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0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

錢起詩:「橫雲嶺外千重樹,流水聲中一兩家。」

山居部紀事

慎蒙《山棲志》:「許邁,句容人,擇餘杭懸霤山,結廬居焉。 往來茅嶺間,放絕世務,以尋仙館,惟朔朢一歸定省 而已。及親終,遂棄家遍遊名山。」

《郭文》,河內軹人年十三每遊山林,彌旬忘返父母終 服不娶辭家遍遊名山。洛陽陷,乃步擔入吳興餘杭, 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

《宋書謝靈運傳》,「靈運父祖並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 墅。遂移籍會稽,脩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 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每有 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遍,遠 近欽慕,名動京師,作《山居賦》并自注以言其事。」 《沈道虔傳》:「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老易,居縣 北石」山下。孫恩亂後,饑荒,縣令庾肅之迎出縣南廢 頭里,為立小宅臨溪,有山水之玩。時復遠石山精廬, 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

《南齊書徐伯珍傳》:「伯珍好釋氏老莊,兼明道術。早喪 妻,晚不復重娶,自比曾參。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謂 之九巖山,後漢龍丘萇隱處也。山多龍鬚檉柏,望之 五采,世呼為婦人巖。二年,伯珍移居之,門前生梓樹, 一年便合抱。館東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爾而滅。 白雀一雙棲其戶牖,論者以為隱德之感焉。」

《山棲志》。宗測少靜退,不樂人間,豫章王嶷徵為參軍, 測答府云:「何為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欲遊名山。」乃寫 其祖所畫尚子平圖於壁上,齎《莊》老二書自隨。子孫 拜辭悲泣,測長嘯不顧,遂往廬山,止祖舊宅。其辭侯 子響贈遺曰:「少有狂疾,尋山採藥,遠來至此,量腹而 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淡然已足,豈容當此橫施。」又 善畫,自圖阮籍遇蘇門於行障上,坐臥對之。

劉凝之性好山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 登高嶺絕人跡為小屋居之採藥服食。

《梁書劉峻傳》:「峻因遊東陽紫巖山,築室居焉,為《山栖 志》,其文甚美。」

《何引傳》:「引以會稽山多靈異,往遊焉。居若邪山雲門 寺。初,引二兄求、點並棲遁,求先卒,至是引又隱。世號 點為大山」,引為小山,亦曰東山。引以若邪處勢迫隘, 不容生徒,乃遷秦望山。山有飛泉,西起學舍,即林成 援,因巖為堵,別為小閣室,寢處其中,躬自啟閉,僮僕 無得至者。山側營田二頃,講隙從生徒遊之。引初遷 將築室,忽見二人著元冠,容貌甚偉,問引曰:「君欲居 此耶?」乃指一處云:「此中殊吉。」忽不復見。引依其言而 止焉。尋而山發洪水,樹石皆倒拔,唯引所居室巋然 獨存。元簡乃命記室參軍鍾嶸作《瑞室頌》,刻石以旌 之。及元簡去郡,入山與引別送,至都賜埭。去郡三里, 因曰:「僕自棄人事,交遊路斷,自非降貴,山藪豈容復 望城邑。此埭之遊,於今絕矣」,執手涕零。何氏過江,自 晉司空充並葬吳西山引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 年七十二,引年登祖壽,乃移還吳,作《別山》詩一首,言 甚悽愴。至吳,居虎丘西寺,講經論學,徒復隨之,東境 守宰經途者莫不畢至。

《山棲志》:「褚伯玉少有隱操,寡嗜慾,居剡飛布山,性耐 寒暑,時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餘年,隔絕人物。 庾承先少沉靜,有志操,與道士王僧鎮同遊衡嶽。又 居五臺山,寄情丘壑。」

徐則東海剡人嘗歎曰:「名者實之賓吾其為賓乎!」遂 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雲山中。又入天台山因絕穀 養性五十餘年所資惟松柏水而已。

《唐書溫造傳》:「造字簡輿,姿表瑰傑,性嗜書,然盛氣少 所降屈,不喜為吏,隱王屋山,人號其居曰處士墅。」 《田游巖傳》:「游巖,京兆三原人。永徽時,補太學生,罷歸, 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與共棲遲山水間。自 蜀歷荊楚,愛夷陵青溪,止廬其側。長史李安期表其 才,召赴京師,行及汝,辭疾入箕山,居許由祠旁,自號 由東鄰」,頻召不出。高宗幸嵩山,遣中書侍郎薛元超 就問其母,賜藥物絮帛,帝親至其門。游巖野服出拜, 儀止謹樸。帝令左右扶止,謂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 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帝曰:「朕得君,何異漢獲 四皓乎?」《薛元超贊》帝曰:「漢欲廢嫡立庶,故四人者為 出,豈如陛下親降巖穴耶?」帝悅,因敕游巖將家屬乘 傳赴都,拜崇文館學士。

《山棲志》:「唐潘師正居逍遙谷,高宗幸東都,召見,問所 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既不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