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月刊》发刊词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吴淞月刊》发刊词
作者:胡适

  中国公学里同事的一班朋友发起了这个刊物,目的在于鼓励我们自己做点文字。这个目的似乎不值得提倡,因为社会上这一年来不是已添了五六十种新刊物吗?我们何必也来糟蹋纸张,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业呢?

  原来我们也颇有一点点理由。

  第一,许多爱做学问的少年朋友聚在一块,在这临江近海的野外,同城市隔离了,都自然感觉一种亲密的友谊,为大城市的学校里所没有的。我们想给我们在宿舍谈天,江滨论学的生活留一点比较耐久的记载。这是我们出这个刊物的一个动机。

  第二,我们相信,文字的记录可以说明思想学问:可以使思想渐成条理,可以使知识循序渐进。例如我们几个人在江滨闲谈《商书·盘庚》的文法,我们都读过《盘庚》,都可以加入讨论。但谈过就算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假使有一位朋友把我们的讨论记载出来,加上编次,再翻开原文,细细参证,作成一篇《〈盘庚〉的文法的研究》,——这么一来,这位朋友不但把自己研究这问题的结果变成有条理的思想,并且使我们曾参加讨论,或不曾参加讨论的人都可以拿他的文字做底本,再继续讨论下去。一切感想,一切书籍的泛览,一切聪明的心得,都像天上浮云,江中流水,瞬息之间已成陈迹。故张横渠说:

    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

商家的帐簿上往往写著“勤笔免思”;其实勤笔不是免我思想,正是助我思想。我们希望借这个小刊物来随时发表我们的一些稍成片段的小文字,对自己则想积涓滴成细流,对朋友则想抛瓦砾引珠玉。这是第二个动机。

  所以我们说,这个月刊的目的在于鼓励我们自己做点文字。

  为免得我们自己陷入文字障里,我们在这里先立下两条戒约:

  第一,我们要“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做”。例如顾亭林举一百六十多个例来证明“服字古音逼”,这是小题大做。若作二三百字来说“统一财政”,或“分治合作”,那便是大题小做,于己于人都无益处。

  第二,我们要注重证据,跟著事实走,切忌一切不曾分析过的抽象名词。我们要处处脚踏实地,不可学今日最时髦的抽象名词战争。用抽象名词来打抽象名词,大家都是“囊风橐雾”,于己于人都无是处。

  这是我们一班同人的戒约。

  如果我们敢希望中国公学有个新学风,这个新学风应该建筑在这两条戒约之上。

十七,九,二五夜

(原载1929年4月《吴淞月刊》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