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野航圖

野航圖

《野航圖考》

「野航」,田家小渡舟也,或謂之「舴艋。」謂形如蚱蜢,因以 名之。如村野之間,水陸相間,所在橋梁不能畢備,故 造此以便往來。廣纔尋丈,不煩人駕。但於渡水兩傍 維以竹索,過者掣索,即抵彼岸,或略具篙楫,田農便 之。

網梭船圖

網梭船圖

《網梭船圖考》

此船定海一帶俱有之。其形如梭貓,竹桅布帆,僅可 容二人入大洋,抵下八山,取殼菜、紫菜、打魚之利。舟 至山麓,二、三人以舟舁置灘塗,避風潮。若欲西歸,仍 舁舟下水。

兩頭船圖

兩頭船圖

《兩頭船圖考》

兩頭船:按《大學衍義補》有兩頭船之說,蓋為海運為 船巨,遇風懼難旋轉,兩頭製舵,遇東風則西馳,遇南 風則北馳,海道諸船,無逾其利。

《天工開物》

《舟》

凡舟:古名「百千」,今名亦「百千」,或以形名。如海鰍江鯿山梭之類 或以量名。載物之數或以質名。各色木料不可殫述。遊海濱者, 得見洋船;居江湄者得見漕舫。若局趣山國之中、老 死平原之地,所見者「一葉扁舟」、截流亂筏而已。粗載 數舟制度,其餘可例推云。

《漕舫》

凡京師為軍民集區,萬國水運以供儲,漕舫所由興 也。元朝混一,以燕京為大都,南方運道,由蘇州劉家 港、海門、黃連沙開洋,直抵天津。制度用遮洋船。永樂 間因之,以風濤多險,後改漕運。平江伯陳某始造「平 底淺船」,則今糧船之制也。凡船制,底為地枋,為宮牆 陰陽,竹為覆瓦、伏獅,前為閥閱,後為寢堂,桅為弓弩 弦蓬為翼,櫓為車馬,䉡縴為履鞋。索為鷹雕筋骨, 招為先鋒,舵為指揮主帥,錨為劄軍營寨糧船。初制, 底長五丈二尺,其板厚二寸,採巨木楠為上,栗次之。 頭長九尺五寸,稍長九尺五寸,底闊九尺五寸。底頭 闊六尺,底稍闊五尺。頭伏獅闊八尺,稍伏獅闊七尺。 梁頭一十四座。龍口梁闊一丈,深四尺。使風梁闊一 丈四尺,深三尺八寸。後斷水梁闊九尺,深四尺五寸, 兩共闊七尺六寸,此其初制,載米可近二千石。交兌 每隻止足五百石後運軍造者私增身長二丈,首尾闊二尺 餘,其量可受三千石。而運河閘口原闊一丈二尺,差 可度過。凡今官坐船,其制盡同,第窗戶之間,寬其出 徑,加以精工彩飾而已。凡造船先從底起,底面傍靠 檣,上承棧,下親地面,隔位列置者曰「梁」,兩傍峻立者 曰「檣」,蓋檣巨木曰「正枋」,枋上曰「弦」,梁前豎桅位曰「錨 壇」,壇底橫木夾桅本者,曰「地龍。」前後維曰「伏獅。」其下 曰「拏獅。」「伏獅」下封頭木曰「連三枋。」船頭面中缺一方 曰「水井。」其下藏纜索等物頭面眉際樹兩木以繫纜者,曰「將 軍柱。」船尾下斜上者,曰「草鞋底。」後封頭下曰「短枋」,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