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寸五分寸之二。

「與前當轅」 者,與任正相足,為四面。

頸圍九寸十五分寸之九。

頸輈前持衡者

《踵圍》七寸七十五分寸之五。

踵輈前承轅處

軓廣八尺,兩轍之兩。

陰,如軓之長,側於軓前。

靷二:前著驂,轡後屬陰,在驂之外,所以止出內脅。驅, 長一丈,皮為之,前繫於衡,後屬於軫內脅,所以止入 服。馬當衡軛,兩服齊首。

「驂馬齊衡,兩驂鴈行」,謂小卻也。

《度》皆以周尺一尺當今七寸七分少強。

轡六,「服馬二轡,驂馬一轡。」

以法付工作坊製車,兼習《五御法》。是歲八月秋閱,上御延和殿,親按藏於武庫,以備儀物而已。

元豐三年定公卿以下奉引車旗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神宗元豐三年, 詳定禮文所言:「鹵簿記公卿奉引第一,開封令乘軺 車,次開封牧隼旗,次太常卿鳳旗,次司徒瑞馬旗,次 御史大夫獬豸旗,次兵部尚書虎旗,而乘革車,考之 非是。謹按《周禮巾車職》曰:『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 乘墨車』。司常職曰:『孤卿建旃,大夫建物』。請公卿以下 奉引,先開封令乘墨車建物,次開封牧乘墨車建旗, 太常卿、御史大夫、兵部尚書乘夏縵,司徒乘夏篆,並 建旃,所以參備九旗之制。」詔從之。

元豐四年,定五輅之制,多仍唐舊。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五輅,宋自神宗 以降,銳意稽古,禮文之事,招延儒士,折衷同異。元豐 有詳定禮文所,徽宗大觀間有議禮局,政和又有禮 制局。先是,元豐雖置局造輅,而五輅及副輅多仍唐 舊。玉輅自唐顯慶中傳之,至宋曰顯慶輅,親郊則乘 之,制作精巧,行止安重。後載太常與闟戟分左右,以 均輕重,世之良工莫能為之。其制,箱上置平盤黃屋, 四柱皆油畫刻鏤,左青龍,右白虎,龜文金鳳翅,雜花 龍鳳,金塗銀裝,間以玉飾。頂輪三層,各施銀耀葉,輪 衣、小帶、絡帶並青羅繡雲龍,周綴。帶羅文,佩銀穗 毬、小鈴。平盤上布黃褥,四角勾闌設圓鑑、翟羽。虛櫃 內貼銀鏤香罨,軾匱,銀龍二,銜香囊,銀香爐、香寶,錦 帶,下有障塵。青畫輪轅,銀轂乘葉,三轅銀龍頭,橫木 上有銀鳳十二。左建青旗,十有二旒,皆繡升龍;右載 闟戟,繡黻文,並青繡綢杠。又設青繡門簾,銀飾梯一, 托叉二,推竿一,銀錔頭,銀裝行馬,青繒裹輓索,駕六 青馬,馬有金面,插鵰羽鞶纓、攀胸,鈴拂,青繡屜,錦包 尾。又誕馬二,在輅前,飾同駕馬,餘輅及副輅皆有之, 駕士六十四人。金輅色以赤,駕六,赤馬建大旂,駕士 六十四人。象輅色以淺黃,駕六赭白馬建大赤,駕士 四十人。革輅色以黃,駕六,騧馬建大白,駕士四十人。 木輅色以黑,駕六,黑騮馬,建大麾,駕士四十人。自金 輅而下,其制皆同玉輅,惟無玉飾。五副輅並駕六馬, 駕士四十人。當用銀飾者皆以銅,餘制如正輅。 按《玉海》,元豐四年十一月己丑,禮文所依《周禮》增製 五輅。十二月己丑,禮文所言:「古者五輅載旗,謂之道 德之車。漢鹵簿前驅有鳳皇闟戟,猶未施於五輅,江 左乃加棨」戟於車之右。請去闟戟而建太常,又增近 臣一員立車右。又請用金輅。至太廟祀畢,御玉輅詣 郊。其後製五輅玉,建太常金大旂象大赤、革大白、木 大麾,仍存闒戟焉。

元豐六年,新玉輅廢,仍乘舊輅。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六年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慶 殿受朝,始用新樂。儀鸞司徹幕,屋壞,毀玉輅。」

按沈括《筆談》:「大駕玉輅,唐高宗時造,至今進御。自唐 至今,凡三至太山、登封,其他巡幸,莫記其數,至今完 壯,乘之安若山岳,以措杯水其上而不搖。慶曆中,嘗 別造玉輅,極天下良工為之,乘之動搖不安,竟廢不 用。元豐中,復造一輅尢,極工巧,未經進御,方陳於殿 庭,車屋適壞,盡壓而碎。自后只用唐輅,其穩利堅久」, 歷世不能窺其法,世傳有神物護之,若行諸輅之後, 則隱然有聲。

哲宗紹聖元年詔造皇太后大安輦皇太妃龍鳳輿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龍輿皇太后所

乘也。東都皇太后多垂簾,皆抑損遠嫌,不肯乘輦,止 用輿而已。哲宗既嗣位,尊朱貴妃為皇太妃,出入許 乘檐子,有司請用牙魚鳳為飾,繖用青。元祐三年,太 皇太后詔有司尋繹典故,於是檐子飾以龍鳳,繖用 紅。九年,群臣議改檐子為輿,上設行龍五,出入由宣 德東偏門。哲宗以皇太后諭旨,令太妃坐六龍輿,出 入;進黃繖,由宣德正門。於是三省議:皇太妃坐龍鳳 輿繖,紅黃兼用,從皇太后出入止用紅。紹聖元年, 禮部、太常寺言:「近奉旨,皇太后欲令皇太妃坐六龍 輿。朕常思皇太妃尊奉之禮,既不敢擬隆於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