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5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目錄

 盉部彙考

  說文

  三代鼎器錄

  博古圖盉總說 商阜父丁盉圖考 商執戈父癸盉圖考 周單從盉圖考 周嘉

  仲盉圖考 周龍首盉圖考 周雲雷盉圖考 周三螭盉圖考 周蛟螭盉圖考 周麟盉

  圖考 周蟠虯盉圖考 周粟紋盉圖考 周細紋熊足盉圖考 漢鳳盉圖考 漢螭首虯

  紋盉圖考

  古器評商祖丁盉 周單從盉 周鳧盉

 盉部藝文

  盉銘跋          宋董逌

 罌部彙考

  爾雅釋器

  說文

  方言

  博古圖漢湯罌圖考

  觥記注

 罌部紀事

 罌部雜錄

 甕部彙考

  說文

  齊民要術塗甕

  三禮圖甕圖考二

  漢制考

 甕部藝文一

  甕賦           唐衛棻

  甕負判           闕名

 甕部藝文二

  詠酒甕詩        唐陸龜蒙

  和陸魯望酒甕詩      皮日休

 甕部紀事

 甕部雜錄

 甕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九十一卷

盉部彙考

《說文》

《盉》

盉,調味也。

《三代鼎器錄》

《盉》

諸友盉    伯《玉盉》。    沈子盉。

季毫盉    父丁盉。

《博古圖》

《盉總說》

有生之氣體,必資飲食以為之養。故昔人以酸養骨, 以鹹養脈,以甘養肉,以辛養筋,以苦養氣。然五味所 以養生,亦所以害生者,凡以不得其平而已。於是或 有餘,或不足,則必有以殘其氣體者,此味所以貴乎 和也。夫盉,盛五味之器也,其制度與夫施設,不見於 《經》。惟《說文》以謂從皿從禾,為調味之器。王安石以謂 和如禾,則從禾者,蓋取和之意耳。且鼎以大烹,資此 以薦其味也;鬻以常飪,資此以可於口也。雖然,言其 器則山,其口以盛物者,皆皿也,惟中而不盈則為盅。 而多得則為盈,合而口斂則為盒;曰水以澡則為 盥。凡制字寓意如此,則盉之從禾,豈無意哉?昔晏子 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即 火均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而史伯亦謂: 以他平他謂之和,則和者以其眾味之所調也。今考 其器,或三足而奇,或四足而耦,或復圜而匾,或自足 而上,分體如股。膞有鋬以提,有蓋以覆,有流以注。其 款識或謂之「彝」,則以法所寓也;或謂之「尊」,則以器可 尊也;或謂之「卣」,則又以其至和之所在也。噫,大羹元 酒,有典則,薄滋味,則盉也,宜非所尚迨夫三酒具而 鉶羹設,則自是而往,有以盉為貴者矣。

商阜父丁盉圖

商阜父丁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