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劳动惩罚论”的反动实质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劳动惩罚论”的反动实质
广州铁路局“五·七”干校 革委会
1970年1月9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几千年来,剥削阶级轻视劳动的旧思想阴魂不散,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还没有肃清。“劳动惩罚论”还在阻碍人们“重新学习”,必须彻底批判。

两种“官民观”

[编辑]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发生了由“官”到民的变化。怎样看待这个变化呢?两个阶级,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

无产阶级对于“官”民的关系,同资产阶级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哲学,就是升官发财。他们做官的目的是为了压榨人民。有着这种资产阶级观点的人,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关系,歪曲成旧社会“官贵民贱”的关系,因此认为干部应当“高人一等”。无产阶级则完全相反。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既当‘官’,又当老百姓”。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官”的本质,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崭新的“官”民关系。干部和群众只是革命工作的分工,相互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战士,既能上,又能下,既能当“官”,又能为民。由民到“官”,或由“官”到民,都是革命的需要。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入党做官论”、“劳动惩罚论”,贩卖的仍然是剥削阶级“官贵民贱”的破烂货。在他眼里,“官”比民“高一等”,民比“官”“低一层”;由民到“官”是“升”,由“官”到民是“降”。某些同志把下放看成是由“官”“降”到民,看成是“惩罚”,这不正是中了剥削阶级旧思想和刘少奇“劳动惩罚论”的毒吗?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就是对剥削阶级的“官民观”的彻底批判。我们要抓紧“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把自己锻炼成为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新人。

对劳动的两种态度

[编辑]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发生了由脱离劳动到参加劳动的变化。怎样看待这个变化呢?两个阶级,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创造了并不断改造着人类本身。鄙视劳动是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的恶习,积极参加劳动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革命传统。热爱社会主义劳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光荣,这就是无产阶级的劳动观。

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都厌恶劳动,他们靠剥削别人劳动成果过活,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上。他们还宣扬剥削者“高贵”,劳动者“卑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极力贬低劳动,鼓吹“剥削有理”。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劳动观。

刘少奇是剥削阶级的孝子贤孙,他拼命散布“剥削有功”;刘少奇是无产阶级的叛徒,他厌恶劳动,推行“劳动惩罚论”。

某些同志也把下放劳动,看作“低人一等”,看作“惩罚”。这是因为剥削阶级旧思想和“刘毒”在他们头脑里作祟。不然,工人、农民世世代代参加劳动,为什么不认为是“惩罚”呢?

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世界上许多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懒、馋、占、贪、变。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势必变质,势必出修正主义。一些干部跌进了修正主义泥坑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两条干部教育路线

[编辑]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是“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还是“惩罚”?两种不同的看法,反映了两条干部教育路线的斗争。

刘少奇出于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一方面宣扬“劳动惩罚论”,一方面又胡说什么“汗水不见得能洗清资产阶级思想”,极力推行一条“闭门修养”、“三脱离”的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他在旧党校就推行了这条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在那里,灌输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学的是黑《修养》,腐蚀了干部的灵魂,坑害了干部。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的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这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教育路线。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就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教育路线。

过去进旧党校,有些人认为是“培养深造”;现在下放劳动,有些人却认为是“惩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原因是这些同志还分不清两条干部教育路线,没有深刻认识到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的危害。他们应当在下放劳动中提高觉悟,把自己锻炼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让“劳动惩罚论”见鬼去吧!我们要彻底清除剥削阶级轻视劳动的旧思想,彻底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朝气蓬勃地在“五·七”大道上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0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