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清名贤百家书札真迹》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清名贤百家书札真迹》序
作者:胡适

  陶君贞白收藏明清两代名人的手札很多,今年他请台北、台中的学人帮助他挑出一百多位名人的书札真迹,影印流传。我很赞成这件事,所以写几句话作个小序。

  信札是传记的原料;传记是历史的来源。故保存古人信札的墨迹,即是为史家保存最可靠的史料。

  可惜中国文人学者写信往往不标明年、月、日,或但记日而不记年月,或但记月日而不记年。这种信札往往需要慎重考证,才可以决定作札的年月日。这种考证是很不容易做的,往往是不可能的,是不可完全信赖的。

  陶君的远祖陶隐居(弘景)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在他的《周氏冥通记》里特别指出:凡记月日,必须标明何年的月日。可惜一千四百年来很少人肯实行这种最明智的教训。试看陶君所收一百多家手札,除了张叔未一人之外,全是仅记月日而不记年的。

  我曾借看陶君收藏的张叔未十六札,其中只有一纸短短三行的便条没有题年月日;其馀十五札,从道光廿二年壬寅到廿七年丁未,——从他七十五岁到八十岁,——每札都题道光某年某月某日。这种精神真可佩服!这种风范真可效法!

  难道不记年月日的信札就全没有史料价值了吗?这也不尽如此。

  有些信札的年月是容易考定的。如骆文忠札中详述石达开在大渡河被擒的事,就使人可以查考作札的年月。

  有些信札虽不记年分,也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情风格。例如我的太老师吴清卿先生:他写的信札,无论给家人朋友,无论给上司下属,总是一笔不苟且,字字工整秀挺的。这不是表现性情风度的传记资料吗?

  最后我要指出,一切手札墨迹都有帮助考证史料的功用。我在二十多年前曾买得刘子重(铨福)收藏的《脂砚斋评(红楼梦)》十六回,有他的印章,又有他的三个短跋,现在我看了陶君收藏的两大册刘子重的短简真迹,看了他的许多印章,证实了他的字迹,我更相信我的《红楼梦》残抄本确是他手藏手跋的本子了。

  旧日石刻木刻的古人尺牍真迹,也有帮助考证稿本抄本真伪的功用。今日有照相影印的新法,古人的墨迹可以永远保留真面目;后来的史家更可以利用真迹影本做考定史料的工具了!

  1954年4月4日 胡适

  (原载1954年6月16日《自由中国》第10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