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月刊》發刊詞
《吳淞月刊》發刊詞 作者:胡適 |
中國公學裡同事的一班朋友發起了這個刊物,目的在於鼓勵我們自己做點文字。這個目的似乎不值得提倡,因為社會上這一年來不是已添了五六十種新刊物嗎?我們何必也來糟蹋紙張,做這損人不利己的事業呢?
原來我們也頗有一點點理由。
第一,許多愛做學問的少年朋友聚在一塊,在這臨江近海的野外,同城市隔離了,都自然感覺一種親密的友誼,為大城市的學校裡所沒有的。我們想給我們在宿舍談天,江濱論學的生活留一點比較耐久的記載。這是我們出這個刊物的一個動機。
第二,我們相信,文字的記錄可以説明思想學問:可以使思想漸成條理,可以使知識循序漸進。例如我們幾個人在江濱閒談《商書·盤庚》的文法,我們都讀過《盤庚》,都可以加入討論。但談過就算了,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假使有一位朋友把我們的討論記載出來,加上編次,再翻開原文,細細參證,作成一篇《〈盤庚〉的文法的研究》,——這麼一來,這位朋友不但把自己研究這問題的結果變成有條理的思想,並且使我們曾參加討論,或不曾參加討論的人都可以拿他的文字做底本,再繼續討論下去。一切感想,一切書籍的泛覽,一切聰明的心得,都像天上浮雲,江中流水,瞬息之間已成陳跡。故張橫渠說:
心中苟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
商家的帳簿上往往寫著「勤筆免思」;其實勤筆不是免我思想,正是助我思想。我們希望借這個小刊物來隨時發表我們的一些稍成片段的小文字,對自己則想積涓滴成細流,對朋友則想拋瓦礫引珠玉。這是第二個動機。
所以我們說,這個月刊的目的在於鼓勵我們自己做點文字。
為免得我們自己陷入文字障裡,我們在這裡先立下兩條戒約:
第一,我們要「小題大做」,切忌「大題小做」。例如顧亭林舉一百六十多個例來證明「服字古音逼」,這是小題大做。若作二三百字來說「統一財政」,或「分治合作」,那便是大題小做,於己於人都無益處。
第二,我們要注重證據,跟著事實走,切忌一切不曾分析過的抽象名詞。我們要處處腳踏實地,不可學今日最時髦的抽象名詞戰爭。用抽象名詞來打抽象名詞,大家都是「囊風橐霧」,於己於人都無是處。
這是我們一班同人的戒約。
如果我們敢希望中國公學有個新學風,這個新學風應該建築在這兩條戒約之上。
十七,九,二五夜
(原載1929年4月《吳淞月刊》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