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0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唐書武攸緒傳》:「攸緒,則天皇后兄惟良子也。恬淡寡 欲,好《易》、莊周書。少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去。 後更授太子通事舍人,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鴻 臚少卿。后革命,封安平郡王,從封中岳,固辭官,願隱 居。后疑其詐」,許之以觀所為。攸緒廬巖下,如素遁者。 后遣其兄攸宜敦諭,卒不起,后乃異之。盤桓龍門、少 室間,冬蔽茅椒,夏居石室。所賜金銀鐺鬲、野服,王公 所遺鹿裘、素障、癭桮,塵皆流積不御也。

《玉壺冰》,「開元時,高太素隱商山,起六逍遙館,晴夏晚 雲、中秋午月、冬日方出、春雪未融、暑簟清風、夜階急 雨,各製一銘。」

《山棲志》:「秦系,天寶末避亂剡溪,客泉州。南安有九日 山,大松百餘章,俗傳東晉時所植,系結廬其上,穴石 為研,註老子,彌年不出。」

《雲仙雜記》:饒子卿隱廬山康王谷,無瓦屋,代以茅茨。 每年一易茅,謂之「茅龍更衣。」或時雨濕致漏,則以油 幄承梁,坐于其下,初不愁歎。

《山棲志》:逋「恬淡好古。客游江淮,久之歸杭,結廬西 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嘗畜兩鶴,或汎小艇 出游,客至則童子開籠縱鶴逋,隨放植而歸。」

《墨客揮犀》:郭祥正字功甫,有逸才,詩多新意。丞相荊 公過金山寺,於壁間得長篇,讀之反覆諷味,間知功 甫所為,由此見重。又曾題人山居一聯云:「謝家莊上 無多景,只有黃鸝三兩聲。」公乃命工繪為圖,自題其 上云:「此是功甫題山居詩處。」即遣人以金酒鍾并圖 遺之。

山居部雜錄

《續博物志》陶隱居云:「學道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 以辟邪。」

葉夢得《玉澗雜書》:「有山處常患無水,雖有水而涸集 不時,亦不足貴。此山左右兩大澗,右自大塢歷圓證 寺,少折而東,經先大夫塋前去,復折而西,最盛。左自 桃花塢歷趙氏墓之西,玲瓏山背,又經朱氏墓南,復 折而西,雖不及右澗之盛,然冬夏亦未嘗竭。二水皆 會於石橋之下,合流西出,即張文規所名浮空潭也。」 壬寅癸卯之冬,春不雨,連數月,溪流減七尺。城中井 泉多渴,而二泉獨如故。朱氏小樓正在石橋下,疊石 束澗流,跨橋其上,與石橋相直,殊可喜。五月十一日, 既雨,踰旬始霽,與客往過之,眾流參會,自石橋奔衝 而下,雷奔電激,坐語幾不相聞。客有嘗至廬山三峽 橋者,以為絕似,但差小耳。明日夜月出,復再往。風景 清潤,天無片雲,複流叢竹交翳,月光與竹《颭鑠》相照 射,濺流及衣裾,不覺至夜分乃歸。吾山居來,得此殆 無幾也。

《避暑錄話》:「李翱習之,論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 老木、嘉草新花,視遠七者為勝。今吾山所乏者,獨深 潭老木耳。深潭不可無松,亦不多得,五方地土風氣 各不同,古之立社,各以其所宜,木非所宜,雖日培之 不植。許洛地相接,嵩山至多松,而許更無有。王幼安 治第,遣人取松栽百餘本種之,僅能活一株,纔三尺 餘,視之如嬰兒也」,乃獨宜柏,有伐以為椽者。睢陽近 亳有檜,而見推重。州宅堂前有兩株樛枝者,約高二 丈餘,百年物也。至杉則三州皆無之。木之嘉者,無如 是四種。而余仕四方,未嘗兼得,今此山乃無不宜。種 之得法,十年間便可合半抱,惟柏長差比遲爾。今環 余左右者,略有數千株。《常目》松磊落「昂藏,似孔北海; 檜深密紆盤,似管幼安;杉豐腴秀澤,似謝安石;柏奇 峻堅瘦,似李元膺。吾閑居久,賓客益少,何幸日得與 四君子游耶!」范文正公嘗謂吾:「木會有時而老,但吾 不及見也。」然習之《記》:「虎丘池水不流,天竺石橋下無 水,麓山力不副天奇,靈鷲擁前山不可遠視,峽山少 平地,泉出山無所潭」,此五所者,極天下之奇觀,猶不 能備,況吾居獨得其七之五哉?人心終不能無累。余 雖忘此,而每見潭水澄澈,高木鬱然,未嘗不有慕圓 證寺大松合抱,三十餘株,夾道蔽日,猶國初時故物。 石橋合諸澗水,道朱氏怡雲閣之前,其深處水面闊 四五丈,張文規所謂「金碧潭」者也。其下流注朱氏子 嵩之「圃,噴薄激射,交好左右。去吾廬不滿三里,自可 為吾之別館。但寺僧不好事,比歲松有伐而薪者,當 屬使善護持之。朱氏子約今年田熟,作草堂三間泉 上,暇日時往來,則習之所不足者,吾可以兼得矣。」 《輟耕錄》:「余家天台萬山中,茅屋可以蔽風雨,石田可 以具饘粥。雖行江海上,而泉石草木之勝,未」嘗不在 夢寐時見也。偶讀廬陵羅景綸大經所著《鶴林玉露》, 余蓋亦知此妙久矣。風塵𣻳洞,豺虎咬人,幾賦「歸與 之詩,計無所得,又未知何日可以遂吾志也。」掩卷為 之三歎。

《簷曝偶談》:「凡山居者,先須識道,未識道而先居山,但 見其山,不見其道,故心境未通,矚物成壅,則鬱鬱長 林,峨峨聳峭,鳥獸鳴咽,松竹森梢,水石崢嶸,風枝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