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字,便以支乙音呼。

《唐臺儀》:舊制,御史以鷺羽飾車,以白鷺見泉中魚,象 御史察微隱之罪。

《中華古今注》:鑾者,所謂和鑾也。《禮》云:「行前朱雀。」或謂 朱鳥也。鑾輅衡上金爵者,朱鳥口銜鈴,鈴謂之鑾,所 謂和鑾者也。前有鸞鳥,故謂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 鈴。或謂為鑾。事一而異義也。

《六一詩話》:仁宗朝有數達官,以詩知名,常慕白樂天 體,故其語多得於容易。嘗有一聯云:「有祿肥妻子,無 恩及吏民。」有戲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輜軿車,載極 重而羸牛甚苦,豈非足下肥妻子乎?」聞者傳以為笑。 蘇洵名二子,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 所為者。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

《後山談叢》:「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 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

《東京夢華錄》:東京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 箱如枸欄而平。板壁前出兩木,長二三尺許,駕車人 在中間,兩手扶捉鞭綏駕之。前列騾或驢二十餘,前 後作兩行,或牛五七頭拽之。車兩輪與箱齊,後有兩 斜木腳拖。夜中間懸一鐵鈴,行即有聲,使遠來者車 相避。仍於車後繫騾驢二頭,遇下峻險橋路,以鞭謕 之,使倒坐綞車,令緩行也,可載數十石。官中車惟用 驢差小耳。其次有平頭車,亦如太平車而小,兩輪前 出長木作轅木,梢橫一木,以獨牛在轅內,項負橫木, 人在一邊,以手牽牛鼻繩駕之,酒正店多以此載酒 梢桶矣。又有宅眷坐車子,與平頭車大抵相似,但棕 作蓋,及前後有枸欄門垂簾。又有獨輪車,前後二人 把駕,兩旁兩人扶柺,前有驢拽,謂之「串車」,以不用耳 子轉輪也。般載竹木瓦石,但無前轅,止一人或兩人 推之。此車往往賣糕及糕糜之類,人用,不中載物也。 平盤兩輪,謂之「浪子車」,唯用人拽。又有載巨石大木, 只有短梯盤而無輪,謂之「癡車」,皆省人力也。

《野客叢談》:世率以板輿為奉母親事用,如樂天詩「朱 旛四從板輿行」,取潘安仁《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 之意。不知當時三公告老,亦許以板輿上殿,如傅祗 者,是則板輿事不可專為奉母也。梁韋睿以板輿自 載,督厲眾軍,則知板輿不止一事。

《夢書輪軸為夫婦》。夢得輪軸。夫婦之事也。

《卻掃編》:王侍郎渙之嘗言:「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 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無事矣。」

《演繁露》:古者乘車,皆立不坐,車前橫木曰軾,在車遇 所敬,則俯身以手按式。武王式箕子閭,蓋如此其式 也。惟安車乃始坐乘。杜延年賜安車駟馬,顏師古曰: 「安車坐乘車」是也。

《癸辛雜識》:「北方大車可載四五千斤,用牛騾十數駕 之,管車者僅一主一僕,叱咤之聲,牛騾聽命惟謹。凡 車必帶數鐸,鐸聲聞數里之外,其地乃荒涼空野故 耳。蓋防其來車相遇,則預先為避,不然恐有突衝之 虞耳。」終夜勞苦,殊不類人,雪霜泥濘尢,艱苦異常,或 泥滑陷溺,或有折軸,必須修整乃可行,濡滯有旬日。 然其人皆無賴之徒,每挾猥娼同處於車箱之下,籍 地而寢,其不足恤如此。

《貴耳集》自渡江以前無今之簥,只是乘馬,所以有脩 帽護塵之服。士皆服衫帽,涼衫為禮。紫衫,戎服也。思 陵在維揚一時,擾亂中遇雨,傳旨百官,許乘肩輿,因 循至此,故制盡泯。今臺諫出臺,親事官用涼衫,略展 登轎,尚存舊制,他無復見之。

《墨莊漫錄》:本朝玉輅,乃隋朝所造。唐顯德中嘗修之, 凡三到泰山。故張芸叟《郊祀慶成詩》云:「大裘依古制, 玉輅自隋傳。」

《山家清事》:夏禹山行乘轎,漢南粵王輿橋過嶺,顏師 古北人,固不知南人乘轎渡嶺,而洪景盧亦謂「山行 之車,車只宜平地」,孰若今轎為便橋,即轎固無疑矣。 若山轎,則無如今廬山、建昌高下輪轉之制,或施以 青罩,用肩板棕繩低與之,猶今貴介郊行者,良便遊 賞,有如謝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非不為 「雅,孰若今釘履為便」云。

《觚不觚錄》:「余於嘉靖中見在都一二翰林有乘兩人 肩輿出城飲宴者,以為怪事。至萬曆甲戌,郎署往往 有之,不復以為異矣。同寮二三少卿,至乘四人肩輿 開路出西北郭門,無有問之者矣。」

枕譚蘇秦稱「臨淄之中,車轂擊以為盛。」其義何居?按 《樂府》云:「齊人本好轂擊,相犯以為樂也。」

《群碎錄》:三代、兩漢用馬車,魏晉至梁、陳用牛車。唐雖 人主妃后,非乘輿即步輦,自郊祀外不乘車也。 遵生《八牋》:「便轎入山用之,如今市中俗云兜轎式也。 但坐身涼簟,兩傍用銅或鐵打成橋梁雙鉤下。」涼 簟。兩頭鉤上作眼。待箾扛上用銅製二「下垂作竅, 以受銅鉤,對眼用箾釘住,如懸掛然,入坐其上,背靠 扛上圈圍,不惟安適,且上山下山,如履平地」,以其機 關常平故耳,何有前撲後仰之患?扛子得有閩產,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