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6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郊祀志》:宣帝時,美陽得鼎,獻之,下有司議,多以為宜 薦見宗廟,如元鼎時故事。張敞好古文字,按鼎銘勒 而上議曰:「臣聞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於斄,公劉發 跡于豳,太王建國于𨙸梁,文武興于豐鎬。由此言之, 則𨙸梁豐鎬之間,周舊居也,固宜有宗廟壇場祭祠 之臧。今鼎出於𨙸東,中有刻書曰:『王命尸臣,官此栒 邑,賜爾旂鸞、黼黻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對揚天 子,丕顯休命。臣愚,不足以跡古文,竊以《傳記》言之,此 鼎殆周之所以褒賜大臣,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藏 之于宮廟也。」昔寶鼎之出於汾脽也,河東太守以聞, 詔曰:「朕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蒙豐年。今穀嗛未報,鼎 焉為出哉?博問耆老,意舊臧與?」誠欲考得事實也。有 司驗脽上非舊臧處,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 異於眾鼎。今此鼎細小,又有款識,不宜薦見於宗廟。 制曰:「京兆尹議是。」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寶鼎,廬 江太守獻之。夏四月甲子,詔曰:『昔禹收九牧之金,鑄 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姦,不逢惡氣。遭德則興,遷於商 周。周德既衰,鼎乃淪亡,祥瑞之降,以應有德。方今政 化多僻,何以致茲?《易》曰:『鼎象三公』。豈公卿奉職得其 理耶?太常其以礿祭之日,陳鼎於廟,以備器用。賜三 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

《竇憲傳》: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伐單于,大敗 之稽落山。憲登燕然山,勒石紀功。南單于於漠北遺 憲古鼎,容五斗,其傍銘曰:「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 孫永保用。」憲乃上之,詔使中郎將持節即五原拜憲 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

《東觀漢記》:廬江獻鼎,詔召鄭眾,問:「齊桓公之鼎在柏 寢臺,見何書?」曰:「《春秋左氏》有鼎事幾?」眾對狀,除為郎 中。

《南越書》:「熙安縣山下有神鼎,天清水澄則見鼎。刺史 劉道錫常使繫其耳而牽之,耳脫而鼎潛,既而執紖 者莫不疾耳。」蓋尉佗之鼎。

《黃憲外史》:魯王愛玉,有楚人持玉鼎以進曰:「此荊山 之美玉也,君能愛乎?」魯王笑曰:「寡人聞荊山之玉,卞 和得之。夫地不再產,胡能復得耶?」楚人曰:「夫荊山之 所生者,非特和氏之一璧也,荊玉之鼎,楚產也,而君 疑之乎?」

魯王以鹿羹餽徵君,徵君謂使者曰:「憲有疾,不能陳 謝,亦不敢嘗。」使者曰:「君有羹惠于子,豈辭一謝乎?」徵 君曰:「子知羹之為重,而惡知有重于羹者哉?夫鹿羹 雖美,固獸也,魯王烹而薦之以鼎,非士不餽,餽士而 使士不及嘗,奔走詣庭而謝,何王之待士不如待一 獸乎?」使者出,明日,使孔紹祖謝魯王。魯王曰:「子之師 奚不悅寡人也?寡人餽以鹿羹之鼎,受而不報,又辱 其使,是以寡人之餽為非禮也。」孔紹祖對曰:「臣之師 也有疾,適遇鼎餽之榮,憂欣交洽,敢不拜嘉?特以疾 故,令臣代詣于賢王之庭而陳謝焉,王毋以為簡也。」 魯王解容而道曰:「叔度無深恙乎?」對曰:「齅王之羹疾, 瘳其十之五;嘗王之羹疾,瘳其十之九,其一未瘳,是 以不克履也。」魯王喜曰:「鼎馨香足以瘳疾與?」對曰:「『豈 惟瘳疾哉!臣聞之天子諸侯,以士為鼎,以仁義為羹, 其馨香足荐之上帝,達之祖考,蒸之社稷,布之民人。 夫鼎之有羹也,猶士之有仁義也。鼎之馨香則王知 之,何仁義之為美不如羹乎?是羹也,惟王與臣之師 嘗之矣。魯國之民不聞其美也,若仁義之美,烹一心 而暢百順,調太和而育庶物,若睹淵泉之洋沛,而渴 者不及飲;觀五穀之豐茂,而饑者不及爨也。賢王何 不徹其鼎而舉其士,舍其獸味而陶仁義之羹乎』?魯 王歎曰:『吾聞聖人之後,必有賢者繼焉』。其子之謂矣。」 《宋書符瑞志》:「吳孫權赤烏十二年六月戊戌,寶鼎出 臨平」湖,又出《東部酃縣》。

《冊府元龜》:「吳景帝永安三年三月,西陵赤烏見。是歲 得大鼎于建德縣。」

《宋書符瑞志》:「吳孫皓寶鼎元年八月,在所言得大鼎。 晉成帝咸和元年十月辛卯,宣城春穀縣山岸崩,獲 石鼎,重二斤,受斛餘。」

《冊府元龜》:「咸康八年,廬江春穀縣留珪夜見門內有 光,取得玉鼎一枚,外圍四寸。豫州刺史路永以獻。」 《異苑》:「前秦苻堅建元五年,長安樵人于城南見金鼎, 走白堅,堅遣載取到城,化為銅鼎。」

《宋書符瑞志》:「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四月辛丑,武昌縣 章山水側自開出神鼎,江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以獻。 元嘉二十一年十二月,新陽獲古鼎於水側,有篆書 四十二字,雍州刺史蕭思話以獻。」

《魏書靈徵志》:「高宗太和二年九月,鼎出於洛州滍水, 送于京師。王者不極滋味,則神鼎出也。」

《宋書符瑞志》:「明帝泰始五年五月壬戌,豫章南昌獲 古銅鼎,容斛七斗,江州刺史王景文以獻。」

泰始七年六月甲寅,義陽郡獲銅鼎,受一斛,并蓋,並 隱起鏤豫州刺史段。榮以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