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德六年四月,以故第為通義宮。十二月,以奉義監 為龍躍宮,以武功宅為慶善宮。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高陵西四十里 有龍躍宮,武德六年高祖以舊第置,德宗以為修真 觀。有古白渠,寶曆元年,令劉仁師請更水道,渠成名 曰劉公堰,曰彭城。武功縣太一山南十八里有慶善 宮,臨渭水。武德元年,高祖以舊第置宮,後廢為慈德 寺。

按《會要》,武德六年四月十四日,幸龍潛舊宅,改為通 義宮,置酒高會。詔曰:「爰擇良辰,言遵邑里,禮同過沛, 事等歸譙,故老咸臻,族姻斯會,肅恭薦享,感慶兼集。」

又按。「武德元年十月十八日。以武功舊宅為武功。」

宮。六年十二月九日。改為「慶善宮。」

按《慶善宮記》:唐高祖神堯皇帝,膺上天之正命,仗旗 建號,是承隋作民主,天下既定,作都長安,屬邑武功 之南,故第存焉。迺即位之元年,詔以為武功宮。六年 十二月庚戌,錫名慶善。明年十月,親臨幸焉。

按:《冊府元龜》:「武德六年十二月,以奉義監為龍躍宮, 帝龍潛時莊舍也。」

武德七年五月丙戌,作「仁智宮。」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坊州宜君縣有 仁智宮。武德七年置。

武德八年四月,作「太和宮。」

按《唐書高祖本紀》,「八年四月甲申,如鄠,獵於甘谷,作 太和宮。丙戌至自鄠。」「六月甲子如太和宮。七月丙午 至自太和宮。」 按《地理志》,長安南五十里太和谷有 太和宮,武德八年置,貞觀十年廢。

武德九年六月。改東宮弘禮嘉福等門為光宣門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高祖時史傳尚有興德宮及顯德含章二殿

按《唐書太宗本紀》。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於東宮 之顯德殿。 按《地理志》。同州馮翊南三十二里有興 德宮。高祖將趨長安所次。

按《實錄》,「高祖武德三年四月壬戌,秦王平并州,復故 土,帝大悅,置酒含章殿,宴群臣,賜御府繒綵。」

太宗貞觀四年六月發卒治洛陽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東都隋置,武德 四年廢,貞觀六年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曰東都,光宅 元年曰神都,神龍元年復曰東都,天寶元年曰東京, 上元二年罷京,肅宗元年復為東都。皇城長千八百 一十七步,廣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 其崇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宮垣,名曰太微城。宮城 在」皇城北,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周四千 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衛,名曰 「紫微城」,武后號「太初宮。」都城前直伊闕,後據邙山,左 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東西五千六百一十 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連苑北,自東城而東,二 千五百四十步,周二萬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 武后號曰「金城。」

按《六典》,「皇宮在皇城之北,東西四里,南北二里,周回 十三里。南面三門,中曰應天,左曰興教,右曰光政。應 天門、端門若西京承天門。其內曰乾元門若太極門。 東西廊有左右延福門,興教之內曰會昌、章善,光政 之內曰廣運、明福,乾元之左曰萬春,右曰千秋。其內 曰乾元殿,即明堂也,證聖元年所造。上圓下方,八窗」 四闥,高三百尺。殿之左曰春暉門,右曰秋景門,北曰 燭龍門。明福之東曰武成門,其內曰武成殿。明福之 西曰崇賢門,其內曰集賢殿。武成之北曰長壽殿,集 賢之北曰仙居殿,東曰億歲殿,又東曰周明殿。「西北 出曰洛城西門,其內曰德昌殿。北曰儀鸞殿。南出曰 延慶門,又南曰韶暉門。西南曰洛城」南門,其內曰「洛 城殿」,又北曰「飲羽殿。」洛城南門之西有「麗景夾城」,自 此潛通於上陽矣。

按《唐書姜確傳》:「確為少匠,護作九成洛陽宮,以幹力 稱。」

貞觀五年。置「九成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麟遊縣西五里 有九成宮,本隋仁壽宮,義寧元年廢,貞觀五年復置, 更名。 按《姜確傳》,確貞觀中為少匠護作九成宮, 貞觀八年建大明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八年十月作永安宮。 按《地理志》, 大明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 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年 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 按《六典》,「大明宮在禁苑之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 南面五門,正南曰丹鳳門,東曰望仙門,次曰延政門, 西曰建福門,次曰興安門,南當皇城之啟夏門」,舊京 城禁苑之北門,開皇三年開,餘四門與宮同置丹鳳 門內正殿曰含元殿,殿即龍首山之東趾也。階上高 於平地四十餘尺,南去丹鳳門四百餘步,東西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