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城周一千一百八十六丈五尺,計六里二百十三步。 東南高二丈四尺,西北減三尺,為東西南北四門,上 建重樓。成化中,千戶趙威又遶城為濠,深一丈三尺, 東南闊十丈一尺,西北半之。城西南隅架濠而衢。舊 有橋,潦水為患。千戶趙威開拓舊基,用巨石甃砌斜 坡,長七尺,闊三丈有奇。成化中,千戶趙能加石修砌。 正德十四年,知府馬龠復建橋,水遶如故。嘉靖二十 四年,知府陳甘雨創築北門月城,周二十六丈,高一 丈六尺,左右為門四。安陸縣附郭。

雲夢縣城池, 明成化七年,知縣鍾弼「築土為垣,長 五里,高一丈五尺。正德八年,知縣孫復置北門樓。嘉 靖二十四年,知縣郭貴德復甃三門,各建樓,後知縣 王廷佐增垣二尺。萬曆二年,知縣陸勳奉檄修磚城, 周五百七十丈有奇,高二丈二尺,建置四門,樓濠久 淤。崇禎七年,知縣蔡宗虞鑿濬如舊。」

應城縣城池, 明成化中,知縣江清築土為城,周圍 五里有奇,廣七百四十丈,袤四百五十「丈,濠環之,為 門六:曰懷仁,曰輔義,曰立禮,曰小南,曰秉智,曰小北。」 池二:一自東而西入西河,一自古城港迄懷仁而東 入漁子港。正德五年,知縣王亨拓垣東出二十八丈, 西濱河縮入五十丈,南出三丈,北出四十五丈,周圍 一千二百九十丈。嘉靖十三年,知縣李調元改題「六 門」,城基仍舊。三十六年,知縣吳哲始甃以磚

孝感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縣王賢「築土為垣,周 圍一千二百丈,闊一丈五尺。九年,知縣翁素繼之,為 門四,各建樓。」嘉靖十五年,知縣汪克思以城西有湖, 築堤障之。二十一年,知縣鄔志皋新闢小東門。三十 年,知縣龍興重築土垣,周五里。隆慶六年,知縣劉琨 重建城樓,甃以石。萬曆元年,知縣易元始奉檄建甎 城。

隨州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元年,守禦鎮撫李富等 始城之。周圍六百二十五丈,計三里一百七十步,高 二丈五尺。南、西、北三門各建樓。南樓右增鐘樓,為敵 舍二十三,為女牆九百五十。弘治十三年,知州李充 嗣設關,外四門,各建樓。沿關築堤,周圍四里許,濠遶 城,周圍七百五尺,深一丈。正德中,百戶張瑄、朱元,判 官」孫益開鑿西北,復為堤五十七丈,西建橋。嘉靖二 十五年,僉事鄭汝舟闢南北二門,復侵地為橋,甃以 石。知州朱天秩更開二濠。嘉靖三十七年,知州孫銳 加砌以石。郭外又作甎城,高丈餘,周圍十里,樓六座, 以防水備盜。

應山縣城池, 舊無城,明初,四衢設門。正德九年,知 縣談一鳳增修。嘉靖九年,知縣王尚用築土為垣,採 石陶甎,工始訖。明季,城盡圮。順治初,知縣蔣永修重 築,周六百九十九丈,高二丈,厚二丈五尺,為門四,各 建樓,「為女牆一千六十八。環城為池,半臨汶水,由西 遶南而東,匯為深淵。西南引二水,東建橋閘,以司蓄 洩。」

荊州府

荊州府城池 《一統志》云:「蜀關羽所築,晉桓溫增修 之。」明洪武甲辰,平章楊璟依舊基修築,周一十八里 三百八十一步,計三千三百九十九丈,高二丈六尺 有奇。嘉靖九年重修,為門六,各有樓。東門曰鎮流,樓 曰賓陽;公安門舊名楚望;南紀門樓曰曲江;西門舊 名龍山,樓曰九陽;小北門曰古漕,舊名維城;大北門 曰「拱辰」,舊名「柳門。」城。外掘土為池,闊一丈六尺,深一 丈許,東通沙橋,西通祕師,北通龍陂諸水。江陵縣附 郭。

公安縣城池, 舊名「呂蒙城。」明正德辛未,周鉞築土 為城。嘉靖二年,知縣周臣疊甎石築之。後以濱江衝 決,知縣楊雲才、高鳳翔改遷椒園。崇禎未,復徒祝家 岡,知縣張大韶修砌。順治五年,知縣王百男建署於 舊邑斗湖隄。八年,始移祝家岡之新城。

石首縣城池, 明弘治中,知縣何洽築土城。萬曆二 年,知縣「張一鯤始建甎城,周一千五十六丈,高一丈 一尺,女牆四尺,門樓五,池遶城。」

監利縣城池, 明正德中,巡撫秦金築土為城。萬曆 初,知縣李純朴奉檄始建甎城,周一千八十丈,為門 五,為池深二丈,一面小河通大江。順治六年,知縣藺 完瑝重建城樓。 松滋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間始築土城,名「楊城」, 周五里,高一丈二尺,為門樓四,池闊二丈五尺,深八 尺。北一面臨大江,崇禎間,知縣何志孟修築磚石。 枝江縣城池 「明洪武二十二年,設枝江守禦千戶 所,築土城。成化四年,指揮李震、許英築甎城,周千有 餘丈,高一丈五尺,為門五,各建有樓池。東臨大江,西 臨峻嶺。」

彝陵州城池, 舊在江左。宋徙江右。元復徙江左。明 洪武十二年,千戶許勝因舊基甃砌,周八百六十二 丈,高二丈二尺。為門七:曰東門,曰中水,曰大南,曰小 南,曰大北,曰小北,曰鎮川。各建有樓。東南北三面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