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7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物墜於前,疑為捕己,今果見獲,我固當死。」旦送邑中, 具得所掠物,遂置於法。僕於是得釋。

《昨夢錄》: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蹌至新市蹔為寺 居,親舊絕無,牢落悽涼斷其蹤跡,茫茫殊未有所向, 寺僧忽相過,存問勤屬,時時餽殽酒,仕宦者極感之。 語次問其姓,則曰:「姓湯。」而仕宦之妻亦姓湯,於是通 譜系為親戚,而致其周旋餽遺者愈厚。一日告仕宦 者曰:「聞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圖避地耶?」仕宦者曰:「某 中州人,忽到異鄉,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 圖哉?」僧曰:「某山間有庵,血屬在焉,共處可乎?」於是欣 然從之,即日命舟以往。金兵已去,僧曰:「事已小定,駐 蹕之地不遠,公當速往注授。」仕宦者告以闕乏,僧於 是辦舟贈鏹二百緡使行。仕宦者曰:「吾師之德於我 至厚,何以為報?」僧曰:「既為親戚,義當爾也。」乃留其孥 於庵中,僧為酌別飲,大醉,遂行。翌日睡覺,時日已高, 起視,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數里皆無居人,舟人語 啐啐。過午,督之使行,艮久始慢應曰:「今行矣。」既而取 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則曰:「我等與 官人無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當作書別家付我 訖,自為之所爾。」仕宦者惶惑顧望,未忍即自引決,則 曰:「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仕宦者於 是悲慟作《家書》畢自沈焉。時內翰汪彥章守霅川,有 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實,曰:「僧納仕宦之妻,酬舟人者 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需索百出,僧不能堪。一夕中 夜,往將殺之。舟人適出,其妻自內窺,月明中,見僧持 斧也」,乃告其夫,舟人以是自首。汪以謂僧固當死,而 舟人受賂殺命官,情罪俱重,難以首從論,其刑惟均 也。又其妻請以亡夫告敕易度牒為尼,二事奏皆可, 汪命獄吏故緩其死,使備受慘酷,數月然後刑之。 《行營雜錄》:馬裕齋知處州,禁民捕蛙。有一村民犯禁, 乃將冬瓜切作蓋刳,空其腹,實蛙於中,黎明持入城, 為門卒所捕,械至於庭。公心怪之,問曰:「汝何時捕此 蛙?」答曰:「夜半有知者否?」曰:「惟妻知。」公追其妻,詰之,乃 妻與人通,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語門卒以收捕,意 欲陷夫於罪,而據其妻也。公窮究其罪,遂寘妻并姦 夫於法。

《宋史徐誼傳》:「誼知徽州歙縣,有妻殺夫繫獄,以五歲 女為證。誼疑曰:『婦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緩之未覆也。 會郡究實,稅於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 租久繫,饑而大叫,役者批之,墮水死矣』。然後冤者得 釋,吏皆坐罪,闔郡以為神』。」

《厚德錄》:王待制質權知荊南府,有媼訴其婦薄於養, 婦曰:「舅姑家既窮,而婦且奉事無不謹。」質曰:「姑雖不 良,獨不顧若夫耶?」取家人衣,衣媼,又給以廩粟,使婦 養之。皆感泣而去。

《齊東野語》:建康、溧陽市民同日殺人,皆繫獄。獄具,以 囚上府,亦同日就道。二囚時相與語,監者不虞也,夕 宿邸舍,甲謂乙曰:「吾二人事已至此,死固其分,顧事 適同日,計亦有可為者。我有老母,貧不能自活,君到 府第稱冤,悉以諉我,我當兼任之,等死耳。幸而脫,君 家素溫,為我養母終其身,則吾死為不徒死矣。」乙欣 然許之。時張定叟杓尚書知府事,號稱嚴明,囚既至, 皆呼使前,問之,及乙,則曰:「某實不殺某人,殺之者亦 甲也。」張駭異,使竟其說,曰:甲已殺某人,既逸出其家, 不知為甲所殺也。平日與某有隙,遂以聞於官,已而 甲又殺某人,乃就捕。某非不自明,官闇而吏賕,故冤 不得直也。張以問甲,甲對如乙言,立破械縱之,一縣 大驚。甲既論死,官吏皆坐夫入抵罪,而張終不悟。甚 哉獄之難明。

羅點春伯為浙西倉,攝平江府,忽有顧主訟其逐僕 欠錢者,究問雖得實,而僕黠甚,反欲汙其主,乃自陳 嘗與主饋之姬通,既而物色則無有也,於是遂令僕 自供姦狀甚詳。因判云:「僕既欠主人之錢,又且汗染 其婢,事之有無,雖未可知,然其自供罪狀已明,合從 姦罪定斷,徒配施行。所有女使,候主人有詞日根究。」 聞者無不快之。

《齊東野語》:何自然本何佾德顯之子,其母姚氏死,即 出繼何修德揚後。佾再娶周氏。及自然為中司日,周 氏死,自然以不逮事申審合解官。申心喪,下禮官議, 以為母無親繼之別,朝廷不以為然,復下給舍、臺諫 議,太學生朱九成等各上臺諫書,論其當去。集議既 上,雖以為禮有可疑,義當從厚,合聽解官,然竟以禮 律不載,無所折衷,自然去。後數日,書庫官方庭堅於 《隋書劉子翊傳》:永寧令李公孝四歲喪母,九歲外繼 其後父,更別娶後母,至是而亡。河間劉炫以無撫育 之恩,議不解任。子翊時為侍御史,駁之曰:「『『傳云:『繼母 如母』,與母同也』。又曰:『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期』。按期者, 自以本生,非殊親之與繼也』。又曰:『親繼既等,心喪不 殊』。」又曰:「如謂繼母之來,在子出之後,制有淺深,則出 後之人,所後者初亡,後之者始至,此復可以無撫育 之恩而不服重乎?」又曰:「苟以母養之恩,始成母子,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