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1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紀》、《實錄》並不載敵復人寇事,其復入寇,乃四年冬,不知延朗及漢忠所獲敵將,果在何時。延朗與漢忠同獲一人,或各獲一人,皆不可知也。據《楊嗣傳》乃緣嗣讓,初不緣破敵有功,而漢忠爲殿前副都指揮使,據《實錄》《本祀》,則與高瓊、葛霸同遷,亦不言獲敵將於中山也。疑延朗及漢忠所獲敵將,當是二年冬及三年春上在大名時,或四年冬事,二傳誤載耳,今皆不取。」 案:李燾所引諸列傳,皆宋王旦、王曾等所修《三朝國史》也。考《遼史·聖宗紀》,自統和十八年 卽咸平三年。正月詔諸軍各還本道以後,至十九年冬十月南伐以前,無與宋攻戰之事。《國史》之誤,李燾辯之甚明,而今之《宋史》,仍一一照錄,無所改正,《王漢忠傳》,見《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可見元人修史,止作鈔胥而已,幷《長編》等書,亦不肯一考也。又案:眞宗言嗣與延朗,朝中忌嫉者衆,則忌延朗者不止一人,第不知爲誰某,而雜劇小說,乃謂樞密使王欽若,本遼之間諜,故謀殺六郎,爲遼除害,委卷之言,無稽已甚。此蓋宋之遺民,追思寇準澶淵之功,恨欽若之進讒,遂醜詆毒詈,衆惡皆歸。觀《輟耕錄》卷二十五。所錄金院本名目,其《諸雜院爨》中,已有《打王樞密爨》,則欽若之供人笑罵,由來已久,可見街談巷議,雖傳聞失實,倘不失是非之公。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長編》卷五十。又云:「咸平四年,十一月,先是保州團練使楊嗣,莫州團練使楊延朗,西上閤門使李繼宣,入内副都知秦翰,並爲前陣前鋒鈴轄,分屯靜戎威虜軍。及是會師於威虜,延朗、嗣輕騎先赴羊山,繼宣與翰,分左右隊,各整所部,翰全軍亦往,繼宣留壁齊羅,止以二騎繼進,至則延朗、嗣適爲敵所乘,繼宣逐之,環山麓至其陰,繼宣馬中矢斃,凡三易乘,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