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車輿部彙考八

  詩經鄘風干旄 衛風淇澳 王風大車 齊風載驅 唐風役車 秦風小戎 小雅

  蓼蕭 六月 采芑 采菽 黍苗 大雅韓奕 魯頌閟宮

  禮記曲禮 檀弓 月令 禮器 郊特牲 玉藻 明堂位 少儀 樂記

  周禮天官

  爾雅釋器

  小爾雅車雜釋

  釋名釋車

  方言雜釋

  三禮圖墨車圖 厭翟車圖 玉輅序 玉輅圖

  真臘風土記轎制

考工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車輿部彙考八

《詩經》

《鄘風干旄》

良馬,四之。

朱註四之「兩服」「兩驂」,凡四馬以載之也。

良馬五之。

朱註《五》之「五馬」,言其盛也

良馬,六之。

凡馬,士駕二,《既夕禮》云「公賵以兩馬」是也。大夫以上駕四,四馬則八轡矣。御車之法,驂馬內轡納於觖,惟執其外轡耳。驂馬,馬執一轡,服馬則二轡俱執之,所謂六轡在手也。此經有四之、五之、六之、四之,謂服馬之四轡也。加一驂馬,益一轡,故言五之也。又加一驂,更益一轡,故六之也。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其大夫皆一轅車。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以一騑,謂之驂;周人又益一騑,謂之駟。本從一驂而來,亦謂之驂。《經》言驂則三馬之名。」又孔晁云:「作者歷言三王之法。」此似述傳,非毛旨也。何則?馬以引重,左右當均,一轅車以兩馬為服,傍以一馬驂之,則偏而不調,非人情也。《株林》曰:「『乘我乘駒』。《傳》」曰:「大夫乘駒。」則毛以大夫亦駕四也。且殷之制亦駕四,故王基云:「《商頌》曰:『約軧錯衡,八鸞鏘鏘』。」是則殷駕四不駕三也。又《異義》:「天子駕數」,易孟京《春秋公羊》說:「天子駕六」,《毛詩》說:天子至大夫同駕四。《詩》云:「四騵彭彭,武王所乘。龍旂承祀,六轡耳耳,魯僖所乘。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大夫所乘。」謹按《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與卿同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說與《易》《春秋》同,互之文也。《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一師四圉,四馬為乘。此一圉者,養一馬而一師監之也。《尚書顧命》:「諸侯入應門,皆布乘黃朱」,言獻四黃馬朱鬣也。既實周天子駕六校人,則何不以馬與圉,以六為數。《顧命》:諸侯何以不獻六馬?《王度記》曰:「大夫駕三。」經傳無所言,是自古無駕三之制也。朱註六之六馬極其盛而言也;大全朱子曰:「五六取協韻耳,亦極言其車馬之盛,位高勢重,而能降屈於賢者也。」

《衛風淇澳》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序云「入相於周」,而此云「猗重較兮」,故云「卿士之車。」《輿人》注云:「較,兩輢上出軾者。」則較謂車兩傍,今謂之平較。按大車以子男入為大夫,得乘子男車服,則此重較謂侯伯之車也。但《周禮》無重較、單較之文。朱註《重較》,卿士之車也。較,兩輢上出軾者,謂車兩傍也。大全藍田呂氏曰:「古者車箱長四尺四寸三分,前一後二,橫一木,下去車床三尺三寸,謂之式;又於式上二尺二寸,橫一木,謂之較,去車床凡五尺五寸。古人立乘,若平常則憑較,若應為敬,則落手憑下式而頭得俯。」

《王風大車》

大車檻檻。

大車,大夫之車。檻檻,車行聲也。

正義《春官·巾車職》云:「革路以封四衛。」四衛,四方諸侯守衛者,謂蠻服以內。又云「大夫乘墨車」,然則王朝大夫,於禮當乘墨車。以大夫出封,如子男之服,則車亦得乘諸侯之車。此大車蓋革路也。

大車啍啍。

《啍啍》,重遲之貌。

《齊風載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

薄薄,疾驅聲也。簟,方文席也。車之蔽曰茀。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簟」字從竹,用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