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3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目錄

 車輿部彙考二

  周二

考工典第一百六十七卷

車輿部彙考二

周二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 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攻 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

訂義鄭司農曰:「此七者,攻木之工,官別名也。」 王昭禹曰:「輪人為輪,輿人為車,弓人為弓,廬人為廬,器匠人為宮室之屬,車人為耒之屬,梓人為筍簴之屬,此攻木之工七。」 陳君舉曰:「輈人不與其數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

「攻金之工,築冶鳧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 色之工,畫、繢、鍾、筐、㡛」;刮摩之工,玉。雕矢、磬摶埴之 工。陶旊,「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 輿。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

鄭鍔曰:「周之所尚者輿也,故作車之工為多 。」 《易氏》曰:「故者,繼上文而言也。攻木之工七,弓廬、梓匠各居其一,而輪人、輿人、車人乃居其三。又于三者之中,輿人居其一,輪人析而二,車人析而三,其外又有輈人為輈,是車之三工又別而為七。此一器而工多,惟車為最 。」 陳君舉曰:「車制用在輪,故察車自輪始。輪之外輮」 為圍,圍之中直指湊轂者為輻,輻之所蓄而利轉者謂之轂,轂裡之大穿謂之賢,轂外之小穿謂之軹,轂中空處謂之藪,轂上橫通通載者謂之軸,軸末以防輪而固謂之舝,軸上橫伏而納輈者謂之轐,轐上所載三面材謂之任正,任正之上謂之軫。輿前掩軓版謂之陰,輿深謂之隊,植于輿兩傍謂之「輢」 ,蔽風塵謂之「茀」 ,橫于兩輢而為人所憑者謂之「式」 ;中系驂馬內轡處謂之「輢」 ;式下之植從者謂之「轛」 ,兩輢之上出于式者謂之「較」 ,較之下從者謂之軹。以革輓式,以皮覆式謂之襪,以簟衣式謂之《車軓》納轡之環謂之「襪」 ,著車之眾環謂之「指。」 有曲轐而出,從前稍曲而上謂之「輈」 ;輈前持衡者謂之頸,頸下衡者謂之衝,衝下兩馬謂之服,服外兩馬謂之《驂兩》。服之四轡,兩驂之四轡謂之「八轡。」 兩驂之內轡系于式其在手者,外轡與服馬之四轡謂之六轡,前系於衡,後系於軫,以防驂馬之入者,謂之《脅驅》。《驂馬》之系車四條謂之靷,內兩條納於陰者謂之「陰靷」 ,外系於軸者謂之「外靷。」 拘二靷以絆其背者,謂之「韅。」 背為環以管外內轡,謂之「游環。」 削革三就當胸,謂之「繁纓」 ,縷金以當盧謂之「鍚」 ,著鈴於兩鑣謂之「鸞」 ,置軫於式謂之「和」 ,兩驂內轡謂之「勒。」 車上之覆則有蓋,蓋之斗謂之「部蓋」 ,上撩謂之「弓」 ,蓋之小柄謂之「達常」 ,大杠長八尺謂之桯,此車之通制也。

《車》有六等之數,

鄭鍔曰:「《易》兼三才而兩之,故六車之為蓋以象天,為軫以象地,人立其中則三才之道備矣。六等之數殆亦兼三才而兩之之意 。」 毛氏曰:「在內而尊者莫若乘車,在外而重者莫若兵車。乘車,王者所乘,所以表其尊,故必以三才為象。兵車,將帥所乘,欲兵器之有序而已,故總計之而六等也。若田車則不與焉者,田車」 六尺有三寸,加軫與轐,則不及四尺之等,與諸物參差而不齊,故不備以等也。大抵言軫及蓋而不言人,不失為三才之象;言軫及人而不及蓋,不失為六畫之象。

《車軫》四尺,謂之「一等。」

鄭康成曰:「此謂兵車 。」 楊謹仲曰:「『學者多疑軫之名,以鄭氏之說未明也。前言『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注以為輿後橫木。後言加軫與轐焉,四尺也』,注以為軫輿,故學者惑焉。軫正是輿之名,蓋四畔各以木加於輿上,以閑其所載,《詩》所謂俴收也。其四方則象地,故曰『軫方象地,惟四畔皆木也。故論軫之高,則以後橫木為』」 度,六分其廣,以一為軫圍。車廣六尺六寸,則是輿後橫木圍一尺一寸,徑三寸三分寸之二,輪六尺六寸,故軹高三尺三寸,并後軫與轐七寸,共高四尺。自後而登人長八尺,登下以四尺為得中,故指後橫木為高之度。軫之義不止後橫木也,謂加軫與轐者,轐名伏兔,在車軸上,伏兔尾後,上載車軫,故曰輿轐。轐本不高也。惟學者止認橫木為軫方之義,則疑其為方。不知方木安得名軫之圍,而其方又安能象地?不可不辨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