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臺部雜錄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 升山陵,可以處臺榭。」

《禮統》:「夏為清臺,商為神臺,周為靈臺。」

《老子異俗篇》:「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春,陰 陽交通,萬物感動,登臺觀之,意志淫淫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淮南子》雲:「臺之高墮者折首,而蚊蝱適得其翱翔。」 《白虎通》:「天子立靈臺,所以考天人之際,察陰陽之會, 揆星度之驗。」

《五經通義》:「王者受命而起,所以立靈臺。靈臺何以為 在於中也?國之南附近辟雍,依仁宮也,靈臺制度奈 何?」師說曰:「積土崇增,其高九仞,上平無屋。高九仞者, 極陽之數,上平無屋,望氣顯著。」

《五經異義》:「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 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諸侯卑,不得觀天文,無 靈臺,但有時臺、囿臺也。」

司馬彪《續漢書》:「靈臺者,乃周家之所造臺也,圖書術 籍珍玩寶怪,皆所藏焉。」

《水經注》:「易水之故瀆南出,屈而東轉,又分為二瀆,一 水東注金臺陂,一水逕故安城西,側城南注易水。夾 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一釣臺,參差交跱,迢遞 相望,更為佳觀矣。其一水東出金臺陂,東西六七十 步,南北五十步。側陂西北有釣臺,高丈餘,方可四十 步。陂北十餘步有金臺,臺上東西八十許步,南北加 減高十餘丈。」昔慕容垂之為范陽也,戍之即此。臺北 有蘭馬臺,並悉高數丈,秀峙相對。翼臺左右,水流經 通。長廡廣宇,周施浦渚,棟堵咸淪,柱礎尚存,是其基 構,可得而尋。意欲圖還上京,阻於行旅,造次不獲遂 心。訪諸耆舊,咸言「昭王禮賓,廣延方士,如郭隗、樂毅 之徒,鄒衍、劇辛之儔,宦遊歷說之民」,自遠而屆者多 矣。不欲令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連下都館之南 垂。言燕昭創之於前,子丹踵之於後,故雕牆敗館,尚 傳鐫刻之名,雖無紀可憑,察其古蹟,似符傳矣。 《郡國志》曰:「睢陽縣有盧門亭,城內有高臺,甚秀廣,巍 然介立,超焉獨上,謂之蠡臺,亦曰升臺焉。」當昔全盛 之時,故與雲霞競遠矣。《續述征記》曰:「迴道似蠡,故謂 之蠡臺。」非也。余按《闕子》稱:宋景公使工人為弓,九年 乃成。公曰:「『何其遲也』?對曰:『臣不復見君矣,臣之精盡 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臺,援弓 東面而射之,矢踰於孟霜之山,集於彭梁之東,餘勢 逸勁,尤飲羽於石梁。然則蠡臺,即是虎圈臺也,蓋宋 世牢虎所「在也。」

蠡臺而西又有一臺,俗謂之女郎臺。臺之西北城中 有涼馬臺,臺東有曲池,池北列兩釣臺,水周六七百 步。蠡臺直東又有一臺,世謂之雀臺也。城內東西道 北有《晉梁王妃王氏陵表》,並列二碑。碑云:「妃諱粲,字 女儀,東萊曲城人也。齊北海府君之孫,司空東武景 侯之季女。咸熙元年嬪於司馬氏,泰始二年妃於國」, 太康五年薨。營陵於新蒙之東,太康九年立碑。東即 梁王之吹宮也,基陛階礎尚在。今建追明寺,故宮東 即安梁之舊地也。廣周五六百步,水列釣臺。池東又 有一臺,世謂之清泠臺。北城憑隅,又結一池臺。晉灼 曰:「或說平臺在城中東北角,亦或言兔園在平臺側。」 如淳曰:「平臺,離宮所在。」今城東二十里。有臺寬廣而 不甚極高,俗謂之平臺。余按,《漢書梁孝王傳》稱:「王以 功親為大國,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 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里。」複道自 宮東出揚州之門左。陽門,即睢陽東門也。連屬於平 臺側,近矣,屬之城隅則不能,是知平臺不在城中也。 梁王與鄒、枚、司馬相如之徒極游於其上。故齊隨郡 王《山居序》所謂「西園多士,平臺盛賓。鄒馬之客咸在, 伐木之歌屢陳。」是用追芳昔娛,神遊千古,故亦一時 之盛事。謝氏賦《雪》亦曰:「梁王不悅,遊於兔園。」今也歌 堂淪宇,律管埋音,孤基塊立,無復曩日之望矣。 活水注汴,東注沙,南流,其水更南流,逕梁王吹臺東。 《陳留風俗傳》曰:「縣有蒼頡、師曠城,上有列仙之吹臺。 北有牧澤,中出蘭蒲,上多儁髦衿帶。牧澤方一十五 里,俗謂之蒲關澤」,即謂此矣。梁王增築,以為吹臺,城 隍夷滅,略存故蹟。今層臺孤立於牧澤之右,其臺方 一百許步,即阮嗣宗《詠懷詩》所謂「駕言發魏都,南向 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晉世喪亂,乞活憑 居,削墮故基,遂成二層,上基尤方四五十步,高一丈 餘,世謂之「乞活臺」,又謂之「婆臺城。」

建安中,吳遣步騭為交州,騭到南海,見土地形勢,觀 尉他舊治處,負山帶海,博敞渺目,高則桑土,下則沃 衍,林麓鳥獸,於何不有?海怪魚鱉,黿鼉鮮鱷,珍怪異 物,千種萬類,不可勝記。他因岡作臺,北面朝漢,圓基 千步,直峭百丈,頂上三畝,複道迴環,逶迤曲折。朔朢 升拜,名曰「朝臺。」前後刺史郡守,遷除新至,未嘗不乘 車升履,於焉逍遙。騭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