崖 山,丞相陳宜中走倭,托此說以動搖天下。當時貧者 從亂如歸,其黨韓福通等同起兵,以紅巾為號。既而 山童就擒,乃降徐州路為武安州。後其黨毛會、田豐、 杜遵道等,復奉其子為主,寇掠汴、汝、淮、泗之間,死者 成積,中原丘墟。蓋至正初年秦王伯顏為政,變亂舊 章。江西有朱光卿,在後有李致甫、羅天倫之變,國力 猶全,尋皆殄滅。至正戊子間,海寇方國珍始為亂。先 是蔡亂頭剽劫海商,始懸格命捕之。方為台之洋嶼 人,慕賞功官爵,募眾至數千人。時台州總管焦鼎等 納蔡之賂,薄其罪而不加誅,玩忽歲月,方遂入海為 寇,官兵皆不戰而敗。朝廷恐為海運之梗,招安之,即 啗之以「海運千戶。」及既定,瀕海之民不憤,與萬戶蕭 載之謀襲殺之,不果,又叛。朝廷命參政索羅、元帥董 搏霄率兵加討,兵未交,皆先潰,郝萬「戶為所獲,方拘 置舟中,使求招安。郝故出高麗后位下,請託得行,遂 特旨釋之,進爵已拜參矣。」嗚呼!邊方貪官,既失之於 始;中宮寵后,又失之於終。當賞而不賞,當刑而不刑, 刑賞之柄既失,紀綱於是乎大壞,而中原之寇起矣。 嗟乎!人君所以立國者,以其有紀綱也;所以振紀綱, 以其有賞罰也。賞必「加於善,刑必施諸惡,使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