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道元年皇太子謁太廟乘金輅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太子車輅,唐制 三等,至道元年九月二十七日,皇太子謁太廟,乘金 輅,常朝則乘馬。」

真宗景德二年詔王欽若修飾相風烏等輿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大中祥符元年以東封更製大輦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大輦,真宗東封, 以舊輦太重,遂命別造,凡減七百餘斤,後常用焉。 按《玉海》,「大中祥符元年東封,六月丁巳,別造封山天 平輦,施機關,名登封辟塵逍遙輦,為省方,加窗隔,黃 繒為裡。」

大中祥符二年,作《天書玉輅》。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二年四 月庚寅,別飾玉輅奉天書,題曰「天書玉輅。」

大中祥符三年,定王公車輅。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親王、郡王車輅 之制,唐制有四,一曰象輅,親王及一品乘之;二曰革 輅,二品、三品乘之;三曰木輅,四品乘之;四曰軺車,五 品乘之。」宋親王、一品、二品奉使及葬,並給革輅,制同 乘輿之副,惟改龍飾為螭。六引內三品以上乘革車, 赤質,制如進賢車,無案,駕四赤馬,駕士二十五人。其 緋幰衣、絡帶、旗戟、綢杠繡文:司徒以瑞馬,京牧以隼, 御史大夫以獬豸,兵部尚書以虎,太常卿以鳳,駕士 衣亦同。縣令乘軺車,黑質,兩壁紗窗,一轅,金銅飾,紫 幰衣、絡帶並繡雉銜瑞草。駕二馬,駕士十八人。百官 常朝皆乘馬。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樞密院事王欽 若言:「王公車輅上並用龍裝,乞下有司檢定制度。」詔 下太常禮院詳定。本院言:「按《鹵簿令》,王公已下,象輅, 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鸞在衡。左建旂,畫龍,一升一 降,右載闟戟。革輅,以革飾諸末,左建旃,餘同象輅。木 輅以漆飾之,餘同革輅。軺車,曲壁,青幰碧裡。諸輅,皆 朱質、朱蓋,朱旂旃。一品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 品六旒,其鞶纓如之。」

天禧二年皇太子朝謁太廟乘金輅設仗如儀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乾興元年名皇太后所乘輿為大安輦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真宗咸平中,為 萬安太后製輿,上設行龍六。乾興元年,詔皇太后御 坐檐子,名「大安輦。」

按,《文獻通考》:仁宗初,章獻太后臨朝,儀衛始盛。乾興 元年,用禮儀院奏製,皇太后所乘輿,名之曰「大安輦。」

仁宗天聖五年更定指南車及記里鼓車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五年十一月壬寅,復作指南 車。按《輿服志》,仁宗天聖五年,工部郎中燕肅始造 指南車。肅上奏曰:「黃帝與蚩尢戰於涿鹿之野,蚩尤 起大霧,軍士不知所向,帝遂作指南車。」周成王時,越 裳氏重譯來獻,使者惑失道,周公賜駢車以指南。其 後法俱亡。漢張衡、魏馬鈞繼作之,屬世亂離,其器不 存。「宋武帝平長安,嘗為此車,而制不精。祖沖之亦復 造之。」後魏太武帝使郭善明造,彌年不就,命扶風馬 岳造,垂成而為。善明鴆死,其法遂絕。唐元和中,典作 官金公立以其車及記里鼓上之憲宗,閱於麟德殿, 以備法駕。歷五代至國朝,不聞得其制者,今創意成 之。其法用獨轅車,車箱外籠上有重構,立木仙人于 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輪九,合齒一百二十。足輪二,高 六尺,圍一丈八尺。附足立子輪二,徑二尺四寸,圍七 尺二寸,出齒各二十四,齒間相去三寸。轅端橫木下 立小輪二,其徑三寸,鐵軸貫之。左小平輪一,其徑一 尺二寸,出齒十二;右小平輪一,其徑一尺二寸,出齒 十二。中心大平輪一,其徑四尺八寸,圍一丈四尺四 寸,出齒四十八,齒間相去三寸。中立貫心軸一,高八 尺,徑三寸,上刻木為「仙人,其車行,木人指南。若折而 東,推轅右旋,附右足子輪順轉十二齒,繫右小平輪 一匝,觸中心太平輪左旋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東 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推轅左旋,附左足子輪 隨輪順轉十二齒,繫左小平輪一匝,觸中心大平輪 右轉四分之一,轉十二齒,車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 若欲北行,或東或西,轉亦如之。」詔以其法下有司製 之。內侍盧道隆《上記》:「里鼓車之制,獨轅雙輪,箱上 為兩重,各刻木為人,執木槌。足輪各徑六尺,圍一丈 八尺。足輪一周而行地三步。以古法六尺為步,三百 步為里,用較今法,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里。立輪 一,附於左足,徑一尺三寸八分,圍四尺一寸四分,出 齒十八,齒間相去二寸三分。下平輪一,其徑四尺一 寸四分,圍一丈二尺四寸二分,出齒五十四,齒間相 去與附立輪同。立貫心軸一,其上設銅旋風輪一,出 齒三,齒間相去一寸二分。中立平輪一,其徑四尺,圍 一丈二尺,出齒百,齒間相去與旋風等。」次安小平輪 一,其徑三寸少半寸,圍一尺,出齒十,齒間相去一寸 半。「上平輪一,其徑三尺少半尺,圍一丈,出齒百,齒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