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步,元正冬至,於此聽朝也。夾殿兩閣,左曰翔鸞閣, 右曰棲鳳閣,與殿飛廊相接。夾殿東有通乾門,西有 觀象門,閣下即朝堂肺石、登聞鼓,如承天之制。其北 曰宣政門。門外東廊曰齊德門,西廊曰興禮門,內曰 宣政殿。宣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弘文、史一館。殿 前東廊曰日華門,門東門下省。省東南北街,南直含 耀門,出昭訓門。宣政殿前西廊曰月華門,門西中書 省。省西南、北街,南直昭慶門,「出光範門。」宣政之左曰 東上閣,右曰西上閣,次西曰延英門。其內之左曰延 英殿,右曰含象殿。宣政北曰紫宸門,其內紫宸殿。殿 之南面:紫宸門左曰崇明門,右曰光順門。殿之東曰 左銀臺門,西曰右銀臺門,次北曰九仙門。殿之北面 曰元武門,左曰銀漢門,右曰青霄門。其內又有麟德、 凝霜、承歡、長安、仙居、拾翠、碧羽、金鑾、蓬萊、含涼、珠境、 三清、含冰、水香、「紫蘭等殿」,元武、明義、「大角等觀」,鬱儀、 結鄰、承雲、修文等閣也。

按《兩京記》:大明宮紫宸殿北曰蓬萊殿,其西曰還周 殿,還周西北曰金鑾殿,長安殿在金鑾殿西南。蓬萊 殿西隴首山支隴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鑾殿,殿旁坡 名金鑾坡。《翰林故事》:「置學士院,後又置東學士院於 金鑾坡。」金鑾西南曰長安殿,長安北曰仙居殿,仙居 西北曰麟德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名。東南、西南有 閣,東西有樓,內宴多於此。大福殿在三殿北,拾翠殿 在大福殿東南。

按《玉海》,三殿者,麟德殿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結鄰鬱儀樓,即三殿之東、西廊也。《兩京新記》:西 京大明宮中有麟德殿,三面,元宗與諸王近,內臣宴, 多於此殿。大明宮有紫宸殿,在宣政殿北,即內衙正 殿。貞觀五年正月,詔諫官隨中書門下及京官入閤。 大明宮有溫室殿。

「延英,實在東內。貞觀八年,置永安宮,明年曰大明宮。龍朔二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宮。」四月辛巳,宮成。獨是殿經始,史缺歲月。《會要》:「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坐梁上生玉芝。」按《五行志》,係肅宗之上元。韋述《兩京記》,成於開元十年,不書是殿。至二十六年,《六典》書成,歷歷如見。然則創於開元中歟?按《六典、會要》,延英在西上閤之西,而李庾賦乃曰「左閤當辰」,誤矣。《會要》,穆宗元和十五年二月庚辰,詔於西上閤西廊右畔開便門,以通宰臣。自閤中赴延英路,則不在紫宸殿東矣。初有大明,即有是殿,召對大臣則始於代宗。 一云:延英殿在大明宮東,上元以來,置宰相,欲論事,天子欲咨度,皆非時召對,旁無侍衛,人得盡言相對。有思政殿,元和中建。《通典》:「唐自上元以來,置延英,在上閤之東。故李庾賦云:『東則左閤當辰,延英耽耽』。」《唐六典》云:「『在上閤之西』,誤也。」愚謂《六典會要》可信,豈不愈於李庾?

貞觀十一年正月。作「飛仙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貞觀十四年八月,作「襄城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臨汝有清暑宮, 在鳴皋山南,貞觀中置。 按《閻立德傳》,「太宗幸洛陽, 詔立德按爽塏建離宮清暑,乃度地汝州西山,控汝 水,睨廣成澤,號襄城宮,役凡百九十萬,雜費稱是。宮 成,煩燠不可居。十五年三月九日,帝廢之,以賜百姓。 貞觀十八年,置溫泉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八年春正月庚子,如鄠。壬寅幸 溫湯。 按《地理志》:昭應本新豐,垂拱二年曰慶山,神 龍元年復故名,有宮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咸亨 二年始名溫泉宮,天寶元年,更驪山曰會昌山,三載 以縣去宮遠,析新豐、萬年置會昌縣,更溫泉曰華清, 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室,又築羅城,置百司及十宅。」 按《玉海》:溫湯在臨潼縣南一百五十步,驪山西北。《十 道志》曰:「貞觀十八年詔閻立德建溫泉宮,太宗臨幸 製碑。」咸亨三年名溫泉宮。

貞觀二十年,大營北闕,制「顯道門觀。」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月,司空房元齡及將作大匠閻立德 大營北闕,制顯道門觀並成。」

貞觀二十一年四月。作翠微宮。七月作玉華宮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二十一年。復置 翠微宮。籠山為苑。元和中以為翠微寺。玉華宮在坊 州宜君縣北四里。貞觀二十年置。永徽二年廢為玉 華寺。

按《會要》,武德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宮於終南 山,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四月九日,公卿上言,「請修 廢太和宮,厥地清涼,可以清暑。」詔從之。遣將作大匠 閻立德,於壞順陽王第取材瓦以建之。包山為苑,自 裁木至設幄,九日畢工,因改為翠微宮。正門北開曰 雲霞門。視朝殿名翠微殿,寢殿名含風殿,并為皇太 子建別宮去臺連延里餘。正門西開,名金華門,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