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案:宋江之降張叔夜,在宣和三年二月,蔡居厚之殺降,在宣和六年,且一在海州,一在鄆州,安得併為一談。此似僅粗讀《叔夜傳》,並《徽宗本紀》亦未考矣。若謂降而復叛,又降於蔡居厚爲所殺,則諸書並無此說,豈可杜撰故事。《夷堅志》第言「梁山濼賊」,本無姓名。今謂卽宋江等,不知何所見而云然。魯迅《小說史略》,謂「《乙志》成于乾道二年,去宣和六年不過四十餘年,耳目甚近,冥譴固小說家言,殺降則不容虛造,山濼健兒結局,蓋如是而已。」蓋亦未嘗深考也。

光緒《山東通志》卷百十六:民國重修本。「徽宗朝蔡京、貫用事,淮南盜宋江掠京東十郡,張叔夜擊降之。其黨三十六人,《宣和遺事》能舉其名,有軍官失志從賊者。時方約金攻遼,不能用也。」

案:此所謂「軍官失志從賊者」,蓋據《宣和遺事》楊志等十二人皆押花石綱指使,呼延綽、李橫二人,嘗將兵收捕宋江故也。然其事信否不可知,至謂宋不能用江等,則不知江嘗與攻方臘,而伐遼之役,楊志實在行間也。
又案:宋江綽號呼保義,莫知其何所取義。龔聖與《贊》云:「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語意仍不明。考《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職官志〉:「政和二年,易武階官以新名,以舊官右班殿直爲保義郎。」宋江以此爲號,蓋言其武勇可爲使臣 宋制內殿承制至三班借職皆爲使臣。云爾。呼者自呼之簡詞,殆亦當時俗語。曰呼保義者,明其非眞保義也。或疑武選凡五十二階,而保義郎爲第四十九階,宋江旣自負武勇,曷不取其稍貴重者稱之。不知江起於平民,以流俗所習知之卑秩自名,此猶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