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丈七尺,輪徑九尺。上文輻長一柯有半,兩兩相對,九尺可知。然尚有轂空壺中在,恐不止九尺。以此知徑九尺者,通計轂數,其實輻無一柯有半。李嘉會曰:二丈七尺之牙,如何包得九尺之輪及轂一尺五寸,惟有菑有蚤,入之極深,則可包矣。

行澤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短轂則利,長轂則安。

毛氏曰:此又簡脫,宜承下文「仄輮則完」 之下,與「六分其輪次。」 何則?當先言行澤、行山之異宜,而後言其制,乃其序也。不當以行澤、行山間之,使文不成也 。項氏曰:「轂欲短,即前半柯者也;轂欲長,即後轂長一柯者也 。」 王昭禹曰:「《輪人》言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摰,此特中地之轂而已。若夫行山澤,則必有以適其地之」 宜。蓋行澤則多泥,泥多則行必鈍,故欲短轂;轂短則雖有深泥亦莫之粘,故利。行山則多險,險多則行必危,故欲長轂;轂長則輻短而無搖兀之患,故安 。毛氏曰:「轂短則泥之所附者少,故車不濡滯而利;轂長則其勢足以勝石,故不震掉而安 。」 愚案:短轂謂大車,長轂謂柏車。

「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反輮則易,仄輮則完。

王昭禹曰:「此言牙也 。」 鄭鍔曰:「輮謂屈木以為渠。行澤之車,其渠之木則宜反輮,木心多滑,反而輮之則滑,易而去泥為甚利矣。行山之車,其渠之木則宜仄輮,山多沙石,輪易損敝,惟仄木以為渠,則堅刃相補,不偏壞矣 。」 《易氏》曰:「反輮,大車之制;仄輮,柏車之制。」

六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

毛氏曰:此大車之輪,宜在「渠三柯者三」 之下,故知其簡脫也 。賈氏曰:「輪崇九尺 。」 鄭康成曰:「輪高輪徑也。牙圍尺五寸 。」 薛氏曰:「《輪人》言乘兵車,所謂牙圍者尺一寸也。」 此言大車牙圍者尺五寸也。

《柏車》,「轂長一柯,其圍二柯,其輻一柯,其渠二柯者三。 五分其輪崇,以其一為之牙圍。」

鄭鍔曰:「行山之車,以柏木為宜。柏木至堅,山地至險,以至堅之木而為車,則行險而不甐。歟轂長三尺、圍六尺,則徑二尺也。輪三尺,其渠則二柯者三,蓋長一丈八尺也;二柯,六尺也。二柯者三,三六十八也。以一丈八尺而輮之,則輪之徑六尺也。以六尺之輪五分之取一為牙圍,則牙圍一尺二寸也。然則柏車之輪」 與乘車、大車皆不同矣 。陳用之曰:「以大車為大,則若柏車者可名於小。故除轂長與圍之外,其輻,其渠,其輪崇,其牙圍,視大車之數皆減焉 。」 賈氏曰:「柏車山行,故轂長輪崇之下,皆欲取其安故也 。」 陳用之曰:「博厚,則與大車之制同。」

大車崇三柯,綆寸。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

毛氏曰:上文雖載車渠之數,與六,分其輪崇以為牙圍,然其崇之數猶未備也,故再備其數焉 。薛氏曰:「《輈人》云:『大車轅直,必縊其牛』。」 則大車,牛車也。

鄭康成曰:「轂長半柯者也 。」 《鄭鍔》曰:「崇三柯者。」

言「輪高九尺 」 ,鄭康成曰:「綆,輪箄 。」 賈氏曰:「輪箄謂輪之四面外一寸,則安 。」 毛氏曰:「駟馬之車,六尺六寸之輪,其綆三分寸之二。」 則大車九尺之輪,其綆固宜一寸矣 。鄭司農曰:「牝服,謂車廂。服讀為負 。」 鄭康成曰:「牝服長八尺,謂較也 。」 陳用之曰:「大車轂長尺五寸,圍尺五寸,輻長四尺五寸,渠圍二丈七尺,牙圍一尺五寸。」

羊車二柯,有參分柯之一。

鄭康成曰:「羊,善也。善車,若今定張車 。」 賈氏曰:「漢出定張車,未知何用,但知在宮所用,故差小為之,謂之羊車 。」 鄭鍔曰:「以《史》攷之,晉制,羊車,一名輦,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晉武帝宮中,每乘羊車,宮人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則宮中之車,名曰羊車,以羊駕之也。齊因晉制,御史、皇太子所乘。梁因之,亦名輦。貴」 賤通得,乘名牽子。隋大業始置,謂之羊車。小吏駕果下馬,其大如羊。唐亦因之,經於王之五路,獨無宮中之車,意其此也 。鄭康成曰:「較長七尺 。」 陳用之曰:「羊車牝服得中焉。」 則其轂輻輪崇,牙圍從可知矣 。薛氏曰:「大車,牛車,柏車,山車,羊車、小車。大車以行澤,柏車以行山,羊車以行宮中。」

《柏車》二柯。

鄭康成曰:「較六尺。柏車輪崇六尺,其綆大半寸。」 鄭鍔曰:「羊車宜小,反有七尺之較;柏車宜大,乃有六尺之較。」 蓋羊車不言輻、轂、牙之制,則較雖長而車小矣。柏車較雖短,然備述其輻、轂、牙之制,其大於羊車可知。

凡為轅三,其輪崇參分其長,二在前,一在後,以鑿其 鉤,徹廣六尺,鬲長六尺。

賈氏曰:「輪崇雖不同,其轅各自三其輪崇。」 假令柏車輪崇六尺,則轅丈八尺;大車輪崇九尺,則轅二丈七尺 。鄭司農曰:「鉤,鉤心 。」 王昭禹曰:「徹謂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