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404-01J002290-72677 東方雜誌 1931年28卷1期.pdf/1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方雜誌 第二十八卷 文化的生物學 或科學家的基礎因子再加上文化環境啓發的效能這個人方可以 成爲詩人畫家或科學家這種基礎因子當然不容易證明但是這種因 子的不容易證明和物理化學領域内電子和原子的不容易證明一樣 第一圈 第二 萬 中工 下 性 品 —— - gpg dan de ande 2 一個民族的變異品性 (variations)和每一品性的變異性(vara- bility) 往往因爲歷史的背景和地理的環境關係和別的民族不同品 性有多少而每一品性的變異性有大小品性多各種人才也多而文化 100 的表現也就多變化不拘拘於一二方面例如中國二千餘年來的文化 和二千餘年前的文化在這一點上就很不同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是 多麽的陸離光怪 以來的文化是多麽的一成不變難道這種相反 的局面完全沒有生物的背景麽我相信不會 沒有 第三 品性多固然可貴尤貴乎每種品性的變異 性大因爲除了人才的種類加多以外每種人 才的才力要加強而文化每一方面的造詣要 更加未可限量「種品性在一個人口或民族 囊的變異可以用一條曲表示出來如第一 闖大率中等的最多越趨中下中上兩極端便 越少這種曲線的曲法自然又要看一種品性 在一個民族中分布的特殊情形要是中庸的 少而趨極端的多那末曲線的中段要扁平面 兩端所被的地面要廣否則反是假設有兩個 民族於此講起他們智力——就是聰明的程 度——的分布來一個是中庸的少極端的多 一攤恰好相反如第二瓣算起平均來這兩個民族也許沒有分別但是 雙方在文化的造詣上也許有驚人的分別爲什麽生物學者的答覆是 文化原是人才所產生的人才在計的分布上佔的總是中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