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始甃以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二丈,闊如之。萬 曆四年,增建西郭門,周圍加高三尺,鑿深城濠。崇禎 己卯,復造甎修砌」 光化縣城池。 「明初,創築土城。正德九年,知縣黃金 易之以甎,周九百六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為 門四。知縣王瀊修石隄以障水。萬曆元年,通判馬昌 請十三里橋東依陰城鎮為新城,延袤一千六百步, 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俱甎石砌,周圍有濠, 均州城池, 明初,守禦千戶李春修築。永樂中,甃以 甎石,周六百丈有奇,高二丈五尺,池深三丈,闊六丈, 為門四,左右各開水門。惟西夕照門雖設,今塞之。東 以漢水為濠,西南北俱鑿濠,深一丈五尺,廣稱之。

鄖陽府

鄖陽府城池, 舊無城,明天順八年,知縣戴琰為土 城。成化十二年建行都司,置府衛撫治。都御史原傑 展築,甃以甎石,周六里八百餘丈,高一丈五尺。為門 四:東曰「宣和」,南曰「迎薰」,舊名「敷惠」;西曰「平里」;北曰「拱 辰」,舊名「水門。」其池西臨江,東北繞山麓諸溪。正德中, 知縣王鎮濬之。嘉靖二十六年,都御史章煥又以東 北一帶開築二百餘丈,計六里有奇。正東增一門曰 「時雨」,蓋府學面門也。四十五年,都御史劉秉仁修築 之,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八尺。城上為警鋪二十,為門 樓七,為甃城樓二,為角樓一,規制始備。鄖縣附郭 房縣城池: 舊土城,明洪武中修築,成化中增修,高 二丈,周圍七百二十五丈二尺,計四里有奇。為東西 南北四門,城樓下有池,崇禎十年知縣郝景春補修 一百七十餘丈濬池,明末燬,順治間秦帥王一正修 之。

竹山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三年始甃石,周三里, 計一千八十餘步,高二丈。十四年後展築,周五里,為 東西南三門。」

上津縣城池, 今併入鄖西。

鄖西縣城池, 舊土城。明成化十二年創築,十九年 復新「之。周三百二十丈,高一丈三尺,上覆以瓦,為門 四,各建樓,鑿池繞之,池深一丈。正德間,知縣陳謐、范 繼志相繼砌甎。」又嘉靖中,知縣邵陽建角樓四,警鋪 八。後知縣黃珝又以石甃城內址。

竹谿縣城池: 舊土城在竹谿河之北。明成化十二 「年,都御史原傑創築,周三百四十九丈,高一丈,為東 南西北四門,建樓無池。弘治元年,呂聰濬鑿。正德九 年,知縣張瓚更築以石。萬曆甲戌,知縣周繼文、陳希 歐增高五尺,添設四角樓。」

保康縣城池 舊土城,明弘治十六年,撫治王鑑展 築,周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覆瓦為門五:「迎暉、迎秀、 迎明、迎恩、迎翠」,外繞以池。

長沙府

長沙府城池 城自漢至元俱仍舊址。明洪武初,命 守禦指揮廓地更築。周圍計十四里二百八十步,高 二丈四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九尺,廣亦如之。東三門 曰新開、小吳、瀏陽;南一門曰「黃道」;西四門曰德潤、驛 步、朝宗、通貨;北一門曰「湘春」,各有樓。長沙、善化二縣 俱附郭。

湘潭縣城池 治舊無城,明萬曆二年,巡撫趙賢檄 知縣吳仲城之。周圍二千五百丈,高一丈六尺。為門 七,覆以樓。南曰「觀湘、通津」,東曰「文星、枕湖、熙春」,北曰 「拱極、瞻岳。」又水門曰「通濟。」

湘陰縣城池, 紹興初建於赤竹城,五年遷今治。明 嘉靖間更建,延袤三里餘,高一丈五尺。為門七:南曰 通津,西南曰南薰,西曰望湘,西北曰廣儲、「挹清」,東南 曰文星,北曰「鎮朔。」

湘鄉縣城池 治舊無城,明萬曆中設四門。時知縣 楊士奇建議築城,未果。

寧鄉縣城池 治舊無城,僅依通衢建立四門,圍以 柵欄。

益陽縣城池, 吳魯肅築,後廢。明嘉靖壬子,知縣劉 激始循故址城之。高一丈二尺,廣如之,為門四,覆以 樓。

瀏陽縣城池, 舊有土城,明萬曆十九年,知縣楊一 柱重修。順治十四年,撫按檄知縣宋時亨加高五尺, 建四門:東曰「朝宗」,南曰「向陽」,西曰「望月」,北曰「拱辰。」外 有五水門,上有小樓。

安化縣城池, 舊無城,止有五門,用木柵。明萬曆元 年,知縣張思美建石樓五座:東迎恩,南迎薰,西進賢, 北拱極。小南門曰「嵩陽。」

醴陵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四十年,兵道羅文蔚 按縣議,東北沿山築土牆。萬曆間,知縣晏朝寅四門 甃臺增樓。

攸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壬午,知縣于良相始建 土城。崇禎癸酉,知縣余請幫助識別此字。因舊址,易土為磚。工未竣, 知縣賴尚皋繼成之。順治初,知縣朱英幟建五門樓: 東曰《迎旭》,南曰《時薰》,西曰《涵岳》,北曰《望雲》,東南曰《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