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姦臣傳》:「蔡京任孟昌齡為都水使者,鑿大伾三山,創 天成、聖功二橋,大興工役,無慮四十萬。兩河之民,愁 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為稷、契、周、召也。」 《方技傳》:「僧懷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趙州洨河,鑿石 為橋,鎔鐵貫其中,自唐以來相傳數百年,大水不能 壞。歲久,鄉民多盜鑿鐵,橋遂攲倒,計千夫不能正。懷 丙不役眾工,以術正之,使復故河。中府浮梁,用鐵牛 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後水𣊻漲絕梁,牽牛沒于河」, 募能出之者。懷丙以一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 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六帖》:「康承訓屯海州,作機橋,維以長緪。賊半渡,緪絕, 多溺死。」

《貴耳集》吳江長橋,焚于庚戌之變。紹興四年,新橋復 成。縣令楊同者謀新之始未嘗委一吏,未嘗科一夫, 但命十僧分幹一橋之利,可支百年。始謀興工,亦俾 諸僧分諭上戶,往往出貲為助。

《宋史劉錡傳》:兀朮圍順昌,錡遣耿訓以書約戰。兀朮 怒,訓曰:「太尉非但請與太子戰,且謂太子必不敢濟 河,願獻浮橋五所,濟而大戰。」兀朮乃下令,明日府治 會食。遲明,錡果為五浮橋於潁河上,敵由之以濟。 《王十朋傳》:十朋知饒州,丞相洪适請故學基益其圃, 十朋曰:「先聖所居,十朋何敢予人。」移知夔州,饒民走 諸司,乞留不得,至斷其橋,乃以車從間道去,眾葺《斷 橋》,以「王公」名之。

《延平府志》:吳武陵未遇時,嘗往田坑索助役錢,夜臥 於橋上。其主人夜夢一黑龍𦆑柱,覺,命僕往視之,報 曰:「今日索助役錢人也。」亟往延入,嚴待之出,題於橋 云:「一水長流出澗溪,眾山綿密與雲齊。武陵橋上觀 春色,自笑劉郎去路迷。」

《癸辛雜識》:德壽宮有橋,乃中秋賞月之所。橋用吳璘 所進階石甃之,瑩徹如玉。以金釘校橋下皆千葉白 蓮花,御几御榻至於瓶爐酒器,皆用水精為之。 《老學庵筆記》:陰平在今文州,有橋曰陰平。淳熙初,為 郡守者,大書立石於橋下曰:「鄧艾取蜀路。」過者笑之。 《游宦紀聞》:永福下鄉有農家子姓張,以採薪鬻鋤柄 為業,鄉人目為張鋤柄,因度為僧,人號為張聖者。游 邑中,募緣造高蓋石橋富屋,揮金相先,人曰:「聖者作 大功德,豈可無一頌語?」僧笑云:「只兩好事,石橋半出 通判,石橋全出狀元,無庸頌也。」及侍講蕭公國梁魁 天下,乃生于橋成之月,橋方半時,實生通判吳公。 《嘉善縣志》:張巨山,元至正間,貲雄一鄉,生子巨森,年 十八,喑不能言。一日有僧募緣建橋,巨山紿曰:「問吾 子。」僧即扣之,巨森忽應曰:「此橋吾家當獨成。」巨山喜, 乃捐資建橋,下為三環,名曰吉祥,森自是能言。 《輟耕錄》:吳江長橋七十二間,作橋者僧從雅師立總 其役,崇敬率眾以給其費,居士姚行獨任勞以終事。 經始于泰定乙丑二月,期年而成。後九年。州守「《的斤 海牙》作鉅閣。」奉《觀音像》于上。

《元氏掖庭記》:「癸巳秋,順帝乘龍舟,泛月池上。池起浮 橋三處,每處分三洞,洞上結綵為飛樓,樓上置女樂 橋,以木為質,飾以錦繡,九洞不相直達。」

《故宮遺錄》:「紅門內數十步許有河,河上建白石橋三 座,名周橋。皆琢龍鳳祥雲,明瑩如玉。橋下有四白石 龍,擎戴水中,甚壯。」

《明外史康茂才傳》:「陳友諒既破太平,將窺應天。太祖 知茂才與友諒舊,密令紿之。茂才遣老閽舊事友諒 者,齎書偽降,約為內應。友諒得書,果大喜,問:『康公安 在』?」曰:「見守江東橋。」曰:「橋何如?」曰:「『木橋也』。乃遣還,謂康 公:『吾即至。至則呼老康閽歸。茂才白太祖,太祖曰:『賊 入吾彀中矣。一夕易橋以鐵石,友諒至,見橋愕然,連』』」 呼「老康」莫應,大驚曰:「老賊紿我!」卻至龍灣,伏兵四起。 茂才令諸將奮擊,大破之。

《雲南山川志》:「瀾滄江經司城東北八十五里羅岷山 下,渡瀘處以竹索為橋,後廢。本朝洪武末,鎮撫華岳 鑄三鐵柱于岸以維舟。」

《宣宗實錄》,宣德三年七月,命通州修白河、富河橋梁。 上謂行在工部尚書吳中等曰:「天氣向寒,白河等處 人難徒涉,當治橋梁。」中奏:「惟白河水深沙溜,橋梁難 成,宜用官船為梁以濟,餘皆用民修治。」從之。

《蕪史》:「南城飛虹橋以石為之,鑿龍魚水族於石,傳自 西域得之。」

《孝宗實錄》,弘治三年五月,修築盧溝橋成,內官監太 監李興乞陞文思院副使潘俊等官。吏部尚書王恕 謂:「官匠營造,乃其職分,自成化初年以前,修河築堤, 並無陞官事例。比者營先帝山陵,所役軍匠至四萬 人,亦未有陞職者。此役較之山陵不及三之一,顧欲 妄濫陞官,甚失輕重之序。」上從其言,命給賞有差。 《玉堂叢語》:固安縣大水崩岸斷,橋邊出一碑,題曰:「橋 崩天子過,碑出狀元來。」其年武宗南幸過其邑,次年 邑人楊維聰狀元及第。

《西湖志》:「宋元祐間,蘇子瞻既濬湖,取葑泥積湖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