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State Council Gazette - 1991 - Issue 02.pdf/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四、改善人民生活和健全社会保障

(41)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是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温饱达到小康是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国小康水平的实现,从地区和时间上,将是逐渐推进的。到2000年,目前已经实现小康的少数地区,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多数地区,将普遍实现小康;现在尚未摆脱贫困的少数地区,将在温饱的基础上向小康前进。“八五”期间,不同地区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42)认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继续执行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既要克服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要消除工资外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对合法收入要予以保护;对过高收入要通过税收,包括个人收入调节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进行必要的调节;对非法收入要依法取缔。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使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不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实际平均工资的提高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积极倡导居民储蓄。

(43)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的要求,逐步改善食物的质量和结构,逐步增加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的消费量。进一步发展商业服务业,扩大生活服务领域,提高城乡居民非商品性支出在生活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加强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煤气、道路、交通和电话等公用设施的建设,方便人民生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住宅建设,发展室内装饰行业,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农村住宅建设要合理布点,尽量不占耕地。

(44)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对大气、水域、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和噪音等公害的监测和防治,特别要保护江河、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保护森林,抑制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