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各處河津合置橋梁者、所在官 司起造。若用渡船去處,須要置造船隻,僉點水手。所 用樁木灰石等項。於本處丁多戶內起夫、附近山場 採辦。在京本部自行隨時計工成造修理」

《畿輔通志》

《順天府》

盧溝橋 在府西南三十里。金眀昌初建。插柏為基, 雕石為闌,闌上石獅子母抱負不可數計。橋東築城, 為九馗咽喉。月晦五更,他處不見月,惟盧溝橋見之。 稱「京師八景之一。」

《高梁橋 景物略》曰:「水從玉泉來,三十里至橋下,荇 尾靡波,魚頭接流,夾岸高,柳絲絲到水。歲清明,都人 踏青高梁橋,輿者騎者以萬計。」

草橋 在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方十里,皆泉也,會 橋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達於潞故李唐 萬福寺,寺廢而橋存。

弘仁橋, 《景物略》曰:「出左安門東行四十里,石橋五 丈,曰弘仁橋。橋下水從琉璃河西來,餘百里,過橋,水 東北去,不足百里,入於運河,為一支橋,東頭元君廟, 西向臨橋,若梯階之橋,左右水若特意環之,避其霤 中。」

思鄉橋 在豐潤縣西。過沙巖寺北,曰浭水,出巖兒 口,由運河入于海。凡水東流,而此水獨西,人謂還鄉 河也。河在魚梁務,舊有橋。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 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已而 曰:「趙氏子孫文弱耳。」仰而曰:「天興後聖,雪吾恥讎!」因 不食而去。人乃謂思鄉橋也。

《保定府》

方順橋 在滿城縣南五十里。石空雕闌,堅緻雄偉。 隋開皇時建。

田村橋 在安肅縣北二十里,源出平地,三派分流, 俗名「雞爪泉。」經柳灣入衛河。明天順間,壘石為橋,以 通往來。

昇仙橋 在新城縣南關。相傳金時有人賣藥橋上, 自號「藥仙。」忽一日白晝飛昇,因名。

東渡橋 在高陽縣東南二十里,明崇禎六年建。勢 極高聳,遠望如長虹飲水。

《河間府》

五節橋 在獻縣,即單家木橋。明正德六年,五女遭 寇,死此橋下,故改名「五節。」崇禎間,知縣李粹白改建 石橋。

《真定府》

雕橋 在府城西十五里。橋下有穴數十,泉湧不息, 環流於城。值旱,資以灌溉,民多利之。故《府景》稱為「雕 橋湧泉。」

安濟橋, 在趙州南五里洨河上,一名「大石橋。」製造 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唐中書令張嘉貞有銘。

《順德府》

南寒橋 「在南和縣,跨澧水而南,為往來輪蹄之所。 橋北有寺,寺中有樓,樓外看山,橋頭問水。楊柳參天, 秋花滿路。」

《廣平府》

學步橋 在邯鄲縣北門外。相傳壽陵子學步於此。

《大名府》

富庶橋 在濬縣南新鎮,有高阜,曰「適衛」,次橋曰「冨 庶橋。」相傳子適衛與冉有問路處。

《宣府》

武林橋 在保安衛城南四十里,跨桑乾河,武林二 姓人建,故名。

雞鳴橋 在雞鳴山右側,洋河左岸。石柱七十有二, 東西橫列,長百步許;柱高一丈,圍如之。

《山東通志》

《濟南府》

鵲華橋 在府治西北古明湖上。橋之側有元大書 《湖名石刻》。橋之南舊有百花橋,橋側有百花洲,洲上 有百花臺。又環湖之橋有七:曰芙蓉,曰水西,曰湖西, 曰北池,其三失名。

黃岡橋 在府城西黃岡。嘉靖十二年,巡撫都御史 袁宗儒與巡按御史方遠宜議開濬黃岡廢河。自筐 山鋪經長清縣界,抵段店、華家口諸水隘塞處,悉疏 掘之,達於鹽河,以防岱陰、濟濼暴雨泛漲。迺因筐山 西廢橋甃石新之,又建板橋於西南河津。教諭王僎 記。

《兗州府》

躋雲橋 俗謂「斗子橋」,在滕縣南半里,跨南梁水,邑 人王元賓有賦。

蓆橋 在東平東五十里架坎河上。相傳宋真宗東 封泰山,車駕經行,以「蓆」鋪藉,故名。

《東昌府》

冰橋 在武城縣,架木以渡,冰解方撤,故名。

《青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