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十五卷目錄

 度量權衡部藝文一

  嘉量銘

  權衡銘          漢李尤

  宜用古尺駁        晉摰虞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

              北周庾信

  同律度量議        隋牛弘

  執秤誡         唐姚元崇

  謝賜尺詩狀        張九齡

  中和節謝賜尺狀      白居易

  平權衡賦         劉禹錫

  度賦            高邁

  嘉量賦           敬括

  玉斗賦           前人

  平權衡賦         李宗和

  平權衡賦          陳祐

  衡誠懸賦          前人

  前題            張賈

  衡賦            闕名

  前題            闕名

  秦度量銘跋       宋歐陽修

  秦權銘跋          董逌

  秦權銘跋          前人

  莽權銘跋          前人

  谷口銅筩銘跋        前人

  尺銘            朱熹

  又             前人

  擬木斛除度支使誥      胡錡

  代木斛謝表         前人

  如皋縣修倉平量記     明盛儀

 度量權衡部藝文二

  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詩   唐陸復禮

  前題            李觀

  前題            裴度

  賦得秤送孟儒卿       包何

  東屯莊監秤       宋劉學箕

  天秤           明郭登

考工典第十五卷

度量權衡部藝文一

《嘉量銘考工記
{{{3}}}{{{4}}}

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 茲器維則。

《權衡銘》
漢·李尤

夫審輕重,莫若「權衡。」欲正是非,其唯賢明。

《宜用古尺駁》
晉·摯虞

陳勰掘地得古尺,尚書奏:「今尺長於古尺,宜以古為正。」 潘岳以為習用已久,不宜復改。虞駁之。

「昔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其形容,象物制器,以 存時用。故參天兩地,以正算數之紀;依律計分,以定 長短之度。其作之也有則,故用之也有徵。考步兩儀, 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施之金石,則音韻和諧;措之規矩,則器用合宜。一本 不差,而萬物皆正,及其差也,事皆反是。今尺長於古, 尺,幾於半寸,樂府用之,律呂不和;史官用之,歷象失 占;醫署用之,孔穴乖錯。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 之所取徵,皆絓閡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從古也。」唐 虞之制,同律度量衡;仲尼之訓,謹權審度。今兩尺並 用,不可謂之同;知失而行,不可謂之謹。不同不謹,是 謂謬法,非所以軌物垂則,示人之極。凡物有多而易 改,亦有少而難變,亦有改而致煩,有變而之簡。度量 是人所常用,而長短非人所戀惜,是多而易改者也。 正失於得,反邪於正,一時之變,永世無二,是變而之 簡者也。憲章成式,不失舊物,季末苟合之制,異端雜 亂之用,當以時釐改,貞夫一者也。臣以為宜如所奏。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

北周庾信

臣聞「三才既立,君臣之道已陳;六位時成,禮樂之功 斯正。故以葉和日月,測度陰陽,悅豫兆人,儀刑萬國」 者也。伏惟皇帝應籙馭天,披圖受命,據太陽而縣象, 履文昌而建極。白環表讓德之符,元珪告成功之瑞。 太階既平,升中可習,必當水建千年,山稱萬歲。伏見 敕旨,刊正音律,平章曆象,奏黃鍾而歌《大呂》,變孤竹 而舞《雲門》。莫不器取疏通,聲從安樂,《四分》既明,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