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Yangwenbo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幾何原本 卷一 之首
西洋利瑪竇譯

界說三十六則

[编辑]

凡造論先當分別解說論中所用名目、故曰界說
凡厯法地理樂律算章技藝工巧諸事有度有數者皆依賴十府中幾何府、屬凡論幾何先從一㸃始、自㸃引之為線、線展開為靣、靣積為體是名三度。

第一界

[编辑]

㸃者無分
 無長短廣狹厚薄 如下圖 凡圖十干為識干盡用十二支支盡用八卦八音

第二界

[编辑]

線有長無廣
 試如一平靣、光照之有光無光之間不容一物、是線也真平真,圓相遇其、相遇處止有一㸃、行則止有一線

 線有直有曲

第三界

[编辑]

線之界是㸃 凡線有界者兩界必是點

第四界

[编辑]

直線止有兩端、兩端之間上下更無一㸃。
 兩㸃之間至徑者直線也、稍曲則繞而長矣。
直線之中㸃能遮兩界
凡量遠盡皆用直線

甲乙丙是直線,甲丁丙、甲戊丙、甲己丙、皆是曲線。

第五界

[编辑]

靣者止有長有廣
 一體所見為靣
 凡體之影極似於靣 無厚之極
 想一線橫行所留之迹、即成靣也。

第六界

[编辑]

靣之界是線

第七界

[编辑]

平靣一靣平在界之內
 平靣中間線能遮兩界
 平靣者諸方皆作直線
               
試如一方靣、用一直線施於一⻆、繞靣運轉、轉不礙於空是平靣也。
若曲靣者則中間線不遮兩界。

第八界

[编辑]

平⻆者、兩條直線於平靣縱橫相遇交接處。

凡言甲乙丙⻆皆指平⻆。

如上甲乙、乙丙二線平行相遇、不能作⻆。

如上甲乙乙丙二線雖相遇、不作平⻆、為是曲線。
 所謂⻆、止是兩線相遇、不以線之大小較論。

第九界

[编辑]

直線相遇作⻆為直線⻆
 平地兩直線相遇為直線⻆、本書中所論止是直線⻆,但作⻆有三等、今附著於此、一直線⻆、二曲線⻆、三雜線⻆。 如下六圖

第十界

[编辑]

直線垂於橫直線之上、若兩⻆等、必兩成直⻆、而直線下垂者謂之橫線之垂線。
 量法常用兩直⻆及垂線、垂線加於橫線之上、必不作銳及鈍⻆。

 若甲乙線至丙丁上、則乙之左右作兩⻆相等為直⻆而甲乙為垂線。
 若甲乙為橫線、則丙丁又為甲乙之垂線,何者、丙乙與甲乙相遇雖止一直⻆、然甲線若垂下過乙、則丙線上下定成兩直⻆,所以丙乙亦為甲乙之垂線。 如今用短尺一緃一橫互相為直線、互相為垂線。
 凡直線上有兩⻆相連、是相等者定俱直⻆、中間線為垂線。
 反用之若是直⻆、則兩線定俱是垂線。

第十一界

[编辑]

凡⻆大于直⻆為鈍⻆。

 如甲乙丙⻆與甲乙⻆不等、而甲乙丙大於甲乙丁、則甲乙丙為鈍⻆。

第十二界

[编辑]

凡⻆小於直⻆為銳⻆。
 如前圖甲乙丁是。
 通上三界、論之直⻆、一而已。鈍⻆銳⻆、其大小不等、乃至無數。
 是後、凡指言⻆者、俱用三字為識、其第二字即所指⻆也。 如前圖、甲乙丙三字第二乙字即所指鈍⻆。
 若言甲乙丁、即第二乙字是所指銳⻆。

第十三界

[编辑]

界者一物之終始
 今所論有三界㸃為線之界、線為靣之界、靣為體之界、體不可為界。

第十四界

[编辑]

或在一界或在多界之間為形
 一界之形如平圓立圓等物、多界之形如平方立方及平立三⻆六八⻆等物。 圖見後卷

第十五界

[编辑]

圜者一形、於平地居、一界之間、自界至中心作直線俱等。

 若甲乙丙為圜、丁為中心、則自甲至丁與乙至丁丙至丁其線俱等。
 外圓線為圜之界、內形為圜。
 一說圜是一形乃一線屈轉一周復於元處,所作如上圖、甲丁線轉至乙丁、乙丁轉至丙丁、丙丁又至甲丁、復元處其中形即成圜。

第十六界

[编辑]

圜之中處為圜心。

第十七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