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800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集古錄目序》
歐陽修

「物常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 之而無力,雖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蠻夷山 海殺人之獸,然其齒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崑崙 流沙萬里之外,經十餘譯乃至乎中國。珠出南海,常 生深淵,採者腰緪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則下 飽蛟魚。金礦于山,鑿深而穴遠,篝火餱糧而後進。其 「崖崩窟塞,則遂葬於其中者,率常數百人。其遠且難 而又多死,禍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璣,世常兼聚而有 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則無不至也。《湯盤》孔鼎,岐陽之 鼓,《岱山》《鄒嶧》,會稽之刻石」,與夫漢、魏已來聖君賢士 桓碑、彝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籀篆、分隸諸家之字 書,皆三代以來至寶,怪奇偉麗,工妙可喜之物,其去 人不遠,其取之無禍。然而風霜兵火,湮淪磨滅,散棄 於山崖墟莽之間,未嘗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 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僅得其一二,而不能 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顓而嗜古,凡 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於其間,故得一其所好於斯。 好之已篤,則力雖未「足,猶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已 來,下更秦、漢、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 崖絕谷,荒林破塚,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以 為《集古錄》。以謂傳寫失真,故因其石本,軸而藏之。有 卷帙次第,而無時世之先後,蓋其多取而未已,故隨 其所得而錄之。又以謂聚多而終必散,乃撮其大要, 別為《錄目》,因并載夫可與史傳正其闕謬者,以傳後 學,庶益於多聞。或譏予曰:「物多則其勢難聚,聚久而 無不散,何必區區於是哉?」予對曰:「是吾所好玩,而老 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 此而易彼也。

《張仲器銘》
前人

右張仲器銘四,其文皆同,而轉注偏傍,左右或異,蓋 古人用字如此爾。嘉祐中,原父在長安,獲二古器於 藍田,形制皆同,有蓋而上下有銘。甚矣,古人之為慮 遠也!知夫物必有弊,而百世之後,埋沒零落,幸其一 在,尚冀或傳爾。不然,何丁寧重複若此之煩也。《詩六 月》之卒章曰:「侯誰在矣?張仲孝友」,蓋周宣王時人也, 距今實千九百餘年,而二器始復出。原甫藏其器,予 錄其文,蓋仲與吾二人者,相期於二千年之間,可謂 遠矣。方仲之作斯器也,豈必期吾二人者哉?蓋久而 必有相得者,物之常理爾。是以君子之於道,不汲汲 而志常在於遠大也。原父在長安,得古器數十,作《先 秦古器記》。而張仲之器其銘文五十有一,其可識者 四十一,具之如左,其餘以俟博學君子。

《前漢二器銘》
前人

右林華宮行鐙銘一,蓮勺宮銅博山爐下槃銘一,皆 漢五鳳中造。林華宮,《漢書》不載,《宣帝本紀》云「困於蓮 勺鹵中」,注云「縣也」,亦不云有宮。蓋秦、漢離宮別館,不 可勝數,非因事見之,則史家不能備載也。余所集錄 古文,自周穆王以來莫不有之,而獨無前漢時字,求 之久而不獲,每以為恨。嘉祐中,友人劉原父出為永 興守。長安秦漢故都,多古物奇器,埋沒於荒基敗塚, 往往為耕夫牧豎得之,遂復傳於人間。而原父又雅 喜藏古器,由此所獲頗多,而以余方集古文,故每以 其銘刻為遺。既獲此二銘,其後又得《谷口銅甬銘》,乃 甘露中造,由是始有前漢時字,以足余之所闕,而大 償其素願焉。余所集錄既博,而為日滋久,求之亦勞, 得於人者頗多,而最後成《余志》者,原父也,故特誌之。 嘉祐八年歲在癸卯七月二十日書。

《古器說》
蔡絛

虞夏而降,制器尚象。後世由漢武帝汾陰得寶鼎,因 更其年元,而宣帝於扶風亦得鼎,款識曰:「王命元臣, 官此物色。」及後和帝時,竇憲勒燕然還,南單于遺憲 仲山甫古鼎有銘,而憲遂上之。凡此數者,咸見諸《史 記》,所彰灼者迨。魏、晉、六朝、隋、唐亦數數言獲古鼎器。 梁劉之遴好古愛奇,在荊楚聚古器數十百種,又獻 古器四種於東宮,皆金錯字。然在上者初不大以為 事,獨國朝來浸乃珍重。始則有劉原父侍讀為之倡, 而成於歐陽文忠公,又從而和之,則若伯父君謨、東 坡數公云爾。初,原父號博雅,有盛名,曩時出守長安, 長安號多古簋、敦、鏡、甗、尊、彝之屬,因自著一書,號《先 秦古器記》。而文忠公喜集往古石刻,遂又著書名《集 古錄》,咸載原父所得古器銘款。由是學士大夫雅多 好之,此風遂一煽矣。元豐後,又有文士李公麟者出。 公麟字伯時,實善畫,性希古,則又取生平所淂暨其 聞睹者作為圖狀,說其所以,而名之曰《考古圖》。傳流 至元符間,太上皇即位,憲章古始,眇然追唐虞之思, 因大崇尚。及大觀初,乃倣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 古圖》,所藏者大小禮器,則已五百有幾。世既知其所 以貴愛,故有得一器,其直為金錢數十萬,後動至百 萬不翅者。於是天下塚墓,破掘殆盡矣。獨政和間為 最盛,尚方所貯至六千餘。數百器遂盡見三代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