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0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好問有詩。

清泉池 在平定州西三十里門村山谷間,平地出 水,池中見月。

飲虎池, 在代州,即陽明堡。東西河源有黃黑二龍, 池旁有龍祠,池水黛蓄膏渟而出之,若白虹,默無聲 也。

洗參池, 在代州鳳凰山上,世傳仙人嘗于此洗參 芝。

黑龍池 在繁峙縣東南九十里半山中,暗然若黑。 西流三十里入巖頭河,經海子村等處,流與滹沱合。 太華池, 在繁峙縣東南一百里,深不可測,旱禱雨 應。明景泰間,敕祭以禱。

甘露池, 在崞縣崞山神廟之左。其池常燥,歲旱,民 置瓶池中禱之,瓶上露滴,其味甘。

平陽府

永利池 即「蓮花池」,在城內西北,周圍三百八十步, 深五丈。

金龍池 在府治平山之麓。晉永嘉中,有韓媼者于 野中見巨卵,持歸育之,得嬰兒,字曰「撅兒。」方四歲,劉 淵築平陽城不就,募能城者嬰兒應募,因變為蛇,令 媼遺灰,誌其後,謂媼曰:「憑灰築城可立。」竟如所言。淵 怪之,遂投入山穴間,露尾數寸,使者斬之,忽有泉出 穴中,匯為此池。

解鹽池 在解州東二里中條山麓,長五十里,東距 安邑縣南十里,闊七里,周迴百有二十里,去平地深 數仞,如盆底水常停滀滲漏,潤下作鹹,四時皆有鹽, 惟盛夏風日炎烈,生獨多且嘉,故俗曰「鹽池。」夏日近 安邑者,為解鹽東池中經路村城南二里,為解鹽中 池。在解者為西鹽池。三摥亦因是名。池內北百步許 有淡泉,甘冽,俗謂「鹽須得此水方結。」池外諸澗谷水 皆四來奔赴,池水溢則鹽不生。唐大曆間,建池神廟。 宋崇寧間,遣觀察使王仲先于池東西南三面築七 郎等十一堰圍之,以殺水勢。明置轉鹽運司於旁。宋 王禹偁、元王惲及明顧福諸人皆有詩。

女鹽池 在解州西北三里,㨿地高阜,唐開元中,置 女鹽監于此。《水經注》曰:「鹽澤池西又有一池,謂之女 鹽澤,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所 謂鹽鹺也,而味苦。」

六小池 在解州西北十五里,其名有六:一曰蘇老, 二曰賈瓦,三曰金井,四曰熨斗,五曰永小,六曰夾凹。 旱生硝,又名「六硝池。」

酒池, 在夏縣西北三十里夏王村。昔夏桀為酒池, 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即此。

太安池, 在芮城縣南一十五里。黃河之北,引以溉 田,入黃河。

共池 在平陸縣西四十五里。蓋晉師滅虞,虞公從 西山奔共池。今上下洪池即其地。

靈液池 在永和縣東南仙芝坊。《舊碑》云:「北齊河清 間,有龍自泉中出,立祠池上,旁有井,亦名靈液。」

大同府

作畽池, 在廣靈縣西十三里作畽村。水從西山底 出,澄清汪洋方十畝,其水潛縮中約五畝,遇雷雨動 作,則水湧溢。

集興畽池, 在廣靈縣南五里。其水清湛,冬夏不竭, 注壺流河。

澤州

嘉潤池 在州北一十里。上建廟,人有禱者,以書紙 投池,誠則沉,不誠則浮。

落鴈池 在陵川縣郝經故第,傍有池,經使宋不屈, 繫詩:「鴈足落于汴。」金明池。鄉人擬此池為落鴈池,以 志景慕。知縣孫磐立亭其上,刻《鴈足》詩。

遼州

飲馬池 在和順縣西山之陰,水甚清澈,相傳石勒 嘗飲馬於此。

漚麻池 在和順縣東北三十里李陽村。後趙石勒 嘗與李陽爭此池,及勒為王,引陽背云:「孤往日厭卿 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沁州

二龍池, 在武鄉縣南二十里。中有昭澤廟殿,繪二 龍影,入池中輒雨。

河南通志

開封府

蓬池 在府城東北。本《春秋》宋之蓬澤也,後因為池。 唐元宗改為福源池,禁漁採。尉氏縣亦有蓬池,阮籍 所謂「徘徊蓮池上,還顧望大梁。淥水揚洪波,曠野莽 茫茫。」即此。

凝碧池 在府城東南繁臺之側。唐為牧澤。宋真宗 時,鑿為池,後為河水淤塞。

金明池 在府城西鄭門外西北,周迴九里餘。周世 宗顯德四年,欲伐南唐,始鑿內習水戰。宋太平興國 七年,太宗嘗幸其池,閱習水戰。徽宗政和中,于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