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患徙築於此,周三里四分,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 麟遊縣城池, 隋熙寧建。明景泰元年,知縣張翀「重 修外城,周九里,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東、西、北三門。」 隴州「城池, 西魏改建,周九里三分。西、南二門,明景 泰元年,知州錢日新改築,周五里三分。五年建北門。 成化十五年,知州李鏞建東門。」「萬曆五年,知州張鳳 羽重修」,高二丈,池深二丈;

漢中府

漢中府城池 故址在城東二里。宋嘉定十二年徙 此。正德五年,知府周東始甃以磚。萬曆二十三年,知 府葉修補築,周九里三分,高三丈,闊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八尺,闊一丈。門四:東曰朝陽,南曰望江,西曰振 武,北曰「拱辰。」天啟元年,拓城東北角一百一十丈。南 鄭縣附郭。

褒城縣城池, 「古褒國。宋徙堰北。明弘治十二年,知 縣張表始為覆土。正德四年,巡撫藍璋下令督築,甃 城以石,甃堞以甓,周三里,高二丈,池深一丈。」

城固縣城池, 「蜀漢建興七年,丞相諸葛亮建。明正 德七年,通判周盛重修,甃以甎。嘉靖六年,知縣劉佳 開東西二小門,周七里,高三丈,池深二丈五尺。」 西鄉縣城池, 「相傳元皇國公戍址。明景泰初,知縣 丘俊重修。成化中增角門。正德間,巡撫藍璋于東門 外附作新城。嘉靖初,知縣李㬋復加修,悉易以磚,周 三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崇禎十三年,知縣 朱謀燎增修,引北山渠水入濠

洋縣城池, 宋熙寧中,知縣文同「建。周七里,高一丈 五尺,池深五尺,東、南、西三門。弘治七年,知縣王冕創 北門。隆慶三年,知縣閻邦寧鑿池深一丈。崇禎中,知 縣郭一龍甃磚二十丈,知縣洪一緯甃磚八十丈。順 治初,知縣金鍊之補修四城門樓。」

鳳縣城池 本古鳳州治。元至正二十八年,平章蔡 均章「重修,周四里三百八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 尺,東西北三門。」明嘉靖十九年,知縣司恩甃以甎石, 建樓其上。

寧羌州城池, 明洪武十三年,都御史鄭時創建,周 七百六十餘丈,高二丈五尺,四面阻水。

沔縣城池, 「蜀漢建興七年,丞相諸葛亮建,明洪武 三年增修。萬曆元年,千戶李光文甃以磚,周三百八 十步,高二丈,池深二丈五尺。順治十二年,知縣李煖 補修西門。」

略陽縣「城池, 明正德六年始築,後以水患,指揮李 乾元砌石於外,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深八尺。」

平涼府

平涼府城池, 唐德宗時增築。元永李思齊部將袁 亨分為南北二城。明洪武六年,總兵官平涼侯費聚 復修如舊制。周九里三十步,高四丈,池深四丈。門四: 東曰和陽,南曰萬安,西曰來遠,北曰「定北。」平涼縣附 郭。

華亭縣城池, 金大定中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 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順治初,知縣楊榮引築新城。十 二年,知縣佟希堯招集遠近居民,增修雉堞,而舊城 復興如故。

鎮原縣城池, 元至正二十年,平章李思齊築。嘉靖 二十二年,知縣雙應麟加「築,周一里二百七十步,高 二丈五尺,池深七尺。」

崇信縣城池, 唐建中元年建,周三里五分,高二丈 五尺,池深一丈二尺,東西二門。明末,知縣高斗垣截 築錦屏山麓。知縣武全文建敵臺,濬濠隍。

固原州城池, 宋咸平中曹瑋建。元末廢。明景泰元 年復築。成化三年徙開成縣治干此。五年,巡撫馬文 升增築,大設樓櫓。弘治十五年,巡撫秦竑開西門,更 築外城,為「關門,周圍浚塹,深闊各二丈。萬曆三年,石 茂華始甃以磚,高三丈六尺,周十三里七分,遂稱雄 鎮。」

涇州城池, 「元至正十九年築。明洪武三年,徙治涇 陰,周三百八十六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南北二 門。萬曆六年,知州張四維磚砌女牆,建南北二樓,周 圍濠塹,深闊各一丈。」

靈臺縣城池, 隋大業初建,在山麓,周二里二百六 十五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五尺。明崇禎七年,知縣敖 浤貞循山城舊址之半,築堡其上,周四百三十七丈, 城高一丈八尺,池深闊各八尺。

靜寧州城池, 宋始建。天順初,知州葢。重修,增築 外垣,周七里八十六步。更築東、西外羅城。成化五年, 知州靳善引二渠水入池

莊浪縣城池, 元初建。至正二十七年,守禦周僉、謝 真「重修,周一里一百七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 丈,南北二門。」

隆德縣城池, 即古羊牧隆城。宋慶曆初,改為隆德 砦。元至元元年,建為縣。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二 丈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