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鴈洲。萬曆初,知縣陳立中始即今所城之,周四百八 十丈,高二丈有奇,厚稱之。門三,上各建樓。北臨山,有 樓無門。

永安縣城池, 明隆慶四年,以陽江縣主簿林天賜 署縣築城,周六百四十丈,高二丈,雉堞一千三百一 十七,門四,上各建樓。水關二,北為上關,西南為下關。 黃花溝水入上關注城中,從下關出城外。

連平州城池 在府治東北四百里。明崇禎六年,割 河源、和平、長寧及翁源四邑地立州,始建城。周圍六 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一千一 百五十九。門四:東曰鎮連,西曰鎮英,南曰玉驄,北曰 彩鳳,每門加甕。城橫十九丈,高二丈一尺,旁開兩門, 上各建樓。

河源縣城池, 唐、宋俱據桂榦為城,而枝布為三郭 環之。元末廢。明初即中、下二郭間。濱江為城,民苦水 患。隆慶五年,兵憲王化從民議,復建古城。知縣曾守 愚循舊基更築,廣七百丈,門四,俱有樓。塞南門,開中 東門,移南樓於上。萬曆十年,水患尤甚,邑人參政李 燾請於制府,就下埠築基蓄水,城賴以固。

和平縣城池: 明正德十四年,南贛都御史王守仁 建城高 丈八尺,周圍四百五十丈,雉堞九百九十 二,門三:東曰迎流,西曰通津,南曰南薰,各有敵樓。北 負高嶺,不設門,建樓曰「拱極。」嘉靖三十七年,通判洪 章拓城垣四百餘丈,雉堞三百有餘,開躍龍、永和二 門,敵樓二座。知縣陳文彬易新舊城樓以磚,池深七 尺。嘉靖十年,知縣梁檙復侵地,益濬之。

潮州府

潮州府城池, 舊有子城。宋紹興十四年,知州李廣 文循舊址甃砌為門十一。元大德間,總管大中恰里 修。東城之濱溪者,謂之「堤城。」明洪武三年,指揮俞良 輔闢其西南,築砌以石,改門為七,謂之「鳳城。」城高二 丈五尺,基闊二丈五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圍一千七 百六十三丈。東距溪曰廣濟,曰上水;門左有涵洞,曰 竹木,曰「下水。」南曰南門,前有涵溝;西曰安定門,左有 水關一座;北曰北門,門各有樓。內有兵馬司,東、西南 北四門,今增為義倉。外羅以月城,城有敵臺四十四 座,窩鋪六十七間,雉堞二千九百三十二。萬曆二十 四年,兵備王一乾修砌外城馬路,其池廣七丈有奇, 延袤一千二百餘丈,環西南北,三面合西湖,通三利 溪,有水關、石橋二所,惟東枕韓江。「豐順鎮城,隆慶初 築,設通判一員駐鎮。後通判仍居郡城,改設把總一 員,募兵汛守。」海陽縣附郭。

潮陽縣城池, 元至正十二年,縣尹熊按《攤不》花築。 明天順四年,知縣陳宣甃石增高,周圍九百七十四 丈,高二丈。門七:東曰泰和,南曰南薰,西曰淳化,北曰 阜成,水門曰「通衢」,舊水門曰「太平」,小南門曰「泰安。」五 年,知縣姜森鑿東城外壕為溪,以通舟楫。其池深一 丈,廣二丈。嘉靖間,增高城四尺。崇禎間增高三尺,池 濬深一丈,廣三丈。

海門守禦千戶所城池, 縣東招收都。洪武二十七 年建,天順六年知縣陳宣修,高二丈,周圍九百七十 丈,門四。

揭陽縣城池: 「宋宣和三年,割海陽縣永寧、延德、崇 義三都地置縣。元至正十二年,達魯花赤荅不歹因 海患,始砌內城二百丈,築外城八百餘丈。明天順間, 知縣陳侯爵於城之東北、西北各增修一百丈,闊三 百丈,周圍一千六百丈,高一丈五尺,廣一丈四尺,砌 以石門四。成化二十三年,按察司陶魯命增築之,甃 石為址,上累以甓。」弘治十一年,知縣敖公輔易甓以 石,門樓警鋪俱備。嘉靖二十四年築四門月城。萬曆 十八「年重修,增高城五尺,其池周圍七百五丈,深一 丈,廣二丈。天啟間,知縣曾應瑞增進賢門為五門。」 程鄉縣城池, 「舊有土城,宋皇祐間始增築。明洪武 十八年,拆西城垣以廣其基,築石為址,壘以甓,周圍 九百八十五丈,高二丈四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有 門而樓其上。惟南有子城,周十丈有奇,門三,窩鋪一 十有六,垛,牆九百八十有五。池自東抵北轉而西,共 五百七十八丈,深一丈有奇,闊三丈,其南臨溪水。 饒平縣城池 舊無城,明成化十四年始創築,內外 皆甃以磚。城高一丈八尺,周圍七」百二十一丈。嘉靖 十八年,知縣羅徹重建四樓,雉堞環拱,置灰甓一新 之。嘉靖戊午,知縣林叢槐又於城北建樓,曰「鎮北樓。」 嘉靖三十三年,城東北隅立新門,名曰「便通」,今塞。順 治年間,饒鎮吳六奇修築,高二丈,馬路廣三尺,增置 尊君樓、銃樓、敵樓共十七座。其池嘉靖戊午,知縣林 叢槐濬廣二丈,深丈餘。

大城守禦千戶所城池 在饒平縣東宣化都。明洪 武二十七年,百戶顧實築。圍「六百四十三丈,高一丈 六尺八寸,建門四,各覆以屋。其池加城之數五十三 丈。」

黃岡鎮城池 在饒平縣東宣化都。嘉靖間,知府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