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䨓渊集/卷二十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六 䨓渊集
卷二十七
作者:南有容
卷二十八

杂著[编辑]

原命一[编辑]

圣贤之命。制乎天。中人之命制乎人。下愚之命制乎物。圣贤者。顺天而动。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其语默动静。皆有以格乎天。故传曰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寿必得其财。其语默动静。一有不合乎天。天必知之。故孔子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曰丘之祷久矣。岂非圣贤之命制乎天者欤。中人者。所行不能一循乎天。善始而不善终者有之焉。得于此而失于彼者有之焉。各因其所遇之幸不幸。而穷达荣辱生焉。岂非中人之命制乎人者欤。下愚者。所行一反乎天。仁义之存诸中者几希。而一有所利则忘其君与亲。君亲性也。而犹且忘之。岂非下愚之命制乎物者欤。故制乎天者。人不能贵贱之。可行则行。未始达也。可止则止。未始穷也。惟天之是循已。制乎人者。人用之则行。舍之则止。惟人之是循已。制乎物者。义不可取而取。义不可进而进。惟物之是循已。故制乎天者。其荣辱死生皆正命也。制乎人者。其荣辱死生。有正命焉。有不得正命焉。制乎物者。其荣辱死生。皆非正命也。故曰唯圣贤可以责命于天。中人以下而责命于天。妄也。下愚而责命于天。罪也。

原命二[编辑]

天之命乎人者有三焉。曰性曰数曰名。性所以善其始也。数所以成其中也。名所以定其终也。故性无不善。数有穷通。名有善恶。其为号虽殊。皆谓之命。人皆知吾之性。天之性也。人皆知吾之气。天之气也。天之气有昏明。天之性仁而已矣。故曰性无不善。天之道一阴而一阳。阴阳之运。一否而一泰。天之不得已也。故虽天不能为人谋。君子而当乎泰则吉。小人则凶。其生之适会是运命也。故曰数有穷通。虽然人徒见君子之凶。小人之吉。谓之无天。殊不知君子小人。各随其善恶而得其名。后世未尝无桓魋,臧仓也。不能掩仲尼,孟子之圣。后世未尝无华歆,贾充也。不能掩曹操,司马昭之恶。其他君子小人。莫不随其行之大小而得名焉。各称其分焉。故曰名有善恶。仲尼,孟子之厄穷于当世。不过数十年。而其贤圣之名于后世者。穷天地而无已时。曹操,司马昭之得志于中国。不过数十年。而其恶之名于后世者。亦穷天地而无已时。于是乎见天命之大定矣。故君子明其始安其中。以俟其终而已矣。

原教[编辑]

教之原。出乎性。明乎性然后可以言教。夫人皆知虎狼之不可为麒麟。则荀子之言性恶。不可与言教矣。人皆知凤凰之仁。不能化鸷鸟之暴。则扬氏之言善恶混。不可使为教矣。天之生人。欲其序而不乱也。欲其和而不乖也。则将必与之以序之和之之具。必不与之以乖乱不可理之性。而强之以序且和也。火之族皆燥。水之族皆湿。虎狼鸷鸟之族皆暴。麒麟凤凰之族皆仁。何独于人之族。而疑其性之皆善乎。传曰天生烝民。作之君作之师。惟亿兆人之性。犹一人之性也。故使一人统亿兆人而治之。不然而人各其性。将谓子弑父臣弑君。亦人之一性。而卒无以教之欤。然则尧舜何以为君。孔子何以为师。且如荀子之言。安得尧舜孔子而为之君师乎。假使尧舜孔子而治之欤。将执而戮之乎。抑教而化之乎。欲执而戮之乎。如荀子之言。举天下无人矣。如扬子之言。举天下之半而戮之。人之生滋多。而其诛无已时矣。何暇于为教。欲教而化之乎。彼恶者非有物蔽之也。性也。性之不可易。教将安所施乎。余故曰教之原。出乎性。明乎性然后可以言教。不明乎性而言教。教之贼也。夫教者。以吾之不蔽。觉彼之所蔽而已。觉则善。故知人之性。与吾同也。知人之性与吾同。故尧舜不下堂而治天下。圣人之教。若是而已矣。

周平王论[编辑]

天下之乱。未尝不起于上而成于下。天下之论。未尝不明于著而昧于微。余读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弑君三十六。至于子颓奔卫。有迁王之祸。叔带召戎。有伐周之师。而天下遂无周矣。论者徒知颓,带之恶而已。夫孰知惠,襄之乱。渐于幽王之弑也。徒知犬戎之弑王而已。又孰知平王之与闻乎故也。请言之。今有不得于其父而托于人者。彼将驱猛兽往噬其父。则其子以死争。不获焉。趍而救父。同日而死可也。此人之所受于天。而不待强勉而为者也。受之于天者何。君臣父子之义是也。为人君父者。一日无是。则必受篡弑之祸。为人臣子者。一日无是。则必受乱贼之诛。故先王之刑。莫严于弑君父。而春秋之法。乱臣贼子必先治其党与。盖谓不如是。无以剪其羽翼。而乱臣贼子接迹于天下矣。今平王不受命而奔诸侯。坐视其父之弑而莫之救。其父已死。乃返其国。厌然服其父之冕居其父之宫。南面而临天下。天下之人。可胜欺哉。赵穿弑灵公。赵盾未出山而复。董狐以为赵盾弑君。而夫子修春秋。因旧文而不变焉。吾不知幽王之弑也。将归恶于谁乎。将以申侯为首恶。而平王为之党与乎。将以平王为首恶。而申侯为之党与乎。春秋之法。诸侯弑死而贼未讨。不书葬。责其臣子之辞也。桓公之世。王不称天。责天子之不能讨贼也。知此义则春秋之所以处平王者。可以推之矣。呜呼。彼乱臣贼子之无惮于天下。而犹不敢肆者。徒以有先王之法也。今平王位则先王之所履。而行则先王之所讨也。彼将恶乎畏哉。此又恶乎禁哉。于是诸侯为乱贼而天子不能讨。诸侯之大夫为乱贼而诸侯不能讨。今年齐弑一君。明年卫弑一君。卒至于王室之乱而陵夷及于亡。此春秋之所为作也。故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祸。皆始于平王。而平王自为之也。或曰使平王立而讨申侯灭之。可以免乎。曰然。向令盾也讨穿也而诛之。弑君在穿。而讨贼在盾矣。使平王虽不能死难于初举。一旅之师而问罪于申。庶可以免于恶。而救后世之祸矣。今也不然。德其立己而发民而为之戍。以遏天下复仇之师。平王之恶。至此而不可赦矣。吾不敢以文武之后而讳之也。

论庙制[编辑]

国朝庙制。但以世次奉安。不拘东西昭穆之制。永宁殿则四祖居中。而西夹定,文,端,德。东夹睿,仁,明,元。亦用世次。不序昭穆。而两殿皆同堂异室。以西为上。按退溪年谱。世宗仿汉原庙之制。立文昭殿以奉四亲及太祖。藏主于后寝。同堂异室。以西为上。四时有事则祫享于前殿。太祖居中南向。高曾祖祢列于东西。略如古昭穆之制。退溪庙图。亦曰文昭殿之制。后寝五间。以奉高曾祖考与太祖五位神主。前殿三间。大祭则祫享于此。太祖居北南向。昭二位在东西向。穆二位在西东向。而其间有兄弟继立则同昭穆共一位之法。见于五礼仪宗庙图说。然不可以同一室。故当依贺循七室加一之议。盖言同位而异坐也。如仁宗明宗同昭穆也。仁宗之薨。大臣李芑,尹元衡等议。仁宗祔则世祖当祧。而于明宗亲未尽不祧则过五室。非世宗之制。于是祔仁宗于延恩。成宗追崇德宗。以睿宗已祔文昭。祔德宗于别殿。而号其殿曰延恩。及明宗薨。大臣李浚庆等献议。请以明宗祔庙时。并仁宗入奉文昭。而位数自至于加一为六。以此考之。宣庙以前庙制。尚用昭穆明矣。又庙图云世祖于今谓宣庙当祧。则亦可见宣庙以前。曾无世室之制矣。若其时已有世室之制。则以世祖之功烈。必不为当祧之位矣。盖国朝古章如此。而后世世室之位。非止一二。则五室之礼。已不可行。而昭穆之制。又从而拘掣。不若以世次奉安之为便顺。故始有今谬矣。可胜叹哉。尝考四祖谥号各四字。而今神版所题则曰穆王曰翼王曰度王曰桓王而已。妃位亦书谥号中一字曰孝妃贞妃敬妃懿妃而已。国初典礼之简质无华。臣不胜稽首抃颂矣。

兰说[编辑]

舍南败垣之阴。有兰茁焉。土崩者拥之。草蔓者缘焉。过者罔有知为兰。主人教童子去蔓䟽崩。坛以崇之。贵之也。客有笑于傍曰。子之贵兰。适以害之也。夫是兰也。惟崩中乎生。蔓侧于长。幽独掩晦。是以茂也。今子欲夷厥由生。芟厥由长。章厥由晦。贵之所在。名必随之。将有名之者曰玆瑞草也。香草也。手就而摩。鼻就而嗅。罔以遂厥性。岂兰之幸哉。主人曰虽然。为玆异草也。犹閟郁于玆。卒莫见奇。斯又其幸欤。客又笑曰奚患。夫是夫惟处幽也久。殆将显。风滋雨润。根巩而叶强。方秋霜露既降。百卉枯死。子之庭。有嫩然青者。方冬霰雪既集。众气闭蛰。子之室。有黯然香者。虽欲其不见奇。得乎哉。凡物幽若显在时。子胡汲汲焉。于是主人顾客大噱。麾童子曰止。夫子之言。殆达者也。

猫说[编辑]

余家苦鼠暴。有一大鼠尤恣。拱两穴以据。窘乎东则趍西。迫于西则趍东。其行大捷。视之弗暇。而况可执之乎。家人甚病之。土窒两穴。又乞诸邻子猫以恐之。私计鼠暴当不复虑。朝而视则又穿两穴。窍然如初矣。猫且饱而嬉。弗以鼠为意。然犹日夜居衣房中。不妄出。鼠始畏约。从穴中窥俟。猫去为暴。猫终不去。屏迹不敢出者数日。既而窥之益熟。觉无他异。以为彼真无为也。遂稍出穴公行。猫亦不省也。居数旬。鼠从东穴出。入衣簏中。猫睨以视。亟起趍东穴。大出声以吼。则复走西穴据之。鼠乃大惊。意东穴有变。缘簏底径投西穴。则猫已鼓吻迎之矣。鼠气夺不能旋。小动辄见防。摄足屏息。计卒无可奈何。然甚肥健。猫力不敌。积威以逼之。及其惎而后啖焉。余始而不怡者久之。既而叹曰彼固自取之也。夫依人而生者。不毁人之室。因人以食者。不攘人之财。且物之害人者。亦或利人。今鼠依人之室而穴其壁。食人之粟而又损人之衣。窃窃苟苟。以至微之命。屡憎于人。乐蹈危机而不知变焉。是宜殄灭其种类。荡覆其巢穴。罔俾孑遗。又乌足闵乎。尝读唐志。至萧淑妃临死。骂武氏曰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每想其冤毒愤骂之状。未尝不为之于邑。窃悲其意也。今见猫捉鼠。辄思其言。惟恐猫之不猛。而鼠之走脱。用为嬉笑。此又一快也。夫一事也而可使好利者戒。嗜杀者惧。乌可以不识。

二多斋说赠公弼[编辑]

古之用文章竗天下者。未始不勤而求之。求之勤。故其得之也深。得之深。故其言之也切。六一氏博而后约者也。故语其多。老泉氏积而后发者也。故语其久。昌黎氏主乎理。故其思也专。柳州氏急于词。故其择也精。此数公者。其言皆足以为后世学文者法。昔者孙莘老问诸欧阳公曰。为文章如之何。欧阳公曰第多读书。请益。曰第多著文。世常患读书少。又不多著文。故不工。如其多也。鲜有不至者。盖公以所尝自试者告人。故其言有味。然学者或不深惟先后之序。以须遅久之功。而惟多是务。则其病也肤。故当以老苏之法参之。其称曰予年二十七而犹不知书。既而发愤。取论语孟子。闭户端坐而读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涵畜充溢。抑而不发。胸中之文日益多。沛然终不可御。然后则忾然曰可矣。下笔顷刻数千言。纵横上下。出入驰骤。而必造乎深微而止。此可谓知所先后。而能遅久矣。向令老苏朝而读一编书。夕而著一篇文。夸多而已。则何能做出许多文章如此其好也。虽然学者或徒以汎博为能而不务穷其理。徒以赡敏为事而不务修其辞。则其弊也粗。故必也思之专如韩子。择之精如柳子。则庶几矣。韩子之书曰始吾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如是者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乃徐有得也。故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此韩子读书之法。而其思之专也如此。柳子之言曰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䟽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此柳子著文之术。而其择之精也如此。故为文章。始于多畜于久。凝于思成于择。而大法备矣。谚曰不耕胡获。不学胡得。辟之田。读书犹耕而种者也。发而为文者。犹百糓之生焉者也。上农广其畴垅。力垦而深耕之。然后收其实倍蓰焉。然相地之高下列其畒。视土之丰瘠宜其种。知水之泄滀均其漑。及其生也。锄其莠之乱苗者。然后糓乃美焉。故天下之理一也。知此则喩彼。从子公弼志古者也。与其友二三人相为谋。治其燕居之东偏。群居而读书焉。请名于余曰。必以义俾有劝焉。余嘉其志。因以欧阳公之说。命其堂曰二多。又举三子之言。申其意勉之哉。若乃进乎是者。有夫子之文章。可得以闻焉。余姑不敢道。以俟其自得之云尔。

扶风子传[编辑]

扶风子者。宜宁氏之宗老也。其祖锡。于余六世祖。为子属莫尊也。其人敦于孝。八十而慕。行莫高也。老也属尊也行高也。故宗人咸敬之。扶风子虽少孤不学。为人诚长者。由心而行。缩则从之。歉则违之。故鲜有败行。其言呐呐焉发之难。然发必可听也。扶风子居于湖中。湖中人重其孝。具状申观察使。谋以表其闾。使者既发。扶风子闻之。惊曰焉有以孝表其门。而敢自安者。是逐我也。使人追诸道乃已。宜阳子曰孔子称人之生也直。余于扶风子信之矣。扶风子出言为行。不考于古。维心之所安。而卒入于善。尝读檀弓记至曾子易箦。扶风子请其义。则犂然以喜。既而曰曾子其未圣乎。季氏之箦。何为至死而乃易也。是亦度乎心而获而已。扶风子盖未尝读书也。

孝子朴氏传[编辑]

孝子朴氏者名文娘。星州人。父寿河。世祖时政丞元亨之后。中世微。沦于岭之南。前县监朴某者家赀累千。居达城以豪闻。与寿河争山。讼于营门。观察使令星州牧查报。寿河素刚狠。疑观察使与朴监有私。大骂方伯不平心听讼。受奸嘱。公夺人墓地。观察使闻大怒。竟掠杀之也。父既死。惟一子尚幼。有女二人。其长实文娘。父既死。文娘日夜抱父尸以哭。不食将死。既而奋曰杀吾父者犹在。而吾弟未壮。吾死将以杀父之仇。遗吾弱弟乎。吾弟未壮。吾死当谁杀仇。于是悉召奴婢十馀人。文娘哭且谓曰。此吾死之日。而肯从我乎。皆哭而应曰诺。于是悉聚家中鉏䥳田器。以与奴婢为兵。文娘执大斧。仰天一呼而出。奴婢皆从。无敢后者。遂走上山。斮朴监父冢。兵折以手掘。指尽落。于是诸受兵者。皆刜发其柩而毁之。守墓者战恐不敢争。犇告朴监。朴监立点苍头为军。围山执文娘。磔杀之。于是岭南人或右朴监。或悲文娘之死。右朴监者曰文娘不告官。擅发人父冢。是宜死。右文娘者曰文娘急于复仇。焉知官。其以擅为罪也。文娘为罪。朴监亦擅杀当死。事闻下本州查验。是时星州牧某人按其狱。右朴监焉。文娘已死。其娣曾娘曰吾父以冤死。吾兄为吾父死。吾独生何为。西入洛。击登闻鼓。被发韬面。自讼父兄冤状。辞气悲壮。事下该曹。又命吏按核。已而事不竟。其弟年十馀。会星州牧按父狱者已罢去。新太守至官。儿闻星州牧过其闾。手磨所佩刀甚锐。伏林中候其至。则抽刀掷之马上。穿其靴。太守大惊。索得儿。问而何故。欲刺我。儿乃勃然骂曰女按狱不平。使父冤不伸。是与杀吾父同也。吾欲报仇耳。于是太守乃大惊。抚儿颠曰若所仇者前牧也。我非若仇也。叹息而去。

宜阳子曰二朴之狱。余不知孰为直也。擅夷墓擅杀人。交相贼蔑国宪。皆可恶也。然余悲夫文娘志存报仇。杀身不顾。凛凛有古烈士风。二弟亦相次踵其事。立意皦然。又惧夫世无重义者。而恒夺于是非之口。为立传以遗后之君子。

金鸣国传[编辑]

金鸣国者画者也。其画不师古。而专于心得。仁祖时内降黄绢梳贴。命鸣国绘之。十日而后进。固不画也。仁祖怒欲治之。鸣国曰臣固画也。他日自知之。他日公主晨梳。有二虱缘发末。爪之故不死。熟视之乃画也。于是鸣国之画。闻于四方。然性踈放善谐笑。嗜酒能一飮数斗。求其画者。必多置酒。浃其量。然后乃肯画。不大醉不画。故其画多奇气。岭南僧用布五十匹贿鸣国。乞为地狱图。鸣国大喜。悉以布送酒媪曰恣我取飮。毋言无也。既而僧来索图。鸣国骂曰女姑去。吾未得其意。意得乃画。如是者三。乃痛飮大醉。裸衣耸跃。急握笔临绢。画一鬼王。气飒飒惊人。僧固大喜。既而画刀灼鼎䦆一切刑具。前跪数百刑徒。累然皆髡首沙弥矣。僧大愕麾之曰噫噫。公欲杀我。鸣国箕踞骂曰地狱无则已。如有。非若徒之入而谁入也。又笑曰第益市酒来。吾终不败乃事。僧固无可奈何。亟市酒至。鸣国乃引满流歠已。用秃笔一埽。髡者鬑鬑皆发矣。又大噱曰此可以足女事乎。又引满自若。今其画尚在。众僧传摹以为宝。鸣国死。其徒多以画闻。然皆不得其神云。

宜阳子曰余尝于人家。见鸣国所画鹫岭浙江。极雄肆。呜呼。鸣国不死。即其画而鸣国在焉。

金圣基传[编辑]

金圣基者。始为尚方弓人。既而弃弓。从人学琴。以琴名。又善洞箫琵琶。能自为新声。教坊子弟往往学其谱。擅名者众。然卒皆出圣基下。于是圣基既负其绝艺。耻为妻子生产。人有以贿交者。不苟取。家日益贫。买小舟西湖上。手一竿。往来钓鱼。遂自号钓隐。遇江静月明。摇橹中流。引洞箫三四弄。声甚悲壮。江上雁𮬾飞鸣磔磔芦苇间。邻舟闻者皆起立。彷徨不能去。当是时。胥人虎龙上变书。既大杀旧臣。渐以摇东宫不果。然顾以勋封东城君。自公卿以下不敢忤东城君指虎龙。与其徒飮酒。具骏马从徒。往请圣基曰今日飮。非子无以为懽。愿子少顾我。圣基辞以疾不往。使者至数辈固请。圣基固不往。虎龙惭其徒。胁之曰不来。吾且大困汝。圣基方与客鼓琵琶。起奋髯掷琵琶使者前曰。为我语虎龙。吾七十。何以女为惧。女善告变。其往告我。我一死何加。虎龙闻色沮。为之罢宴。自是圣基不入城。好事者或载酒之江上。辄用洞箫为乐。亦数弄而止。其后二年而虎龙诛。

宜阳子曰高渐离举筑而秦政折其骄。雷海清投乐器而禄山沮其气。金圣基掷琵琶而虎龙亡。其胆。三子者皆贱工也。君子不齿。然及其义有所激。卒以其技成其名。迺磊磊如此。高,雷事。史记纲目皆特书。至今照人耳目。独不知国史能书圣基事否。姑立传以俟。

林俊元传[编辑]

林俊元者。京师北里豪也。京师有南北部。其南部多商贾富人。其俗好利。纤于财。以侈靡相高。其北部皆贫户游食之民。然往往意气任侠。相然诺好施。与诗人酒徒。时节相追逐。风流可观。岂亦风气使然欤。俊元始家贫。有老母。为内司椽。以勤干得任事司中。累年家赀累千。迺叹曰于吾足矣。即弃去。日与其徒高会飮酒。时碁者庾缵洪。诗人洪世泰。有声闾巷中。然庾嗜酒。一飮数斗。世泰母老而贫。俊元则馆庾。为置美酒。而数以财周世泰。俊元既饶于财。为人多奇气好义。亲戚故人有吉凶事。贫不能举。必以俊元为归。养于家如子弟比者常数十人。俊元尝闲步街上。有一女子从一少年。行且哭。声甚哀。问之女之夫死。逋少年金三十两。故执女告官去也。俊元叹曰安有以三十金故而辱女子至此欤。顾谓其仆曰亟之家。取三十金来。至则悉以与少年。取券裂之迺去。女随以泣。固请姓名。俊元固不言。于是俊元名动士大夫间。俊元少学诗于龟谷崔奇男。其后俊元从使者入燕。戒家人曰公老矣。即死必为我致良材为棺。奇男死贫无棺。吊客叹曰嗟乎。使林子昭在者。岂使公死而无棺。言未已。有舆木来者。询之子昭人也。客迺大惊。及俊元死。吊者皆悲。如哭同室之人。其族妇女之帷而哭者。皆曰吾胡恃以生。则俊元之贤可知已。

赞曰今人恒喜言世无好人。若俊元者。可谓好人者非耶。余因此而窃悲闾巷之人。虽有善行。而迹卑而地寒。卒不能自章也。郑来侨北部人。能属文。多与闾巷人通。余因以得圣基,俊元事。次以为传。语曰义之弗图俾君子怠。余敢不勉焉。

尹孝子传[编辑]

尹明相坡平人。生有至性。其事父母。能尽其身。其为儿时。父尝欲笞之。会天寒。明相尚棰于炉然后敢进。及其既长。而致爱于父母者。多推此类而充之。故其为孝。能无憾于终始云。其后母乳而死。明相亦一子方乳。明相使其妻乳弟。使老婢乳其子。其后弟卒得全。而其子绝乳至死。其妻亦不敢有言。余家与明相邻。幼时过其闾。必闻其哭泣甚哀。路人或叹息而言曰。此尹孝子之声也。然明相狷介执一。不能容物。见人之不义。辄奋口面詈之乃已。不少忍。人多忌恶之。然至其孝。虽恶之者。亦不能掩云。其妻之所乳者弟曰明蓍。亦有行。明相卒无子死。而明蓍取其子以续兄之祀。自取宗人子为后。以报其德云。

宜阳子曰明相同时有金玄泽远卿。亦以至孝闻。居母丧过毁死。其为人清介。见义必行。颇类明相。而顾笃于礼。家居斤斤淳质。绰然有长者风。吾伯氏平生慎交游。惟远卿为得意。常言世俗不知礼。故疑远卿隘。然远卿实不隘。谨于礼而已。

屈乘传[编辑]

乘之先。春秋时为晋献公质虞。假道灭虢。晋献公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有功封于屈。为屈氏。凡戎事。屈氏世为骖乘。及惠公逆秦师。舍屈氏而用郑驷。秦缪公伐晋。晋惠公逆之。乘小驷。郑入也。秦获惠公。语在左氏传。晋衰屈氏之族散天下。或之燕或之宛。或居冀之北野。或散于汧渭之间。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汧渭之间。乘北产也。其母尝休于柳下。有龙风于泽。十二月而生云。乘长八尺馀。凡马八尺以上为龙。多力有气敢往。然无以自食。自鬻于商人。商人未知其奇也。而利其力。常行于市。使负塩车以先。贾谊赋骥垂两耳服塩车兮。乘尝一日尽粟一石。韩文马之能千里者。一日或尽粟一石。乃以栈豆恶草具食之。于是乘既困厄。不足以尽其才者。夜亡走泽间。会代之涓人使于楚。遇而奇之。束帛以赎之。田子方见老马弃于道。束帛赎之。归言于君曰臣称其德。不称其力。论语骥称其德不称其力。于是君召试殿前。见其体甚瘦。心怜之。然不之奇也。使充羽林骑。久之君畋于雁泽。乘以其徒出。步骤合围。不失其驰。所获独多。君乃大悦。以为司马。左右皆贺。独司农革华韩文有下邳侯革华传牛也不悦。会狼居部落有熊氏杀中山侯蹇叔以作乱。君欲令司马击之。革华仍言司马外强中干。及惧而变必败。左氏传庆郑谏晋惠语。昔臣之先。从田单破燕军。复齐城七十二。臣亦知闘矣。君盍用臣。君笑曰戎事非尔所知也。君执龟卜之。遇楚王田于云梦之兆曰。即鹿无虞。获其雄狐。火中成军。有熊其奔。吉。庚午司马从伏波将军。大战于房陵。见有熊军。仰面而笑。时天寒大风。以虎贲三百纵火烧山。司马蒙皋比以先犯。左氏传胥臣蒙马以皋比。有熊军烧杀死者过半。有熊氏大穷。使令狐氏夜诈为美妇人状。以见君侯。将韩卢逐杀之也。司马乘胜大获。而归献俘于君所。君与之繁缨。加骠骑将军。大宴宫中。司马衔杯前为寿。唐玄宗教马含杯为寿。谓之倾杯乐。左右皆乐。司农革华自以服田躬耕。老尽其力。彼以猎狗之功。反居己右。于是怒甚。口正沫出。骠骑亦怒。君麾之以肱曰止。飞腾战伐。决胜千里。骠骑有焉。给饷馈不绝粮道。华有焉。封华下邳侯。赐骠骑沙苑四十里为食邑。唐有沙苑牧马。杜诗沙苑行。缭以周墙四十里。屈氏之族。见骠骑横甚。或别族为卢氏累氏。而骠骑日益骄。从一骑日出击兽兔。驰骛禾稼之地。民多号呼怨詈。君乃至沙苑。从容谓曰周武王克商。归于华山者。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非若祖乎。遂改封华山。骠骑始惧。汗出浃背。于是骠骑日益恐。请归死于华山。会有翰如者诗白马翰如新得幸于君。君歌之曰翰如来兮从西极。历万里兮怀有德。承威灵兮降四国。布武力兮天下服。而骠骑已老矣。遂许其归。不知所终。或言入西域诸国。学道为仙云。

太史公曰始乘以俶傥天马歌志俶傥兮精权奇不羁之才。受辱于奴隶人之手。韩杂说虽有名马。秪辱于奴隶人之手。騈死于槽枥之间。岂尝知一朝遇知己者。而遂横行万里。得志于天下。若此之壮也。谚称良玉不遂埋于泥沙。文木不空朽于山林。非虗语也。少尽其力而老弃之。田子方遇老马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之。仁者不为也。君真少恩哉。余悲夫改封而知惧。翰如进而能行也。为立传。

毛颖传补[编辑]

传毛颖。本以文滑稽耳。然与颖游者楮先生陶泓陈玄。功不在颖下。而昌黎不为立传。今为补缺如左云。

陈玄者。与伯夷同祖。后徙陈为陈氏。陈为楚惠王所灭。而陈氏逃之南蛮。十馀世而及玄。又徙绛。复为中国人。然犹从其故俗而文身焉。玄喜为墨翟之道。常自诵曰如有用我而利天下者。虽磨踵放顶。吾亦为之。秦皇帝初幷天下。稍近文学之士。而玄代李斯为客卿。与陶泓毛颖。常居左右。以润色辞令。上甚珍之。既而燕人卢生以恶语诽讪上。仍亡去。上发怒。遂按作箓图书者。而颖玄之徒。多与其谋。于是坑儒生二百馀人。而玄等废不用。

陶泓者。其上世从虞舜于河滨。舜为天子。赐姓为陶氏。为人质厚。内有城府。颖玄虽贵幸。上将有任使。或捽抑而致之。莫不犇走颠倒。少弗称旨。辄遭斥退。至于泓。独见器重。有文事。上使颖等躬诣泓谋。泓尝卧而应之。不为屈。上既合诸侯。诏泓等同馆以居。专治天下簿书。三人益相狎。泓肥钝。卧辄坦腹。玄常以足加其腹。泓亦弗嫌也。颖玄皆早殁。泓以寿终于家。后有人为之铭曰弗能锐。仍以钝为体。弗能动。仍以静为用。维其然。是以能永年。

楮先生者。其先为周景王太史。纪周史有功。封于剡。其子孙遂为会稽人。战国时楮氏散而之诸侯。然会稽之楮最显云。始皇帝九年。先生从楚使者入贡于秦。始皇见其白晳美容仪。甚怜之。使为太史嗣其职。时天下多事。上令中书君诣先生同记注。中书君攘首奋舌。俯仰纵横。上下累千万言。穷日夜弗倦。而先生精白以承。无不称上意者。既而上用丞相李斯议。焚诗书百家之语。李斯曰楮氏之族。以家故史氏。多记异书。必尽灭楮氏。天下之书不期绝而自绝。上可其奏。遂并焚楮氏之族于咸阳市上。而先生以方录秦史。且能知卜筮方术及天下舆地钱糓所簿。故独不与焉。及沛公入关。萧何先收图籍。而先生随以往。佐汉定天下。竟以寿终。初楮氏之族有名通者。以善兴利。见宠于秦皇帝。行视天下钱帛财宝之处。趍时贵贱。以通贩鬻。訾先生以腹贮万卷。而不能达时务。焚书之祸。通以楮氏而不知书。顾益幸。汉兴以通轻薄不能禁盗。废之终不复用。而孝文时稍求亡书。诸楮氏逃祸于四方者。稍因诸儒抱遗书以自见。其子孙至于今不绝。

赞曰。伟乎博哉。四人之功。盖与造化参矣。微四人。圣人无以垂其教。有国家者。无以宣其化。图书之迹。黼黻之章。泯然无可征。而天之理塞矣。呜虖。微四人。吾谁与归。

读张耳传[编辑]

宜阳子读张耳传。至贯高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贯高不胜一朝之狠。卒令其君丧国。罪之首也。然求其心。亦忠之过耳。乌可深诛。高祖英主也。心怜其忠。而欲赦之以劝天下。故使泄公持节往问箯舆前。因告张王已出状。然后赦高。高于是可以无死矣。而卒绝吭死。太史公良史也。喜高祖之能赦高。而高之遂死也。故叙其事本末甚悉。而又称当是时。贯高名闻天下。此岂腐儒俗子所可窥哉。晋时辛宾,庾珉。忠而正者也。后世无贬焉。晋怀愍被虏时。二臣死之。试使高生其时。见其君俘于夷虏。其发愤摅忠。谓有异于辛与庾也乎。且使高生乎七国谋叛之日。高为吴楚之相。其从之者乎。谓将谏而死乎。千载之下。循其迹而求其心。庶几得之矣。呜呼。使高生乎东国城下之辱也。三臣不足四矣。

读阳明集[编辑]

古之人。以孟子为大儒。孟子亚圣也。而曰大儒可乎。以孟子而谓之大儒。则是大儒者。非孟子不能当也。古人立言之谨严类如此。王阳明门人王畿赞其师曰万物皆备于我而自足。千圣不离于心而可驯。是不几于大圣乎。立言如此。乌足以信于后也。不若邹守益之。赞曰良知一振。群寐咸醒。二句之差得其实也。

谕疟神文[编辑]

龙人好神。凡有疾病愁苦。悉诿之鬼。一切以禳祷为事。夏秋之交。人病痎疟。其候例寒热。巫则曰寒者鬼索衣也。热者鬼求飮也。于是设酒食施衣服。伐鼓考缶以说神。他日病自若。则曰神犹不足也。事之加丰焉。病久且已。则曰神福之也。又盛为具以谢神。昏惑琐细。不可理晓。今将谓疟无神。众则大笑骇。以为彼诬神。谓禳祷无益。众必大恐慑。以为彼慢神。二者皆不足以开其惑。不如姑顺其势。阳为疟实有神而听吾言者。吾为文以谕神。且责之使无为暴焉。

古者圣人。明乎事神之意。列百神之位。而皇天后土社稷岳渎曁名山大川为一国望者。罔不致祀。宗庙之祀。自天子达于庶人。又有以盛德祀以功祀以死事祀者。于是神定位。人正事。牺牲酒醴。举羞以时。人若神不相侵渎。诸侯不得郊畤。宗庙之位。自诸侯杀。自大夫非庙祀。不得事神。礼之经也。如有以士庶人而非庙祀而得事神者。是悖礼反经之尤者也。悖礼不祥。反经为乱。神将不享。怒而降其罚。不然是喜人为乱而助为不祥者也。必非所谓明神列乎圣人之祀者也。天且憎疾。大降其罚。人若神胥不安。且皇天后土社稷岳渎曁名山大川。为一国望。而受天子诸侯之祀者。诸侯非封内山川不得祀。其神至尊且贵。必不肯自贬其威重。下食于编民。以功德死事祀者。其神贤而廉。必不肯弃其肥腯馨香之荐。而侵虐无辜。以敛其财贿也。凡百宗庙之神。亦各有子姓之明禋焉。必不歆非其类。然则夫疟神者。果何神也。其非所谓明神列乎圣人之祀者则审矣。且自王公贵人。以至妇人孺子。莫不敬神而畏之者。为其能听命于天。而祸福人也。夫横肆其威毒。愁苦人父子兄弟。俾不安其生。岂天之命邪。神而弗用命。顾淫饕于声乐飮食。迷惑而不知改。是神自获戾于天也。其灵必且弗长。又孰敬而畏之者哉。且神之所威福者。果何人哉。仁者安命不语神。智者知命不惑神。惟不仁不智者好神。然则神之所威福者。弗过昏愚无知小人之徒而已。其何以为神。为神计。莫如弃其旧恶。威福一听于天。使为善者劝而为恶者沮。则天之理愈著。而神之道罔愆。下民敬畏。光灵永被。孰若得罪于天。见绝于君子。为百神之羞哉。

英阳伪系辨疑文[编辑]

我南氏。英毅公以下密直公以上。谱系散逸。后裔之私立文字。证讹补缺者。不胜其繁。而互相迳庭。莫可归正。故前后修谱时。先辈名公。只用传疑阙疑之法。五百年间。系牒所传。廑存六世。其他颠错诞妄。尤不可稽者。傡阙而不书。此盖出于慎重深远之图。而诸家碑状之叙述系派。亦皆考信于斯。无或有贰言者。已至几百年之久矣。今者英阳宗人私作一谱。自英毅以下子子相承。无一代阙遗。字讳官衔年寿月日。一一备载。以至配位先系生卒产育。历历记识。无异近代之籍耳目所及者。诚可异也。第未知此录始成于何年。传录于谁手。而果有贞珉之刻石室之藏。可以征信于万世者欤。试以卷末小跋观之。但言一宗人得于宗人斗彩家。而编帙陈古。字画昏䵝云。则何年所成。谁手所录。皆无可据。而非出于金石剞劂之传亦明矣。且斗彩既有此录。则其为奇闻异迹。不啻如密直先墓紫石金环之比。毋论诸宗之信不信。在渠之道。固宜汲汲阐扬之不暇。而顾反虗徐遅回。不出于三度修谱之日。秘藏于箱箧蠧鱼之薮。及今新谱既成之后。始乃不谋于远近诸宗。暗地登梓。有若故为起闹者然。抑何故欤。呜呼。自英宜分贯之后。图牒具存。子孙世守。著见于前后名贤文集者。尤为昭然。则今此宗人不信屡百年传信之文归一之论。而必欲借重于乡宗一片古纸。先统序次。恣意变幻。刊出杜撰之书。轻犯缪妄之罪者。亦独何心哉。况其所录中纪年纪事。考诸纲目。参以东史。逐节纰缪。随处破绽。以此而行于世。虽三尺童子。必无见欺之理。多见其不思也。虽然一切诿之以谬妄。不有以明辨之。久远之后。不无昧者滋惑之虑。故吾宗相与谋。既已逐段辨正。又各记述文字。以示后人。庶几不惑于无稽之说。而同归于诬先伤伦之科。则吾宗之幸已。

广象戯志[编辑]

广象戯者。本乎谿谷所志象戯者而广之也。其为局也。经十五道。纬十四道。合二百有十步。其布阵也。各据南北九十步。为三军焉。中军四十五步。其二十一步为内营。经七纬三而少北。又画其中九步为九宫。斜道而凑之中。元帅位焉。士二谋士也。居元帅之后而左右焉。象二威远者也。居士之左右。车二𢭏虗者也。居象之左右。炮二冲坚者也。列于九宫之两角焉。马二执锐者也。居象之前间一步焉。环内营而二十四步为外营。前锋一前茅也居南。后将一断后也居北。奇二奇门也。一东而一西。东南西南置二游焉。游击也。东北西北设二伏焉。埋伏也。虗前锋之前一步为营门。步与骑相间。三三为队。列于门之左右。以竟东西。骑者骑兵也。步者步卒也。各六。左右军各十五步。画其中。九步为九宫。斜道而凑之中。将之位也。士一居将之后。车与象各一。居士之左右。马与炮各一。居九宫之角而东西焉。右营车右而马西。其行师也。元帅行九宫之中无拘。然不出九宫也。左右将如元帅。中军有急。援之。不自出前锋。外而不内。然行于外也无拘。后将内而不外。然行于内也无拘。士行如将。车行纵横。前却无拘也。炮行必有乘也。惟炮与炮不相乘。亦不相食。马行一日。象行三日。然马有丽于肩。象有丽于肩若腹。皆不得行。骑行半日。步行一步。骑与步可左右。不可却也。游行二日。有丽于心不行。伏之动日半。不杀不发。有杀复于伏。奇行方。贯穿诸宫无拘。然不出三道也。获其元帅者胜。不能相胜者平。此其大势也。左右将陷。尽俘其属之在营者。有能复仇者存之。两阵既成。前锋出兵未交。前锋不相杀。此又师律之一端也。若夫奇正合变之竗。存乎其人。

择斋箴[编辑]

余有燕居之所。名之曰择斋。又作四箴。一曰择言。二曰择术。三曰择友。四曰择地。上可以正心遂性。下可以全生远害。有补于己。莫切乎四者。然行此四者之要。在精察而固执。择之又择。蕲至乎无择。乌可苟焉而已哉。辛丑阳月甲子。书于斋壁。

言之未发。鬼神不知。言之既发。驷马莫追。多言者召祸之门。简言者聚福之基。故君子慎之。择其嘉言而出之。择其悖言而绝之。

右箴择言

函人惟恐伤人。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岂皆仁。矢人岂皆不仁。术之所专。其志则迁。故君子慎之。择其术之善而治之。择其术之不善者而违之。

右箴择术

友者易狎。足以移人。移人于义。德与之日新。移人于利。恶与之日均。故君子慎之。择其益友而近之。择其损友而远之。

右箴择友

君子进则有兼济之地。退则有独善之地。邦有道而不穀耻也。邦无道而谷亦耻也。趍舍之分。荣辱之至。故君子慎之。择其地之安者而履之。择其地之危者而避之。

右箴择地

酒箴[编辑]

南至夜。飮䜩于壶社。孺文劝余作酒箴。

尔性湛静。物莫累心。酒有何好。俾尔酣淫。尔仪无翼。尔言无谌。尔之暴弃。不显其临。父母维忧。朋友维箴。儆尔礼飮。毋过三斟。

踯躅杖铭[编辑]

陶辞曰策扶老而流憩。扶老杖也。杖者所以扶老也。于少者奚宜。山行忽遇绝壑攒峯。鞍马所不能行。肩舆所不能陟。脚倦力疲。屡坐以嘘。于斯时也。又奚暇待老而杖也。宜阳子归自谷云。憩于修林之下。而见林中多踯躅。斩之以为杖。其高过吾肩一尺二寸。性甚刚燥。叩之铿然有金声焉。登叠石过元化。逾桃麻峙。其间数十里。险阻嵚崎。皆赖此而济。其功为多。可无铭乎。

其处也待人之求乎。其出也扶人之颠乎。余将乌巾白氅。度千峯越万壑兮。翺翔乎毗卢之巓。从余者谁欤。其惟君乎。其惟君乎。

酒壶铭[编辑]

有鬻瓷器者。为酒壶容一斗。而钜其口如樽。口有盖焉。请余为铭以燔之。书与说命一句语。

启乃心沃朕心。

太华古砚铭[编辑]

蓝浦出美石。士大夫侈砚材者。非蓝石不蓄也。始太华有文砚甚珍之。蓝出也。既殁家人谋以殉。其弟曰玆惟先生之文章所繇出。与弃掷土中。与瓦砾同朽。孰若留之人间。俾为人爱惜乎。以殉不可。于是为之铭曰。

先生有苦心。而人莫得以窥之。先生有大业。而世莫得以知之。孰其知之。惟玆一片之石。盖将剔汝之骨。涸汝之泽。以彰施黼黻之色。先生既殁。惜乎石乎。吁嗟乎石乎。

演和尚画室铭[编辑]

余住东庵。为庵主守玄子铭其经室曰。两函云月。一粒山川。妙相无边。玄之又玄。守玄以新刻圆觉报之。既而法演和尚欲谒余。铭其画室。知余不喜佛画。难其贽。余惟演也师慧日上人。日师双嘿长老。嘿师景泽尊者。实四世为东庵主人。虽无贽。可不为铭乎。

圆者性之珠欤。觉者手之莲欤。彼道人者非文殊则普贤欤。

幽兰子诗囊铭[编辑]

李贺虽穷。犹有昌黎。幽哉寥哉。锦囊之诗。

河图书筭铭[编辑]

余读易。常一卦五十遍。象河图作书筭。其法自一而九。自二而八。自三而七。自四而六。自五而五。恰满五十遍。馀其中五数。每十遍筭其一。反复开阖。虽至百千遍可也。遂为之铭曰。

河马献文。大教聿纪。凡天下文。孰敢离此。我取厥象。刻纸成图。一辟一阖。以数我书。一九相求。二八作朋。三七为耦。四六类从。五五比和。十数五满。赢其中五。遇十一筭。变化以成。干支毕张。神明相余。其与文章。

吴敬父古砚磬铭[编辑]

首阳吴敬父得古砚磬各一。使少华道人筮之。仍以刻焉。是年甲子。

月丽于河。兔濡其首。君子用昭于身吉。小人尚其口凶。象曰河入于月。明不穷也。用昭于身吉。尚其口凶。文不徒行也。

右砚

出于泗。利用享于王。入于海。幽人以贞。象曰利用享于王。昭其声也。幽人以贞。弗惑于行也。

右磬

徐步轩铭[编辑]

观竖子戯于庭。辄吟四言为轩铭。

趍者必踬。踬者必顾。当其顾时。惟恐人笑。笑而复驰。畏人先也。我思其故。咎在后者。尔无先心。彼趍何为。盍徐尔步。俾人毋踬。

衮衣铭[编辑]

检文书箧中。得方寸木札。书曰庚午八月壬午。梦趍召上殿。额曰湛露之堂。上顾侍臣致绿篚。臣前启之。红锦也。上曰乃予衮衣。其铭诸。臣踧踖久之。援笔书曰锦贵者之服也。其密理而文盛者。以为衮。昭德也。又为铭几句。有曰星辰以织之。云汉以濯之。馀记不起。噫。曷以哉。匪思匪寐。而乃梦及玆。曷以哉云。盖余时垩庐人。恶因以梦是哉。亦异而已矣。虽然君命也。委诸迷茫则不可也。爰补所忘为一篇。

笃恭我辟王。式如金式如玉。昭我王度。斋明厥服。厥服维衮。朱质阳阳。冒玆下土。载锡之光。星辰以织之。云汉以濯之。日月以披之。山龙以络之。相衮有理。经纬攸序。相衮有文。纯粹乃著。自昔黄王。贻厥采章。明德元吉。昏德其殃。辟王万岁。有此衮服。光被四国。有顺无斁。𫄨绣之弗彰。臣请明之。丝纶之有阙。臣请补之。

东宫册封贺笺以下三首成川时[编辑]

东宫正名。仰宝箓之增固。北价颁庆。睹缛仪之荐行。万年宗祊。千官蹈舞。恭惟锡民尔极。贻孙有谟。七旬之治愈勤。猗欤不衰者志气。三朝之讲无旷。展也足法于家庭。玆属中阳之叶祥。益验上穹之垂佑。伏念臣材实散栎。志则倾葵。迹滞东明旧邦。纵阻呼嵩之列。身与南畒遗老。恭献祝华之诚。

正朝贺笺[编辑]

天得一地得一王得一。咸仰参育之功。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茂迓灵长之福。三宫和气。八域欢声。恭惟巍乎有成。所其无逸。戒往牒丰豫之失。悉革棼华之风。体大易损益之方。屡颁宽大之诏。肆当阳昭之节。益膺日升之休。伏念臣治郡才踈。忧时发短。举笔不忘䂓谏。虽愧欧阳献帖之诚。扶杖而听诏书。庶赞方春议赈之化。

大殿诞日贺笺[编辑]

圣节届于九秋。蓂堦抽十三之叶。皇天绥此百禄。芝历衍万亿之筹。八域嵩呼。五云高处。恭惟亶聦作后。克勤于民。乘长治久安之机。而无声色畋游之好。惟大德永命之效。斯有轩昊舜文之年。玆属虹流之辰。益迓川至之庆。伏念臣周南迹滞。日下神驰。唐宫之晬日增伤。纵想蓼莪之孝思。华封之圣世献祝。愈切葵藿之微诚。

进东宫进德八箴[编辑]

伏以邸下年甫志学。德器早成。此实由于睿姿之粹美。家法之纯正。臣以胄筵旧物。曷胜忭颂。臣年衰病痼。岂合重叨讲席。而犬马之诚。惟一瞻耿光是急。虽黾勉随行。自惟志业日退。终无以仰禆谘问。敢缀古人遗旨。为进德八箴。拜手以献。倘蒙不以人废言。臣虽退伏田里。犹侍温文之容矣。伏惟留神省察焉。

一曰敬祖训[编辑]

有谟有训。家法孔正。夙夜祗服。惟圣祖命。

二曰谨子职[编辑]

晨昏定省。婉容承志。事无由己。在燕如侍。

三曰勤讲读[编辑]

损去虗文。勉求实得。逐节明辨。有疑勿畜。

四曰纳箴䂓[编辑]

毋或耻过。虗心纳诲。毋徒唯唯。有闻即改。

五曰慎言动[编辑]

言欲简当。动必安详。诵习九容。造次勿忘。

六曰养志气[编辑]

学在立志。志乃帅气。匪惟养德。亦以养体。

七曰去玩戯[编辑]

细玩小戯。终必丧志。毋曰何害。禁于未视。

八曰远柔佞[编辑]

柔性易狎。佞言无忠。远之有道。曰惟正躬。

致仕谢笺[编辑]

致仕奉朝贺臣南有容。恭遇某年月日。圣上因臣休致之请。诞降恩批。特允微恳。临殿宣麻。荣动簪绅。兼又轸臣家贫。命赐衣资食物。德意隆厚。迥出常格。臣拜稽祗承。不胜荣感悚惕之至。谨奉笺称谢者。臣有容诚惶诚恐。稽首稽首上言。伏以残年丐退。冒控三休之章。荣诰赐兪。曲循一辞之愿。衔恩此日。图报何时。伏念臣器不逾人。学非志道。文章乏华国之誉。臣窃自惭。政术昧需世之方。上亦俯察。横经雷肆。萤爝之照何禆。揽辔天衢。驽马之力难强。虗叨简擢之宠。冞切兢惶之忱。钟漏之行宜休。商量已久。簪履之恩蔑报。遅回至今。顾今年正及于乞身。而古典敢引于沥血。圣明在上。非敢以老为言。廉义有严。玆乃援经陈悃。何幸恩纶之夬许。更纡宠麻之临宣。一言即兪。信乎慈天之易格。十行诞降。蔼然阳春之方嘘。盖九重体物之仁。必欲咸遂。故一个由心之恳。亦荷曲成。矧玆锡赉之德音。别是惠养之殊典。雪屋初暖。殆逾挟纩之恩。寒厨复烟。奚啻推食之渥。拜手以谢。铭骨何忘。玆盖伏遇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軆天建极圣功神化主上殿下。与物同春。法天运化。载歌载舞。群生囿寿域之中。不饥不寒。一邦颂王道之始。遂令卤姿。亦被隆眷。臣敢不饱德而退。鼓腹以嬉。依北斗而望京。敢安荜户之偃仰。指南山而祝圣。拟和樵社之咏歌。臣无任望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闻。

面赐手书御诗谢笺[编辑]

致仕奉朝贺臣南有容。恭遇某年月日。圣上特于寝殿召对。面赐八句宸翰。仍命芸阁锓行。分藏史库。以为永久寿传之图。辞教温淳。恩数旷绝。臣拜稽祗奉。不胜荣感悚惕之至。谨奉笺称谢者。臣有容诚惶诚恐。稽首稽首上言。伏以华诰临宣。方颂旷前之殊礼。宝章涣降。更轸垂后之永图。迹留兰台。荣动梓里。伏念臣钝姿难强。脆质易衰。取乐桑楡。冒陈告老之恳。许归蓬荜。获遂投闲之情。颁麻玉扆之前。偏荷优异之渥。缄笺彩仗之下。曷罄荣感之忱。不料自天之题。又在翌日之召。玉音谆挚。既示缱绻之馀怀。奎章焜煌。更致嘉尚之盛意。文垣忝武。恩言至及于先休。耆社叨名。荣遇益罕于前牒。矧玆锓行之命。亶出寿传之方。抱归衡门。犹感一身之荣耀。分藏石室。尤幸百世之传看。今之所蒙。古亦有否。玆盖伏遇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主上殿下。使臣以礼。体物无遗。云汉为章。景周王之寿考。琼林颁藻。美宋臣之优游。遂令无似之贱姿。亦叨不朽之盛事。臣敢不归詑楡社。拜祝枫宸。奉琬琰而传家。何羡挥金之汉傅。歌耕凿而送老。窃比击壤之尧民。臣无任望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笺称谢以闻。

自题画像赞[编辑]

简于世。仍以静为体。淡于众。仍以拙为用。沧海明珠。无心故获。石室秘字。有缘者识。道在味其无味处。身游才与不才间。向遇长康好手。必将使汝野服而山冠。

兪文翼公画像赞[编辑]

威重真汉相之容。忧乐乃范公之志。事君以身为䂓度。不动如山。宰物无心于重轻。其平若秤。忘机世外则麋鹿群而不乱。决疑帷中则蓍龟久而愈神。韦布归吐哺之风。乡党化却金之操。生为三朝之耆硕。殁有一代之完名。于戯。夙瞻厖眉。惜潞公之易老。今题肖象。愿随子之与归。

涵月大师法相赞[编辑]

两函云月。一粒山川。云飞山寂。月印川娟。超然空有。惟大乘禅。菩提非树。孰测明圆。明故无碍。圆故无边。有能晓者。法相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