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林間多呼殿榱桷護雀網為罘罳,其淺誤也如此。 《禮記》曰:「疏屏,天子之廟飾。」鄭注云:「屏謂之樹,今罘罳 也。列之為雲氣蟲獸,如今之關。」張揖《廣雅》曰:「復思謂 之屏。」劉熙《釋名》曰:「罘罳在門外。罘,復也。臣將入請事, 此復重思。」西漢·文帝七年,未央宮東闕罘罳災。罘罳 在外,諸侯之象。後果七國舉兵。又王莽性好時日小 數,遣使壞渭陵、延陵園門,罘罳曰:「使民無復思漢也。」 魚豢《魏略》曰:「黃初三年,築諸門闕外罘罳。予自筮仕 已來,凡見搢紳數十人,皆謬言梟鏡、罘罳事。」

《蚩尾》

蘇鶚《演義》云:「蚩者,海獸也。漢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 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 鴟字,顏之推亦作此鴟,劉孝孫事始作此。蚩尾既是 水獸,何蚩尤字是也?蚩尤銅頭鐵額,牛角牛耳,獸之 形也,作鴟鳶字,恐無意義。《古老傳》云:蚩聳尾出於頭 上,遂謂之鴟尾。《顏氏家訓》云:「《東宮舊事》呼鴟尾為祠」 尾。蓋張敞不甚稽古,隨宜記注,逐鄉俗訛謬,取吳呼 蚩為祠,遂為祠尾。又俗閭呼為鴟吻,見其吻如鴟鳶, 遂以此呼之,自後蚩字因有作此者。余按,《倦遊雜錄》 云:「漢以宮殿多災,術者言天上有魚尾星,宜為其象, 冠于屋以禳之。今亦有。自唐以來,寺觀舊殿宇尚有 為飛魚形尾上指者,不知何時易名」為鴟吻,狀亦不 類魚尾。又案《陳書》舊制,三公黃閤廳事置鴟尾。後主 時,蕭摩訶以功授侍中,詔摩訶開閤門,施行馬,廳事 寢堂並置䲭尾。又《北史宇文愷傳》云:「自晉以前,未有 鴟尾。」用鴟字。宋子京詩云:「久叨鴟尾三重閣,兼撰《新 唐書》。」皆用鴟字。又《江南野錄》云:「初殿臺閣各有鴟吻, 自乾德之後,天王使」至則去之,使還復用。至是遂除。 此又用《鴟吻》,竟未詳其旨。

《宋史》

《輿服志》

臣庶室屋制度,宰相以下治事之所曰省、曰臺、曰部、 曰寺、曰監、曰院,在外監司、州郡曰衙,在外稱衙,而在 內之公卿大夫士不稱者。按《唐制》,天子所居曰衙,故 臣下不得稱。後在外藩鎮亦僭曰衙,遂為臣下通稱。 今帝居雖不曰衙,而在內省、部、寺、監之名則仍唐舊 也,然亦在內者為尊者避,在外者遠君,無嫌歟私居。 執政、親王曰「府」,餘官曰宅,庶民曰家。諸道府公門得 施戟,若私門則爵位穹顯,經恩賜者許之。在內官不 設,亦避君也。凡公宇棟施瓦,獸,門設梐枑。諸州正牙 門及城門並施鴟尾,不得施拒鵲。六品以上宅舍許 作烏頭門。父祖舍宅有者,子孫許仍之。凡民庶家不 得施重栱藻井及五色文采為飾,仍「不得四鋪飛簷。 庶人舍屋,許五架,門一間,兩廈而已。」

《宋馬縞中華古今注》

《罘罳屏》

罘罳,屏之遺象也。塾門外之舍也。臣來朝君,至門外 當就舍,更詳其所應應對之事也。塾之者,言塾也,行 至門內屏外,復應思唯也。罘罳,復思也。漢西京罘罳, 合板為之,亦築土為之,每門闕殿舍皆有焉,如今郡 國廳前亦樹之。

宮室

「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皆所以通古今之語,明同實而 兩名之也。秦始皇造阿房宮,闕五百步,南北千丈,上 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幟。咸陽二百里內,為宮觀 二百七十所,皆複道相連。

《宋李誡木經》

《舉折》

舉折之制:先以尺為丈,以寸為尺,以分為寸,以釐為 分,以毫為釐,側畫所建之屋於「平正壁上,定其舉之 峻慢,折之圜和,然後可見屋內梁柱之高下,卯眼之 遠近。」

今俗謂之「定側樣」,亦曰「點草架。」

舉屋之法,如殿閣樓臺,先量前後,撩檐方心,相去遠 近,分為三分。

若餘屋柱頭作或不出跳者,則用前後檐柱心,

從撩檐方脊,至脊槫背,舉起一分。

如「屋深三尺」,即舉起一丈之類。

如《㼧瓦廳堂》,即四分中舉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 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㼧瓦》廊屋及瓦廳堂:每一 尺加五分或。《瓦廊屋》之數每一尺加三分。

「若兩椽屋,不加其副階」或纏腰,並二分中舉一分。

《折屋》

折屋之法:以舉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遞減 半為法。如舉高二丈,即先從脊槫背上取平,下至撩 檐方背其上,第一縫折二尺。又從上第一縫槫背取 平,下至撩檐方背,於第二縫折一尺。若椽數多,即逐 縫取平,皆下至撩檐方背。每縫並減上縫之半。

如「第一縫二尺」,「第二縫一尺」,「第三縫五寸」,第四縫二寸五分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