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十三卷目錄

 城池部彙考七

  廣東通志廣州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惠州府 潮州府 肇慶府 高州府

  廉州府 雷州府 瓊州府 羅定州

  廣西通志桂林府 平樂府 梧州府 潯州府 南寧府 太平府 柳州府

  慶遠府 思恩府 鎮安府 泗城土府

考工典第二十三卷

城池部彙考七

廣東通志

廣州府

廣州府城池: 周赧王初,粵人公師隅為越,相度南 海築城,號曰「東武。」任囂、趙佗相繼增築之,是為越城, 周迴十里。漢築番禺城於郡南五十里,西接牂牁江, 為刺史治。建安十五年,刺史步騭闢番山之北廣故 越城,築而固之,復徙治焉。唐天祐末,靖海軍節度使 劉隱以南城尚隘,鑿平禺山以益之。宋慶曆四年,經 略使魏瓘加築子城,周五里,東、西、南有甕城,門南曰 鎮安,西曰「朝天」,東南曰「步雲」,東曰「行春」,西南曰「素波。」 又改「朝天」為「有年」,「步雲」為「沖霄。」熙寧初,經略使呂居 簡復謀築古越城遺址,上其事。會移滎陽,詔轉運使 王靖成之。袤四里,為三門:南曰迎薰,北曰拱辰,東曰 「震東」,與子城、行春門相接,是為東城。熙寧四年,經略 使程師孟築西城,周十三里,城廣一百八十步,高二 丈四尺,為門七:東南曰「航海」,南曰「朝宗」,曰善利,曰「阜 財」,西曰「金肅」,曰「和豐」,北曰「就日。」後改「就日」為「朝天。」嘉 定三年,經略使陳峴築鴈翅城於州城南,東西長一 百四十丈,上建高樓,東曰「番禺都會」,西曰「南海勝觀」, 聯以敵臺。經略使謝子彊大修城壁,城外築羊馬牆, 高六尺許。鴈翅城下隙壤植木為柵,翼而至海。明洪 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疏請連三城為一,闢東北 山麓以廣之。城周三千七百九十六丈,計一十五萬 一百九十二步。高二丈八尺,上廣二丈,下廣三丈五 尺。為門七:「曰正北,稍東曰小北,曰正東。曰正西。曰正 南。稍東」曰定海,稍西曰歸德。城樓七,敵樓七,警鋪九 十七,雉堞一萬七百。北城上有粵秀山,山左有樓五 層,名「鎮海。」北城外為粵王臺。成化二年,都御史韓雍 築南城、歸德二門、月城。城各延三十八丈,上建層樓, 下闢三門。嘉靖十三年,增築定海門月城。萬曆二十 七年,于正南門迤東闢門一,顏曰「文明。」其池大中祥 符中,邵曄知廣州,始鑿濠為池。慶曆中,魏瓘再知廣 州,環城浚池。熙寧初,王靖成東城,復濠其外。嘉定三 年,經略使陳峴重濬之,長一千六百丈,東西置閘。南 濠在城樓下,限以閘門,與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德年 間,經略使高紳所闢,納城中諸渠水以達于海。粵樓 至閘門,長一百丈,闊十丈。自「閘至海,長七十五丈。」清 水濠在行春門,穴城而達諸海,古東澳也。長二百有 四丈,廣十丈。東濠,在郡東。洪武三年,永嘉侯朱亮祖 上疏,請連三城為一,因舊濬濠,周一千三百五十六 丈五尺,惟北一面枕山,未浚。西濠:在郡城西。宋經略 使陳峴浚濠通江,建東西二閘。及元至元中,宣慰使 世傑班始建木橋,跨西壩以通往來,名曰「太平橋。」成 化八年,都御史韓雍改砌以石。按會城古渠,有六脈 渠通濠。濠通海水閘,在舊城東西鴈翅城濠口,嘉定 三年經略使陳峴所創。紹定三年經略使方大琮增 築。兩岸石甃,各長二十餘丈,中為重閘,闊丈餘。洪武 十三年改甃濠南。舊水關,廣六尺,關下鐵石柱閘,凡 用兩重,以嚴防禦。順治四年,總督佟養甲築東西二 翼城,各長二十餘丈,直至海旁,厚一丈五尺,各為門 一。順治七年,塞文明門不行。至康熙八年復開。南海、 番禺二縣俱附郭。

東莞縣城池 舊城磚砌。明洪武三年,南海衛指揮 常懿始築新城,包「缽盂、道家二山于內,砌以石,周迴 二千二百九十九丈,高二丈五尺,上廣二丈,下廣三 丈五尺,雉堞一千三十一,城樓四,敵樓四,警鋪四十, 門四。崇禎十一年,知縣汪運光修北關,以石易木,關 城益固。其池一千二百五十丈,廣三丈,深一丈五尺。」 東莞守禦千戶所城在舊《東莞郡》基地,名「石子岡」,去 縣二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築,周迴五百五 十二丈,高一丈八尺,上廣一丈二尺,下廣二丈五尺。 城樓四,敵樓四,警鋪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門四。其 池五百九十二丈,廣二丈,深一丈五尺。

順德縣城池: 「明景泰三年,知縣周亶豎柵為城。天 順八年,縣丞徐勤築土城。成化元年,知縣錢溥易以 磚石,周六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廣一丈四尺,下 廣三丈五尺,雉堞二千四百五十,城樓四,敵樓四,警 鋪三十,門四:曰鎮東,曰定西,曰阜南,曰拱北。」後定西 門廢。隆慶五年,知縣胡友信「作石城,視舊高七尺,其 池一千七百二十三丈,廣三丈,深一丈,為渠三,以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