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去與小平輪同。其中平輪轉一周,車行一里,下一 層木人擊鼓;上平輪轉一周,車行十里,上一層木人 擊鐲。」凡用大小輪八,合二百八十五齒,遞相鉤鎖,犬 牙相制,周而復始。詔以其法下有司製之。

明道元年詔有司製重翟等六車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后之車,唐六等。 皇朝鹵簿唯用厭翟車,常出用副,金裝白藤輿,上覆 棕屋,飾以鳳輦。明道元年十二月辛丑,詔有司製重 翟等六車。

明道二年,閱新製《車輅》。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仁宗明道二年二 月三日己亥,御天安殿門,閱太僕寺新製車輅。其耕 根車,制如玉輅而無飾,駕士服,繡鳳銜嘉禾。」

景祐五年修金玉二輅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祐五年七月十 一日丙午,詔太常禮院詳定鹵簿儀物,未合典制者 釐正之。玉金輅重加修飾,唯二輅旂戟有金塗銀龍 頭。餘則否。既成,八月庚辰親閱於大慶殿門。」

慶曆七年閱新作金玉輅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慶曆七年。將郊祀。 正月十六日辛卯。御大慶殿門。閱新作金玉輅。制頗 崇廣。」

皇祐二年大享明堂詔試二輅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祐二年,大享明 堂。詔試二輅。新輅頗減,其崇,舊輅亦修飾。九月五日, 詔明堂法駕乘新玉輅,舊輅亦從行。及宿太廟,詔朝 饗禮畢乘舊玉輅以還。

沈括云:「《慶曆》玉輅乘之動搖。」 遂不用。

皇祐五年,御延和殿,召輔臣觀《指南車》。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神宗   年製太皇太后大安輦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大安輦,神宗嗣 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其行幸依治平元年之制。 而皇太后、皇后常出,止用副金塗銀裝白藤輿,覆以 㯶櫚屋,飾以鳳輦,官服同乘輿平頭輦之制。」於是詔 太皇太后出入所乘如萬安太后輿上設行龍六,制 飾率有加金銅車。禮典不載,則如舊制。

熙寧五年始令宗室老疾者肩輿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肩輿,神宗優待 宗室老疾不能騎者,出入聽肩輿。熙寧五年,大宗正 司請宗室以病肩輿者,踏引籠燭,不得過兩對。 熙寧八年,定木車制度。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補筆談》:「熙寧八年,章子 厚與予同領軍器監,被旨討論木車制度。本監以《周 禮考工記》及《小戎詩》攷定,車輪崇六尺,軹崇三尺三 寸。」

「轂末至地也。」 并《軫轐》為四尺。

互圍一尺一寸、厚一尺三分寸之二。車罔也

轂長三尺二寸,徑一尺三分寸之二,輪之數三寸九分寸之五,轂上劄輳鑿眼是也。

《大穿》內徑四寸五分寸之二,

《記》謂之「賢」 ,轂之裡穿也。

《小穿》「內徑三寸十五分寸之四」,

《記》謂之「軹」 ,轂之外穿也。

《輻》九寸半,《軸外》一尺九寸。

「并輻三寸半」 ,共三尺二寸,乃轂之長。

金厚一寸。

「大小穿」 其金皆一寸。

輻廣三寸半,深亦如之。

輿六尺六寸。車隊,四尺四寸。

《隊》,音邃。謂車之深。蓋深四尺四寸,廣六尺六寸。

闕二字深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

七寸三分寸之一,在軫內。

崇三尺三寸半。輿之廣,謂之崇。

較崇二尺二寸,通高五尺五寸。較兩輢上出二者,并車高五尺五寸。

軫,圍一尺一寸,車後橫木。

貳圍七寸三分寸之一,較圍四寸九分寸之八。

《軹圍》三寸二十七分寸之七。

此軹乃輢木之植者,衡者,與轂末同名。

《轛圍》二寸、八十一分寸之十四。

此《貳》之「植者」 、橫者,如較之《植軹》而名異。

《任》《正圍》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

此與下三「面材《特車》正」 者。

「輈深四尺七寸。」此《梁船輈》也。軹崇三尺三寸。

此輈如橋梁,矯上四尺七寸,并衡頸為八尺七寸。國馬高八尺,除衡頸,則如馬之高,長一丈四尺五寸。

軌前十寸,隊四尺四寸。

軌前一丈,築長五尺,衡圍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長 六尺六寸,軸圍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兔圍一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