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
昔者行人采书,太史掌典,司职之属,详于《周官》。盖不厪文字载籍皆聚于上,凡天下之鸿宝名器,悉以簿录于天府,主守于藏史也。然考《周官》外史之制: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由是推之,则虽天府之簿录,藏史之主守,必反而公诸天下也,彰彰明矣。故孔子大圣,将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必观于周,其适周而见老聃,亦以老聃主周之藏室耳。庄子曰:“孔子西藏书于周室。”信如是言,则孔子又曾举其书归于周之藏室矣。
伟矣哉!我国有历史以来,今四千馀年矣,其附丽于历史而可以资考证者,曰经籍、曰图绘、曰金石之属,皇古迄今,不可胜纪,所以绵绵延延,赖以不坠者,实由聚于上者有朝廷之征求,聚于下者有私家之搜辑。但朝廷之征求,尊为中秘之藏,而私家之搜辑,则囿于方隅,限于财力,故扃键锢箧,私于其家者有之,不能责以公诸天下也。居今稽古,其道末由,承学之士,久相慨惜,是以朝野上下,今日所亟宜裁省而补救之者,敢循《周官》外史之旧章,本孔子藏书之故训,以祈请于上,以董劝于下,用草议案,贡采择焉 ——
夫近今东西各邦,其所以为政治学术参考之大部,以补助于学校者,为图书馆、为博物院。大而都畿,小而州邑,莫不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公立私立,其制各有不同,而日本帝室博览馆之建设,其制则稍异于他国,且为他国所不可及,盖其国家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并许国人出其储藏,附为陈列,诚盛举也,我国今宜参用其法,特辟帝室博览馆于京师。何以必曰帝室?宣上德而扬国光也。何以必于京师?则又有说。
司马迁之言曰:“教化之行也,建首善必自京师始。”其自叙所为书亦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诚以帝王之居,辇毂之下,万国骏奔,四方繁会,将以润色鸿业,利导齐萌,其所以为天下先者,必于京师也。况逢我朝右文隆治,政教洋溢,四库之典籍,什库之器物,其所甄录,迈宋轶唐,且上蒙列圣万几馀暇之鉴题,岁有臣工四方搜讨之采进,璀𤦘缜纷,实难窥测,即仰承钦定之谱录,今传播于寰海,焜燿于日星者,如《佩文斋书画谱》《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清古鉴》《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诸编皆康熙、乾隆两朝奉敕撰进之书,以视汉之延阁广内,金匮石室,隋之修文观文,妙楷宝台,网罗收贮,殆百倍之,若儗以贞观公私之画史,景祐崇文之总目,宣和博古之图,宣德鼎彝之谱,则犹沧海之于行潦,泰岱之于培𪣻矣。更谨案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吿成,纯庙特命如内庭所藏,缮写全册,建三阁于江浙两省,谕令士子愿读中秘书者,就阁广为传写,所谓三阁:在杭州者曰文澜,在扬州者曰文汇,在镇江者曰文宗。故东南人士感恩被教,至今能以文学名海内。大哉皇言!垂惠万𥜥,岂惟远抗成周之典谟,抑以近契东瀛之制度,则帝室博览馆之议,虽今始建言,诚所以绍述祖训,恢张儒术也。
今之世称文明最古之国,咸推我国,此亦东西各邦之公言也。故政俗之沿革,器物之制作,魁儒硕彦,尝讨论而硏求之,其来游我国者,亦必首诣京师,征其文献,归而著书,多所阐述,但其撢采,或得于朝市之见闻,或本于闾巷之风说,语焉不详,疑而多阙,若此馆成立以后,特许外人亦得参观,则赋上都之壮丽,纪帝室之景物,更有以知我国唐虞三代以至于今,文物典章,粲然具备,斯将播为美谈,诧为希觏矣,故设于京师也尤宜。惟兹事体大,当奏请朝廷,敕下筹办,方足以昭示远近,震燿观听,幷当奏请皇太后、皇上,颁赐内府所藏,以先臣民,钦派王大臣一二人,先领其事,俟开办后,则隶其馆于学部,特遴专员任其职守,幷宜先布章程,谕令京内外大小臣工,以及世禄之家、嗜古之士,进其所藏。如价值钜万,当特加褒赏,以示激劝,且许分室储贮,特为表列,其馀进呈,亦付储藏,则曩所谓聚于上者,既已廓然昭示大公,则聚于下者,亦必愿出而公诸天下矣。
且京师此馆成立以后,可渐推行于各行省,而府而州而县,必相继起,庶使莘莘学子得有所观摩研究,以辅益于学校,则此举也,揆诸时局,诚不可缓,所愿朝廷俯纳其议而实行之。但建设之初,所宜规画者,厥有六端,今条列其略,附于左方,其章程当别议。
甲、建筑之术 此馆既建于京师,则营造之制,宜宏博壮丽无论矣,所最注重者则择地,其地便于交通,便于开拓者为宜,而以占若干之面积,合若干之容量,须先择定,中建楼九楹,为供奉御府颁存之品,楼凡五层或七层,则以颁存之品物容积为率,楼左为储藏内外臣工采进多数品物之地,或聚一人所采进为一区,或聚二三人所采进为一区,以类相聚,署为专室,用示特异,楼右为储藏内外臣工陆续采进品物之地,当以天然、历史、美术别为三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馆中贯通之地,宜间设广厅,以备入观者憩息,宜少辟门径,以便管理者视察,隙地则栽植花木,点缀竹石,非恣游观,意取闲野,室中宜多安窗通光而远湿,庋阁之架,毋过高毋过隘,取便陈列,且易拂扫.
乙、陈列之序 博览馆之建设,有异于工商业及他种之会场,非参究学理,确有规则,见者且非笑之。大要分天然、历史、美术三部,今既合宫府上下之所储藏,或私家尽出其所有以输助者,故前条述建筑之制,别具一说,盖以颁存物品及专室所储,未能一一厘别,然即其部分,当定一秩序,天然部以所产所得之地方为等差,历史、美术二部以所制造之时代为等差,觇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化,秉微知钜,亦可见矣。右院既列室分藏,亦可循此以定,条举件系,立表编号,此虽馀事,亦宜亟行。
丙、管理之法 此馆隶于学部,自当由学部派员专管,然为奉旨特设之盛举,又为我国近政之要端,开办之初,既由钦派王大臣先领其事,则非派一秩位较崇,学术通达之员不可。至于审定编制,尤当不拘爵位,博选名流以任之,其管理之责,虽责成专员,但办事各员,亦当共任其职,严管钥,禁非常,及其他种种之有妨碍者,均当专定章程,期相遵守,又当遴派视察员、招待员(无定员),用为纠监导观之助,必得通东西洋语言文字二三员,以便外洋来观,有可谘询,书记三数员,则专掌图表册籍报吿之事,其管理章程当别定。
丁、模型之部 我国有历史以来,文物嬗变,亦繁赜矣,宫室舆服,下及日用器物之属,代远事迁,日有损益,其最大者,明堂太室,后儒各讼其说,元服覆祽,晚近几忘其制,循名责实,良足悕已。故馆中宜特设模型一部,所有古代宫室器物今之不可见者,当博征图籍,证于可信,精造模型,分别存庋,岂惟学者得所依归,抑亦历史、美术二科之实践也,标本雏形,东西洋学校均以为重,若我国仿汉之印,影宋之书,以及钩摹之金石,存古夺真,殊多佳妙,附列此类,亦博览之名义不可阙者。
戊、采辑之例 此馆为我国第一之建设,即可为全国博览馆之模范,今所请求则在内府颁发所藏,为天下先,再行谕令各行省将军督抚,督同提学使,饬下所属,一律采进,但此事不在官力之强迫,而在众愿之赞成,应先宣布,以免胥吏借端征索,至于定准何时开办,亦宜申明年限,综计建筑工程,约需一年,益以搜辑物品,则三年后当可成立,惟宜使天下晓然于朝廷此举,实有综合礼仪,保存文献之意,且使私家所藏,播于公众,永永宝藏,期无坠逸,则将不日成之,有如灵台之诗所诵矣。
已、表章之宜 谨按乾隆间因敕定《四库全书》,降旨采访江浙两省藏书家及廷臣朝绅,纷纷奏进,其进呈至五六七百种者,如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江启淑、两淮之马裕,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其进呈至百种以上之江苏周厚堉、蒋曾莹、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琛及朝绅中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各赏《佩文韵府》一部,以示嘉奖。三十九年五月上谕,犹传播于海内也。此次博览馆搜集古物,更须远迩甄录,且吉金乐石,值本不资,收藏之家网求非易,近今之最著称者,如江苏潘氏、吴氏之金、丰润端氏之石、山西杨氏之书籍、江苏盛氏之书画,均值钜金,苦费搜讨,果能尽出所藏,粗足蔚为盛举,惟当援引前案,请旨给奖,方足以昭劝励。若献物既多,价值尤钜,自应破格奖励,不惜爵赏,其应如何分别奖赏,请敕下学部会议,奏明立案,庶薄海闻风,纷纷采进,亦如乾隆献书时也。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6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