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State Council Gazette - 1991 - Issue 02.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增加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成一些大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江、黄河的水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今后十年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防洪、蓄水、引水的大中型项目,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紧进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巩固和完善现有灌溉工程,努力扩大灌溉面积,积极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加强农业区域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分批改造中低产田,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改造和建设草原。林业是农业稳产高产的生态屏障。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体系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提高农业投资的比重,同时建立和健全集体经济的积累制度。农民是农业投入的主体,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特别要增加劳动投入,以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农用工业,努力增加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的供应,并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益。大力提倡施用农家肥。

——继续抓好科技、教育兴农。我国人多地少,今后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积极培育优良品种,扩大良种播种面积,推广各种优良的耕作制度、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继续推行“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和“燎原计划”。今后十年,农业增产中要力争比八十年代有更大部分依靠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积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增加仓储、运输、加工等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粮食储备制度,并有计划地发展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实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购销体制和价格政策,以调动商品粮主产区和粮农种粮的积极性。

——扶持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是党在农村一项长期的经济和政治任务。从1991年开始,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扶贫开发阶段,争取到本世纪末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多数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