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千騎一時奔走,從漳水之南齊走至於臺下,隊督以

己皆班賚,虎又射一箭,騎五千又齊走於漳水之北」, 其五千流散攢促若數萬人,皆騎,以漆槊從事,故以 「黑槊」為號。

冰井臺,在臨漳縣西南,曹操建石虎於上藏冰,三伏 之日,以賜大臣。

《廬山記》:「謝靈運見遠公肅然心服,乃即寺中觀翻涅 槃經為臺,植白蓮池中,名曰翻經臺。」

《長安志》:「姚興集沙門五十餘人,有大道者五十人,起 造浮圖。於永貴里立波若臺,居須彌山,四面有崇巖 峻壁,珍禽異獸,木草精奇,仙人佛像俱有,人所未聞, 皆以為希奇。」

《魏書太祖本紀》:泰常二年「秋七月,起白臺於城南,高 二十丈。」

《世祖本紀》:始光三年「秋七月,築馬射臺於長川,帝親 登臺觀走馬。王公諸國君長馳射中者賜金錦繒絮 各有差。」

《洛陽伽藍記》:「千秋門內道北有西遊園,園中有凌雲 臺,即魏文帝所築者。臺上有八角井,高祖於此造涼 風觀,登之遠望,目極洛川。陳有靈芝釣臺,累木為之, 出於海中,去地二十丈,風生戶牖,雲起棟梁,刻石為 鯨魚,背負釣臺,既如從地踊出,又似空中飛下。釣臺 凡四殿,皆有飛閣向靈芝往來。三伏之日,皇帝在靈」 芝臺避暑。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九年八月,發丁匠三十萬 人,營三臺於鄴,因其舊基而高博之,大起宮室及遊 逸園。至是,三臺成,改銅雀曰金鳳,金虎曰聖應,冰井 曰崇光。十一月登三臺,御乾象殿,朝宴群臣,並命賦 詩。」

《唐太宗實錄》:貞觀十九年十月,班師次漢武臺,餘基 三成,傍有祠室。塋域率顧問侍臣,對曰:「此是燕齊之 士為漢武求仙之處。」其地俯臨大海,長瀾接天,岸多 峻石,奇怪之狀。帝製文刻於石。

《唐會要》,「顯慶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講武滍水之南, 行三驅禮,設次於尚書臺以觀之。許州長史封道弘 奏,臺本漢南郡太守馬融講《尚書》於此,因以為名。今 陛下親降此臺,以觀校習,請改為講武臺。」從之。 《舊唐書禮樂志》:開元十三年,下制有事泰山,刊定儀 注,立圜臺於山上,廣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 於圜臺上起方壇,廣一丈二尺,高九尺。

《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元年,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 以祀天神。」

《開元天寶遺事》:「元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 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於池西岸 別築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後經祿山之兵, 不復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唐書柳公綽傳》:「子仲郢,會昌初累轉吏部郎中,遷左 諫議大夫。武宗延方士築望仙臺,累諫諄切。」

《杜陽雜編》:「武宗皇帝好神仙術,遂起望仙臺以崇朝 禮。復修降真臺,舂百寶屑以塗其地。瑤楹金栱,銀檻 玉砌,晶熒炫燿,看之不定。內設玳瑁帳、火齊床,焚龍 火香,薦無憂酒,此皆他國所獻也。上每齋戒沐浴,召 道士趙歸真已下,共探希微之理。」

《唐會要》:武宗會昌中,於大明宮築臺,號曰「望仙。」宣宗 大中八年,復命葺之。右補闕陳嘏抗疏,立罷修營。八 月,改為文思院。

《夢溪筆談》:《翰林故事》:「堂中設視草臺,每草制,則具衣 冠,據臺而坐。」

《青箱雜記》:徐州歌風臺,題者甚多,惟尚書張公方平 最為絕唱,曰:「落魄劉郎作帝歸,樽前一曲大風辭。才 如信越猶俎醢,安用思他猛士為。」

《名勝志》:蒲州掛鶴臺,有瀑布自天柱峰直下,而臺在 其左。每有白鶴二月來,五月生子去,以為常候。 程符山,在濰縣西南二十里,左畔有臺,方二丈許,四 望皆山,獨留月色,里人謂之「麓臺秋月。」

《帝京景物略》:「采育東南二十里,有阜高一丈,廣三四 十尺,曰聚燕臺。歲秋社,燕辭巢日,必各將其雛數千 百聚此臺,呢喃一二日,然後分翔而去。」

過沙河二十里,至新井庵。有松林陰一畝。西數里柳 林中,有臺曰「景梁臺」,土人立以思狄梁公。

《金臺集》妝臺,李妃所築,今在昭明觀。後妃嘗與章宗 露坐,上曰:「二人土上坐。」妃應聲曰:「一月日邊明。」上大 悅。

《元氏掖庭記》:「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 以五彩絲穿九孔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為輸巧, 各出資以贈得巧者。」

《方輿記要》:「晾鷹臺,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高數丈,周一 頃。元時遊獵多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