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懲罰論」的反動實質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勞動懲罰論」的反動實質
廣州鐵路局「五·七」幹校 革委會
1970年1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充滿着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幾千年來,剝削階級輕視勞動的舊思想陰魂不散,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流毒還沒有肅清。「勞動懲罰論」還在阻礙人們「重新學習」,必須徹底批判。

兩種「官民觀」[編輯]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發生了由「官」到民的變化。怎樣看待這個變化呢?兩個階級,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

無產階級對於「官」民的關係,同資產階級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人生哲學,就是升官發財。他們做官的目的是為了壓榨人民。有着這種資產階級觀點的人,把社會主義社會中幹部和群眾的革命關係,歪曲成舊社會「官貴民賤」的關係,因此認為幹部應當「高人一等」。無產階級則完全相反。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既當『官』,又當老百姓」。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下「官」的本質,這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嶄新的「官」民關係。幹部和群眾只是革命工作的分工,相互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既是普通勞動者,又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戰士,既能上,又能下,既能當「官」,又能為民。由民到「官」,或由「官」到民,都是革命的需要。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鼓吹「入黨做官論」、「勞動懲罰論」,販賣的仍然是剝削階級「官貴民賤」的破爛貨。在他眼裡,「官」比民「高一等」,民比「官」「低一層」;由民到「官」是「升」,由「官」到民是「降」。某些同志把下放看成是由「官」「降」到民,看成是「懲罰」,這不正是中了剝削階級舊思想和劉少奇「勞動懲罰論」的毒嗎?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就是對剝削階級的「官民觀」的徹底批判。我們要抓緊「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把自己鍛煉成為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共產主義新人。

對勞動的兩種態度[編輯]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發生了由脫離勞動到參加勞動的變化。怎樣看待這個變化呢?兩個階級,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勞動創造了並不斷改造着人類本身。鄙視勞動是幾千年來剝削階級的惡習,積極參加勞動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光榮革命傳統。熱愛社會主義勞動,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光榮,這就是無產階級的勞動觀。

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都厭惡勞動,他們靠剝削別人勞動成果過活,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勞動人民的痛苦上。他們還宣揚剝削者「高貴」,勞動者「卑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極力貶低勞動,鼓吹「剝削有理」。這就是資產階級的勞動觀。

劉少奇是剝削階級的孝子賢孫,他拚命散布「剝削有功」;劉少奇是無產階級的叛徒,他厭惡勞動,推行「勞動懲罰論」。

某些同志也把下放勞動,看作「低人一等」,看作「懲罰」。這是因為剝削階級舊思想和「劉毒」在他們頭腦里作祟。不然,工人、農民世世代代參加勞動,為什麼不認為是「懲罰」呢?

毛主席教導我們:「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世界上許多壞事,都是從不勞動開始的。懶、饞、占、貪、變。幹部不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勢必變質,勢必出修正主義。一些幹部跌進了修正主義泥坑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永遠記取。

兩條幹部教育路線[編輯]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是「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還是「懲罰」?兩種不同的看法,反映了兩條幹部教育路線的鬥爭。

劉少奇出於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一方面宣揚「勞動懲罰論」,一方面又胡說什麼「汗水不見得能洗清資產階級思想」,極力推行一條「閉門修養」、「三脫離」的修正主義幹部教育路線。他在舊黨校就推行了這條修正主義幹部教育路線。在那裡,灌輸的是資產階級思想,學的是黑《修養》,腐蝕了幹部的靈魂,坑害了幹部。

毛主席教導我們:「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在群眾鬥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成長的。」「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的還要通過階級鬥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這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幹部教育路線。廣大幹部下放勞動,就是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幹部教育路線。

過去進舊黨校,有些人認為是「培養深造」;現在下放勞動,有些人卻認為是「懲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呢?原因是這些同志還分不清兩條幹部教育路線,沒有深刻認識到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幹部教育路線的危害。他們應當在下放勞動中提高覺悟,把自己鍛煉成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先鋒戰士。

讓「勞動懲罰論」見鬼去吧!我們要徹底清除剝削階級輕視勞動的舊思想,徹底肅清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朝氣蓬勃地在「五·七」大道上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