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3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欲其稱其所以取之者無他,惟取其「易直」 而已。蓋輻以無節目不撓曲為盡善。

「望其轂」,欲其眼也;「進而眡之」,欲其幬之廉也。「無所取 之」,取諸急也。

鄭鍔曰:「轂則三十輻之所輳,初作時則隱然起,後以革鞔之眼者,隱起之急,如人之眼然也。幬,覆也。廉,隅也。覆之以革,革之急而廉見也 。」 王昭禹曰:「幬之廉,則下文所謂幬必負榦也。幬則幔轂之革,廉則廉隅之見於外。惟幬之負榦,其革急而不緩,然後能至是,此轂所以取諸急也。眼以其顯於外者言之,廉以其隱」 於內者言之 。鄭鍔曰:「遠而望之,欲其突然而出,如人之眼;近而眡之,欲其革之所鞔,如屋之隅。其所以取之者無他,惟取其急而已。」 蓋轂以急為盡善。

「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

《圖說》曰:「不漆而踐地者謂之綆 。」 王昭禹曰:「綆謂輪箄也。下文所謂『六尺有六寸之輪,綆三分寸之二是也 』。」 薛氏曰:「鑿牙而其孔向外侵三分寸之二。輻外箄,輻股外箄,則車不掉 。」 賈氏曰:「凡造車,輪皆向外箄。外箄者,鑿輪之外孔,大於內孔,使蚤入者,從外少木斟之,則蚤不脫而永固矣。少,頭大故也,故曰外箄 。」 鄭康成曰:「蚤當為爪,謂輻入牙中者也。輪雖箄,爪牙必正也 。」 賈氏曰:「爪入牙中,鑿孔必正直,不隨邪也。」

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賈氏曰:「凡植物於地中謂之菑。此輻入轂中,似植物地中,故亦謂之菑;人之牙齒參差謂之齵。此三十輻入轂,與蚤入牙一一相當,不相佹戾,亦是不齵也 。」 王昭禹曰:「入牙之蚤,入轂之菑,上下兩相當,而無齟齬之不齊,則輪雖久敝,而無方而不轉之患。匡言方也。凡物圜則運而轉,方則礙而止故也 。」 鄭鍔曰:「輪之外箄為易見,故曰眡其綆。至於菑與蚤,欲其不佹,尤為難見,宜察之詳,特謂之察其菑。」

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

《易》氏曰:「斬轂之道,猶察車之道,道無不寓,雖察車斬轂,皆有道存焉 。」 王昭禹曰:「凡木之生於山南而向日則謂之陽,生於山北而背日則謂之陰,陽木則足於陽而寡於陰,陰木則足於陰而寡於陽,必齊其陰陽,然後可用以為轂,故必矩其陰陽,將火養而齊之也 。」 趙氏曰:「山南向日,雖是陽木,然此木之背,依舊不向」 日,未免陰氣。轂是以一條全木為之,既要純乎陽,不得不於陰處以火養之,使山南之木皆可謂之陽,斬轂者何必更以火養為哉 ?李嘉會曰:「矩者,注謂斬轂之時,先就樹刻之,既知孰為向日,孰為背日,背日可以火養其陰而齊乎陽。」 愚謂:矩者中分初辨之,以定身陰陽之多少。

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養其 陰,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

鄭鍔曰:「陽木向陽,則受至陽之氣,其文必稹密,其材必剛,蓋陽氣之所鍾也。陰木向陰,則受至陰之氣,其文必闊疏,其材必柔,蓋陰氣之所聚也 。」 王昭禹曰:「陽木則其體實,故稹理而堅;陰木則其體虛,故疏理而柔。稹,叢緻也;疏,不密也;堅,至剛也;柔,至弱也。稹與疏,以文言之;堅與柔,以材言之 。」 鄭康成曰:「火養其陰,炙堅之也 。」 王昭禹曰:「藃若藃,氣出之貌,故暴起謂之藃 。」 賈氏曰:「若不以火養陰柔之處,使堅與陽齊等,後以革輓陰柔之處,木則瘦減;革不著木,必有暴起。以火養之,雖敝盡,不藃暴也。」

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摰。

楊謹仲曰:「司農以柞與摰為輻,非也。」 轂長三尺二寸,則兩頭拘定車軸,故雖轆轤而不至臲。卼大而短,則摰卼矣。轂圍三尺三寸,徑一尺一寸,三分去一以為空,則中間空寬,故轆轤而不迫窄,小則迫窄矣 。鄭鍔曰:「轂以容三十輻,則其長短小大當其法,取足容輻而已。」 小而長,則輻窄狹,而不能容柞迫側而不寬也。大而短,則轂末淺短而不能固。摰,動搖而不安也。摰,與下文「無摰而固」 之「摰」 同。

是故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

鄭康成曰:「六尺六寸之輪,牙圍尺一寸 。」 易氏曰:「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 今以乘車之輪言之,「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 ,則牙圍尺有一寸,當分為兩面。鄭氏不分兩面,只就一面尺有一寸下便說「三分牙圍而漆其二」 ,若是則輪圍兩面為牙圍共二尺二寸矣,實與《經》意不合。今以兩面牙圍共一尺一寸言之,則每面各得五寸半,共為尺有一寸,如此而後合「六分取一」 之數。

參分其牙,圍而漆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