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NLC404-01J002823-28776 平潮 1932年1期.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惟以陽韵沒有“n”尾的,和特有〔ɯ〕韵(“余”韵,只大多數有之)為其顯著 特點,而另成爲福佬話之大支,那就是叫做“潮語”。所謂“潮語”本來沒有 一定名稱,跟客家話,廣州話分別的時候,常稱爲“福佬話”;與國語對待 的時候,一般平民又常稱爲白話;在區別同系支派,則或稱潮州話或稱汕 頭話;外人口頭上也常稱為汕頭話。潮語領域爲:南澳,澄海,潮陽,惠 來(是否全縣,未知)普寧,揭陽(西北部有操客話的),豐順(大概小部分) 潮安,饒平(大部分)等縣。在安南,暹羅,新加坡以及其他南洋各部潮語 也頗佔勢力。

潮語羅馬字是以國語羅馬為主體,再依她的原則,增加潮語所特有, 而删去潮語所獨無諸聲韵,使適合拼切潮語的一套羅馬字。按國語羅馬字 坿有增製閏母以拼切各地方音的規定,這套羅馬字所加諸聲韵,實質上即 是國語羅馬字汕頭方言閏母,題稱“潮語羅馬字”,不過只是爲着便於有系 統地述說,實質上還是潮語化的國語羅馬字。

前清末葉,國人即漸知提倡民衆敎育跟國敎育育,惟因漢字難學,難 懂,難寫,並且本身又不能顯示自己的音讀,究不能爲這兩種敎育的良好 工具,所以一班先知之士,羣起倣照歐西衍音文字和日文字母,造出各種 假名式的中國拼音文字來[1]。經各家長期地,熱烈地提倡鼓吹運動,和 實地試驗,政府於是乎有注音符號(前稱注音字母)的製定。有了注音符號 ,方塊字(漢字)的讀音,就不用再靠反切的笨法。但是既然已有使全國讀 音一致的較好工具,爲什麼還來一個國語羅馬字呢?這個問題的答覆,攏 統的用兩句話就可淸楚,就是說:(一)漢語遲早必須改用衍音文字,而注 音符號不足負擔這個重任(她只能作爲方塊字字旁的注音用),必須另找旁 的來,所謂旁的就是以世界通用的羅馬字爲最合適,所以國語羅馬字就成

  1. 王照合聲官話字母勞乃宣簡字全譜沈學盛世元音蔡錫勇傳音快字王炳耀拚音字譜盧戇章中華新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