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国志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三国志 卷一

  御制读诸葛武侯传
  尽瘁终身翊赤符岂虞一木不胜扶陇中已走生司马地下何惭鬼董狐南北未忘先主志桓文不道仲尼徒锦官城外森森柏丞相祠堂尚有无












  钦定四库全书
  三国志
  上三国志注表
  臣松之言臣闻智周则万理自賔鉴远则物无遗照虽尽性穷微深不可识至于绪馀所寄则必接乎麤迹是以体备之量犹曰好察迩言畜徳之厚在于多识往行伏惟陛下道该渊极神超妙物晖光日新郁哉弥盛虽一贯坟典怡心玄颐犹复降怀近代博观兴废将以总括前踪贻诲来世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夀国志夀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捜旧闻旁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分错每多舛互其夀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夀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窃惟缋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逾本质臣实顽乏顾惭二物虽自罄励分绝藻绘既谢淮南食时之敏又微狂简斐然之作淹留无成祇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少塞愆责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谨言
  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书侍郎西乡侯臣裴松之上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三国志目录      正史类
  魏书
  一卷
  武帝操
  二卷
  文帝丕
  三卷
  明帝叡
  四卷三少帝
  齐王芳      高贵乡公髦
  陈留王奂
  五卷后妃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徳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六卷列传
  董卓李傕 郭汜  袁绍子谭 尚
  袁术       刘表
  七卷
  吕布       张邈陈登
  臧洪陈容
  八卷
  公孙瓒      陶谦
  张扬       公孙度子康 康子晃 渊 康
  弟恭
       张燕
  张绣       张鲁
  九卷
  夏侯惇韩浩 史涣 夏侯渊
  曹仁弟纯     曹洪
  曹休子肇     曹真子爽 弟羲训 何晏 邓飏 丁谧 毕轨李胜 桓范  夏侯尚子玄
  十卷
  荀彧子恽 孙甝霬  荀攸
  贾翊
  十一卷
  袁涣       张范弟承
  凉茂       国渊
  田畴       王修
  邴原       管宁胡昭 王烈张臶 焦先
  十二卷
  崔琰娄圭 孔融许攸  毛玠
  徐弈       何䕫
  邢颙       鲍勋
  司马芝
  十三卷
  锺繇子毓     华歆
  王朗子肃 周生烈董遇 隗禧
  十四卷
  程昱孙晓    郭嘉
  董昭      刘晔
  蒋济      刘放孙资
  十五卷
  刘馥      司马朗
  梁习      张既
  温恢      贾逵李孚杨沛
  十六卷
  任峻      苏则
  杜畿子恕孙预    郑浑
  仓慈
  十七卷
  张辽      乐进
  于禁      张郃
  徐晃
  十八卷
  李典       李通
  臧霸孙观     文聘
  吕䖍       许禇
  典韦       厐惪
  厐淯母娥亲    阎温张恭 恭子就
  十九卷
  任城威王彰    陈思王植
  萧怀王熊
  二十卷武文世王公
  丰愍王昂     相殇王铄邓哀王冲     彭城王据
  燕王宇      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    济阳怀王玹
  陈留恭王峻    范阳闵王矩赵王干      临邑殇公子上
  楚王彪      刚殇公子勤谷城殇公子乘   郿戴公子整

  灵殇公子京    樊安公均广宗殇公子棘   东平灵王徽
  乐陵王茂     赞哀王协北海悼王㽔    东武阳怀王鉴
  东海定王霖    元城哀王礼邯郸哀王邕    清河悼王贡

  广平哀王俨
  二十一卷
  王粲徐干 陈琳 阮瑀 应玚 刘祯邯郸淳 繁钦 路粹 丁仪 丁廙杨修 荀纬 应璩 应贞阮籍 嵇康 桓威 吴质
  卫觊潘勗王象    刘廙
  刘劭缪袭 仲长统 苏林 韦诞孙该 夏侯恵 杜挚
  傅嘏
  二十二卷
  桓阶       陈群
  陈泰       陈矫
  徐宣       卫臻
  卢毓
  二十三卷
  和洽       常林
  杨俊       杜袭
  赵俨       裴潜子秀
  二十四卷
  韩暨       崔林
  高柔       孙礼
  王观
  二十五卷
  辛毗       杨阜
  高堂隆栈潜
  二十六卷
  满宠       田豫
  牵招       郭淮
  二十七卷
  徐邈       胡质子威
  王昶       王基
  二十八卷
  王凌令狐愚    毌丘俭
  诸葛诞唐咨    邓艾州泰
  锺会王弼
  二十九卷方伎
  华佗吴普樊阿     杜䕫
  朱建平      周宣
  管辂
  三十卷
  乌丸       鲜卑
  东夷夫馀 高句丽 东沃沮 挹娄 濊马韩 辰韩  弁辰  倭人
  蜀书
  三十一卷二牧
  刘焉       刘璋
  三十二卷
  先主备
  三十三卷
  后主禅
  三十四卷二主妃子
  先主甘后     先主穆后
  后主敬哀后    后主张后
  先主子永     先主子理
  后主太子璿
  三十五卷
  诸葛亮子乔 瞻董厥 樊建
  三十六卷
  关羽       张飞
  马超       黄忠
  赵云
  三十七卷
  厐统       法正
  三十八卷
  许靖       糜竺
  孙乾       简雍
  伊籍       秦宓
  三十九卷
  董和       刘巴
  马良弟谡     陈震
  董允陈祗 黄皓  吕乂
  四十卷
  刘封       彭羕
  廖立       李严
  刘琰       魏延
  杨仪
  四十一卷
  霍峻       王连
  向朗兄子宠    张裔
  杨洪       费诗
  四十二卷
  杜微       周群张𥙿
  杜琼       许慈
  孟光       来敏
  尹默       李譔
  谯周       却正
  四十三卷
  黄权       李恢
  吕凯       马忠
  王平       张嶷
  四十四卷
  蒋琬子斌 斌弟显刘敏 费祎
  姜维
  四十五卷
  邓芝       张翼
  宗预廖化     杨戏王嗣 常播卫继
  吴书
  四十六卷
  孙坚       孙䇿
  四十七卷
  吴主权
  四十八卷三嗣主
  孙亮       孙休
  孙皓
  四十九卷
  刘繇子基     太史慈
  士燮子徽 燮弟壹䵋  匡
  五十卷妃嫔
  孙破虏吴夫人夫人弟景吴主权谢夫人吴主权徐夫人祖父真真子琨吴主权步夫人吴主权王夫人   吴主权王夫人吴主权潘夫人   孙亮全夫人
  孙休朱夫人    孙和何姬
  孙皓滕夫人
  五十一卷宗室
  孙静子瑜 皎奂   孙贲子邻
  孙辅       孙翊
  孙匡       孙韶
  孙桓
  五十二卷
  张昭子承 休弟子奋   顾雍子邵 邵子谭承诸葛瑾少子融   步隲少子阐
  五十三卷
  张纮子元 元子尚 严畯裴元
  程秉征崇     阚泽唐固
  薛综子翊 莹
  五十四卷
  周瑜       鲁肃
  吕蒙
  五十五卷
  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子表
  董袭       甘宁
  凌统       徐盛
  潘璋       丁奉
  五十六卷
  朱治       朱然子绩
  吕范子据     朱桓子异
  五十七卷
  虞翻子汜 忠耸  昺   陆绩
  张温       骆统
  陆瑁       吾粲
  朱据
  五十八卷
  陆逊子抗
  五十九卷吴主五子
  孙登       孙虑
  孙和       孙霸
  孙奋
  六十卷
  贺齐       全琮
  吕岱       周鲂
  锺离牧
  六十一卷
  潘濬       陆凯弟𦙍
  六十二卷
  是仪       胡综徐详
  六十三卷
  吴范       刘惇
  赵达
  六十四卷
  诸葛恪      滕𦙍
  孙峻留赞     孙𬘭
  濮阳兴
  六十五卷
  王蕃       楼玄
  贺邵       韦曜
  华核
  等谨案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夀撰宋裴松之注夀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事迹具宋书本传凡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夀然以理而论夀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夀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扵当代之论者也夀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扵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惟其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托始于魏文而托始曹操实不及魏书叙纪之得体是则诚可已不已耳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已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文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竒爱博颇伤芜杂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乃注曰班尝见太山府君及河伯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斯已赘矣锺繇传中乃引陆氏异林一条载繇与鬼妇狎昵事蒋济传中引列异传一条载济子死为泰山伍伯迎孙阿为泰山令事此类凿空语怪凡十馀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又其初意似亦欲如应劭之注汉书考究训诂引证故实故于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昏作字则皆引书纠䖍天刑字则引国语至蜀志郤正传释诲一篇句句引古事为注至连数简又如彭羕传之革不训老华佗传之旉本似专秦宓传之棘革异文明帝纪之叟更异字亦间有所辨证其他传文句则不尽然然如蜀志廖立传首忽注其姓曰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引博物记注一襁字之类亦间有之盖欲为之而未竟又惜所已成不欲删弃故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扵陈夀本书焉乾隆四十一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三国志目录考证
  武帝操○臣照按史家之例帝曰本纪臣曰列传始自马迁述于班固晋书则以十六国为载纪历代未之有改也惟三国志既无本纪之称并无列传之目不别异吴蜀以他称统名之曰三国志然则陈寿之意亦可见矣紫阳生于南宋其遇比于蜀汉故谆谆以正统与蜀作诗曰晋史自帝魏后贤盍更张然岂真揶揄陈寿哉今考证悉遵寿原书例不书纪传等字
  管宁附胡昭王烈张臶焦先○臣浩按管宁传似应先王烈次张臶次胡昭至焦先乃裴松之注中之人非本传正文也不应附见
  厐淯附母娥亲○臣浩按本传作母娥无亲字其或以注所引烈女传作娥亲而后人加之耶抑本名娥亲而传偶脱之耶
  裴潜附子秀○臣龙官按裴潜之子秀其事实详于裴注于潜本传无所考不应附见宜衍















  三国志目录考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