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员会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9月24日
发布机关:辽宁日报
省委有关文件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中)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为持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结合辽宁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战略性重组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以加强党的领导和规范董事会建设为核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提质增效为着眼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攻坚,重点突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为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坚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灵活、资源配置高效、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上有新突破。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重点基础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集中、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3.5万亿,所有者权益突破1.5万亿。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有新突破。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员工持股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达到70%以上。

  ——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有新突破。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人才,突破一批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实现国有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和打造10至12户国内一流或行业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有新突破。董事会职权得到有效落实,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经营管理者由董事会选聘。外部董事制度全面推开,省属独资、全资公司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基本形成党委会与公司法人治理职责明晰、有机融合、协调运转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提升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有新突破。全省国有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利润增幅高于全省经济增速,省属重点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省属企业收入利润增幅力争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

  ——在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基本建立,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基本形成。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有新突破。厂办大集体改革、“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全面完成,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制。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

  1.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围绕产业布局,依托优势龙头企业,着力推动全省范围内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一企一策”推进国有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开展专业化、同质化、同业化整合重组,减少重复建设和同业竞争。结合“事转企”和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组建一批新企业集团。重点推进港口、煤炭能源、健康医疗、旅游、公共服务等行业企业重组。

  2.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聚焦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调整,鼓励企业以获取关键技术、核心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为重点,开展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积极推动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

  3.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板块和要素整合,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向主业集中,切实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整合职能部门,合理控制各级子企业数量,企业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3级以内,切实提高企业决策和运行效率。非主业资产可通过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转让、进场交易等方式,重组到其他国有企业或交由专业化公司进行集中处置。加强对长期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履行法定义务企业的跟踪监管,依法依规引导支持企业破产清算和注销登记,加大职工安置和税费核销等政策支持力度,坚决退出低效无效企业。

  (二)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1.以增量为主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手段,通过改制重组、企业上市、项目投资、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方式,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放开股权比例限制,推进竞争性领域企业,特别是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鼓励国有资本按市场化原则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稳妥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2.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大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力度,推进现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增发、资产置换等方式,不断并购重组优质资产,做强做大上市公司,支持集团整体上市。积极培育上市资源,推进具备条件企业股份制改造,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挂牌,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

  3.开展综合改革。积极参与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双百行动”,筛选具备条件的3至5户企业纳入“双百行动”,推进综合改革,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综合改革企业在适用目前已出台的各项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政策的同时,可结合区域特点和企业自身需要,创新和拓展试点内容,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三)着力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加强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董事会报告制度,依法有效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决策作用。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探索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试点,全面推进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外部董事占多数。坚持试点先行,逐步落实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

  2.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工作。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聘任制和任期制,由董事会与经营管理者依法建立契约关系,签订聘任合同书、经营业绩责任书,按照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考核定薪,明确聘期、业绩目标及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3.建立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全面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完善落实支持企业减员增效有关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内部转岗、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培训再就业、协议解除劳动关系等方式安置富余职工,实施减员增效。减少企业管理层级,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比例。实施再就业帮扶计划,加强自主创业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职工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薪酬分配向高科技研发、高技能、营销、艰苦岗位以及优秀管理者倾斜。建立各类人才薪酬与行业市场水平接轨、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收入能增能减的薪酬分配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完善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推动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

  (四)加快推进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培育核心竞争力

  1.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对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和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等政策性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组建省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路桥等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与运营。

  2.扩大国有经济开放度。加大国有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经贸交流。依托国有企业在装备制造、石化装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推进成套装备出口。支持国有地矿企业参与国际矿域合作。鼓励国有企业深度融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对口合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辽宁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3.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继续实施创新主体壮大工程,构建高效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产业联盟的建设和发展,组建一批重大创新领域实验室,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经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产品创新和商贸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形成一批行业标准和一批创新领军企业。

  4.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行业对标,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管理提升和不断改进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创新成本费用管控方式,从严压缩可控费用,确保营业成本和应收账款、库存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和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利税稳定增长,并且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5.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分类管控企业负债规模,有效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一企一策”降低企业杠杆率,确保资产负债率稳控在安全合理区间。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债转股。加强对资金占用规模大、回收期长的业务管理,确保现金流安全。强化企业防范债务风险主体责任并纳入业绩考核,对出现重大债务违约事件的企业严肃追责。

  (五)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1.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落实辽宁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申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按照“先行先试、有力有序、确保稳定”原则,启动并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力争2至3年完成改革任务,实现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2.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驻辽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积极争取中央下放企业中央补助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地方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分离移交工作。

  3.有序推进“僵尸企业” 处置工作。通过改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组织推进。加大“僵尸企业”依法破产力度,缩短审理期限,快审速结。积极争取国家去产能、兼并重组等支持政策,利用国有资本收益解决处置“僵尸企业”涉及的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等费用,确保2019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处置工作。

  4.推进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改革。按市场化原则推进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改制重组或移交地方管理,通过改制、关闭、注销等方式有序退出缺乏竞争优势或无经营的医疗机构和职业院校。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改革工作。

  5.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总结大连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研究制定全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指导意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社会保险关系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推动省属企业职工按属地原则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六)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1.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明确功能定位,探索有效的管控模式和运营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对两类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将部分出资人权利事项授予两类公司董事会。加快建立完善出资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监管机制,根据经营和监管情况适时收权放权,确保两类公司真正成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2.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定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动态调整完善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确定重要子企业名单,清单以外和非重要子企业事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推动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和事业单位转制企业的脱钩移交、资产整合,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

  3.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和手段。强化依法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规章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监管方式。通过强化公司章程管理、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等方式,将国有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实施分类监管,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研究制定差异化监管目标、监管重点和监管措施,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有关信息,建立阳光国企。

  4.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对符合企业战略规划、主业范围、纳入预算管理等投资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国有资本运行质量效益监测和分析,确保企业高质量运行。强化业绩考核导向作用,以经济增加值为主,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保障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得到有效实施。加快推进国资监管队伍工作作风转变,更好服务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七)有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推动出资人管理和监督有机统一。推动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社会监督等有效协同,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督检查,形成大监督工作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工作统筹谋划,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定期审计制度,开展出资人机构委派总会计师试点。分类处置和督办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形成发现、调查、处理问题的监督工作闭环。

  2.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围绕企业财务和重大决策、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事项和关键环节以及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依规履职情况等重点,着力强化当期监督和事中监督。对企业重大事项、重要情况、重大风险和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一事一报告”,提升监事会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问题核查、线索移交和整改落实机制。

  3.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问责机制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综合运用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禁入限制、党纪政务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违规经营投资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案件。

  (八)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建立健全党委会与公司法人治理职责明晰、有机融合、协调运转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紧扣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求,严格执行公司章程中党建工作要求和企业党委会议事细则,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落实“一岗双责”,党委书记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对国有企业巡视巡察,强化整改落实,运用好巡视巡察成果。

  2.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持续加强企业负责人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切实强化“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企业领导班子。切实转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把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3.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企业家成长和激励政策,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求,加快培育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必要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选派辽宁国有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到中央驻辽企业及对口合作地区国有企业挂职锻炼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秀人才到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三年挂职(或任职)行动计划。积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推出一批高层次岗位,明确吸引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各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抓好基层基础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活动有阵地,完成省(中)直企业“共产党员之家”建设。层层压实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党建重点任务,严格督查考核,推进“互联网+党建”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总体推进,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加强沟通,按责任分工制定年度行动计划,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完善政策,合力推进,积极争取和落实好国家关于金融、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企业集团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促进驻辽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合作发展。支持和配合做好驻辽央企的各项改革举措,加大吸引中央企业对辽投资力度,积极参与驻辽央企重组整合、合资合作,促进地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支持中央企业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辽宁国有企业参与中央财政投资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有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应满足其合理信贷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停贷。协调相关金融机构,积极纾解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完善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富余职工内部退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及统筹外费用分类处理等政策和办法。制定落实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中央调剂金、完善个人账户等方案的实施方案。困难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等可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加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有资本收益,统筹规划,促进企业解决“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处置“僵尸企业”和“壳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

  (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职权,完善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研究制定关于优化全省投资审批服务的指导意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政企协调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加强舆论宣传。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就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大力宣传国有企业的突出贡献,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国有企业故事。同时,做好涉及国有企业的舆情监测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不良舆情炒作,让各方面更好了解国有企业、理解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