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民军队的壮丽颂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人民军队的壮丽颂歌

——赞革命样板戏
海政文工团 红文 海文
1969年7月30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古今中外举世无双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时期进行人民战争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

文艺作品要不要歌颂人民军队,怎样反映人民军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统治下,文艺界的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抛出了反“题材决定”论,“离经叛道”论,反“火药味”论等等反动谬论,炮制了《红日》、《兵临城下》、《逆风千里》等一大批毒草作品,对人民军队进行肆无忌惮的歪曲和丑化,妄图腐蚀和瓦解人民军队,动摇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

在敬爱的江青同志培育的革命样板戏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形象,得到了最热情的歌颂,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这是对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最有力的回击。革命样板戏以饱满的政治激情,高超的艺术手段,从各个革命历史阶段,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人民军队指战员的英雄形象。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以少剑波、杨子荣为代表的解放军追剿队,革命气节凌云霄的洪常青率领的红色娘子军连,革命斗志坚如磐石的郭建光领导的新四军战士,赤胆红心的侦察英雄杨伟才率领的志愿军尖刀班,都是人民军队的光辉典型。革命样板戏以极其鲜明的形象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是具有高度阶级觉悟和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队伍,是一支所向无敌的队伍。

[编辑]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一个根本问题。

林副主席在“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出来的。”这一精辟论断,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高度概括,是对革命的枪杆子的高度赞扬,是对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高度评价。

革命样板戏遵照毛主席“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的指示,充分展示了革命的枪杆子的威力。解放军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解放椰林寨,新四军收复沙家浜,志愿军奇袭白虎团,都是枪杆子打出来的胜利。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敌人,或智取,或奇袭,或包围合击,都是战争解决问题。《沙家浜》里的十八名伤病员在隐蔽养伤期间,“日夜盼望身健壮,为的是早早回前方!”人民群众掩护伤病员,也为的是战士们伤愈后“身强力壮跨战马”。地下联络员阿庆嫂冒着风险与敌人周旋,也是为的能“将群丑一鼓聚歼”。一切为着“打”,一切围绕着“打”,一切为着最后消灭日、蒋、汪合流的胡传葵。

毒草影片《兵临城下》却背道而驰,处心积虑地取消枪杆子的作用。它突出的不是“打”,而是“说”,不是枪杆子的威力,而是“嘴皮子”的“魔力”。在我十万大军压境,敌军已成瓮中鳖的形势下,作为我军代表的姜部长去做瓦解敌军的工作,本应揭露敌人的罪恶,指以利害,示以出路,敦促敌人投降。可是,这位姜部长却毫无革命原则,他低三下四地去迎合敌人,卑躬屈膝地去讨好敌人。就这样,不是靠我军的枪杆子,而是靠姜部长的“舌尖子”,敌人突然“明智”了,毅然“起义”了。影片竭力宣扬:革命的胜利不是打出来的,而是由于敌人的“大彻大悟”。这是对革命历史的恣意篡改,这是对我军的恶毒攻击。

毛主席教导我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对待人民群众采取什么态度,是保护,还是镇压?这是区别军队性质的标志。从来的专政都是阶级的专政,只是不同的阶级,实行不同的专政而已。不论是南霸天、座山雕、胡传葵,还是蒋介石匪帮、美帝国主义强盗,对人民群众都是烧杀抢掠、血腥镇压。“自古来兵匪一家欺压百姓。”——夹皮沟的李勇奇的话,说出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一切反动军队的满腔仇恨。

只有来自人民、为着解放人民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和劳动人民血肉相连,军民一家鱼水情深。“普天下被压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杨子荣、吴清华、杨伟才……这些英勇的革命战士,也都和李勇奇一样:“多少仇来多少恨,点点滴滴记在心。”为了劳动人民翻身解放,他们“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为解放全人类南征北战”。

紧密地依靠群众,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这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

只有这种一心为人民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为了“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万代幸福泉”,杨子荣只身入虎穴,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只有一心为人民的人民军队,才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遵照毛主席“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这个伟大教导,端枪跃马,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打败美国野心狼。

也只有这种一心为人民的人民军队,才能进行伟大的人民战争。打仗为人民,也依靠人民打仗;军队担负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光荣使命,人民群众对军队“擒龙跟你下大海,打虎随你上高山”,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而人民的敌人,不论是日寇、蒋匪,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都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一时间张牙舞爪,到头来都免不了灭顶之灾。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

毛主席教导我们:“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钢铁意志的集中表现,是人民军队所向无敌的强大精神武器。

革命样板戏生动地反映了我人民军队迎着时代的革命风暴,踏遍祖国的万水千山,英勇战斗的精神风貌,他们以革命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所创建的光辉业绩,绘成了一幅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图景。他们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挺然屹立傲苍穹”,“蓬勃旺盛,倔强峥嵘”;他们面对碉堡林立,刀丛剑树的顽匪巢穴,千难万险只等闲;他们敢于插入武装到牙齿的美李军心脏,“为革命为人民忠心赤胆,粉身碎骨也心甘”……。他们一个个都是“心红红似火,志坚坚如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汉。正是这样无私、无畏的战士所组成的人民军队,才能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在革命的征途中,一往无前,视死如归,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雄本色;贪生怕死,出卖灵魂,这是修正主义无耻叛徒的丑恶嘴脸。

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中的党代表洪常青,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率领小分队英勇承担了最艰难、最危险的阻击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始终站在最前列,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随后他又主动留下,掩护小分队安全撤离,浴血奋战直到他最后一个人。在敌人阴森森的刑场上,他脸不变色心不跳,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以那锁不住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压倒了几十个手持刀枪的顽敌,粉碎了南霸天的阴谋,宣判了反动派的死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正是英雄们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百万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革命;正是无数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才换来了今天这个红彤彤的人民江山。

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面前,苏修毒草影片《一个人的遭遇》中所标榜的索科洛夫那种“英雄”,显得何等丑恶、无耻!这个所谓的“红军战士”被俘后,为了活命,驯服地为敌人效劳,德国法西斯营长赏他一杯酒,他马上说:“谢谢您的招待”。敌人赏赐他一点面包渣,他感激涕零,捧着跑回营棚,给同伙平分,“连一粒面包屑都计算到了”。之后,他竟公然去为德国法西斯少校开汽车,甚至象狗一样啃起法西斯主子扔出来的鸡骨头……。够了,够了!这是什么“英雄”,分明是一只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地地道道的无耻叛徒。影片给这种屈膝投降的懦夫,披上一件“英雄”的外衣,无非是为了推销赫鲁晓夫的“要是丢了脑袋,原则还有什么好处呢”的反动谬论,为苏修叛徒集团出卖苏联人民,出卖世界革命制造舆论。

毛主席教导我们:“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自觉的纪律,来自革命战士对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无限忠诚;自觉的纪律,是建立在革命战士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上的;自觉的纪律,是党对革命战士不断进行政治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在斗争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革命样板戏突出地表现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具有一声令下动则如排山倒海,静则如幽谷林立的铁的纪律。他们在敌人疯狂“扫荡”,同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自觉遵守纪律,“察全局,等指示,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他们在“敌情骤变事紧急,一发之际关全局”的紧要关头,能够自觉行动,坚决完成上级所交给的战斗任务;他们为了保证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穿林海跨雪原,耐心地发动广大群众,“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样板戏形象地告诉人们:革命纪律是集中统一的保证,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红色娘子军》中,刚刚来部队的吴清华,在一次深入南霸天老巢“里应外合”的战斗中,抑制不住满腔的怒火,擅自开枪,打伤了南霸天,过早地暴露了战斗信号。由于吴清华违犯了革命纪律,致使南霸天从地洞中潜逃了,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娘子军连的党代表,及时对部队进行了政治教育,使吴清华懂得了闹革命不是为了报私仇,而是为了天下劳苦人民的解放,懂得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地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伟大真理,成为一个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自觉遵守革命纪律的优秀战士。最后,她同战友们一起胜利地解放了椰林寨,打死了南霸天。而在毒草影片《红日》中,我军却被丑化成一群没有政治、没有灵魂、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连长石东根打了败仗“训”战士,打了胜仗发酒疯,缴获了东西不上交,直接破坏革命纪律。在毒草影片《逆风千里》中,我军被丑化成吊儿郎当,毫无组织性纪律性的“散兵游勇”。战士纪鹏飞在关键时刻上了敌人的当,违犯纪律擅离岗位,让敌师长与敌飞机联系的阴谋得逞,造成严重的损失。相反,却把被俘的敌人写得威风凛凛,很有“组织纪律”。真是颠倒黑白,恶毒透顶!

革命样板戏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饱满的革命激情,高度的艺术概括,完美地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形象地表现了林副主席所深刻阐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因而是战无不胜的队伍”这一真理。

[编辑]

革命样板戏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按照“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原则,深刻地概括了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完美地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他们有着最崇高的革命理想,最壮阔的革命胸怀,最坚强的革命斗志,最彻底的革命精神,顶天立地,气壮山河。革命样板戏在表现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正确地处理了人民军队和阶级敌人的关系,是革命样板戏塑造人民军队英雄形象的一个主要特点。“两军阵前显英雄”。革命的文艺作品在表现人民军队和阶级敌人的关系时,一定要把人民军队放在主导的地位,长革命人民的志气,灭反动派的威风。描写和刻画敌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和树立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是为了揭露敌人不甘心灭亡的阶级本性,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质。在这方面,革命样板戏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智取威虎山》中“打进匪窟”一场,杨子荣只身入虎穴,从人数讲,杨子荣是孤身一人,从处境讲,杨子荣处于被盘询的“溜子”地位。但是,杨子荣凭着人民战士的大智大勇,把敌人搞得团团转,每一个回合,都是杨子荣占上风,每一场斗争,都是杨子荣压倒了敌人。最后,杨子荣高高屹立在正中,光彩焕发,倔强峥嵘,而座山雕顽匪一个个点头哈腰,丑态毕露。是杨子荣围着座山雕转,还是座山雕围着杨子荣转?说到底,谁围着谁转,就是为谁树碑立传的问题,是歌颂谁反对谁的问题。《智取威虎山》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阶级敌人的威风。反动影片《逆风千里》却与此相反,它把押送俘虏的我军战士写得委靡不振,仓皇失措,把那一伙俘虏则写得神气活现,威武不屈。敌人略施小计打翻一碗鸡蛋汤,就把我军哨兵调离岗位。敌人让我们进葫芦套子,我军就乖乖地往里钻。敌人处处牵着我军鼻子走,我军处处围着敌人打转转。编导者就是这样恶毒丑化人民军队,处心积虑地为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树碑立传的。

革命样板戏塑造人民军队英雄形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正确地处理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革命的英雄是人民群众的代表,他们为人民而英勇奋斗,他们和群众有血肉的联系。革命样板戏中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不论是进入深山老林剿匪的杨子荣、少剑波,或者是战斗在阳澄湖畔的郭建光……,他们都不是在群众之外或者在群众之上的什么“豪杰”,而是在群众之中的英雄。他们的英雄业绩是在群众的支持下创造出来的。

《沙家浜》以感人的情节,生动地展示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这种鱼水般的关系。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所以能够坚持在芦荡,所以能够奇袭沙家浜,所以能够活捉胡传葵,就是由于他们有沙奶奶、七龙这样的革命群众的支持。英雄的沙奶奶,她热爱人民的子弟兵,“待同志亲如一家”;她不怕日寇汉奸,“纵然把我千刀万剐也无妨!”这个顶天立地的群众的形象,和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郭建光,在《沙家浜》中,犹如牡丹绿叶,相得益彰!与此相反,毒草影片《红日》的编导者却恶毒地歪曲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部队上前线,群众拖后腿,哭哭啼啼,怨声载道。张大叔对连长石东根说:“要能帮助我们上大秋该多好!”石东根冷嘲热讽地回了一句:“我们要在这儿落户了!”一个对群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个看中部队的劳力,希望多为自己干些农活。一问一答,既丑化了群众又歪曲了军队。

革命样板戏塑造人民军队英雄形象的又一个特点,就是:既集中地突出了光辉的英雄人物,又把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同广大战士的智慧、勇敢和顽强斗争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些英雄人物所以能象青松一样郁郁葱葱傲立苍穹,就是因为他们集中了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智慧和勇敢,他们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杰出代表。

杨子荣是一个威镇敌巢的孤胆英雄。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勋劳”,“他多次凭机智深入敌区搜集情报”。但是,《智取威虎山》在表现杨子荣只身打入匪窟,配合追剿队胜利削平威虎山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把他写成脱离群众的传奇式的人物,而是时时刻刻都把杨子荣的机智果敢行动同广大战士联结在一起。杨子荣想出的“智取”计策,同战士们在“诸葛亮会”上的讨论“英雄所见略同”,是“不谋而合”;支委会上同志们的千叮咛万嘱咐,使只身战斗在匪窟的杨子荣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因此,他“虽然是只身把龙潭虎穴闯,千百万阶级弟兄犹如在身旁。”在场次安排上,《智取威虎山》也作了精心的处理。杨子荣“打虎上山”只身闯入匪穴后,紧接着就是少剑波率领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使人们强烈地感到杨子荣在威虎山上的战斗有强大的后盾;当匪徒栾平趁小火车被炸逃走后,少剑波立即决定提前行动,以免给杨子荣造成危险。所有这些描写,都使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孤胆,完全建立在群威群胆的基础上。

革命样板戏成功地贯彻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为了塑造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革命样板戏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革新了传统的艺术形式,赋予了这些形式——如京剧唱腔和舞蹈等以特殊强烈的战斗性,从而把一个个英雄战士,一支支英雄队伍,表现得生龙活虎,光彩夺目。

杨子荣深入虎穴制服了座山雕以后,满怀壮志,举酒高歌,激昂慷慨地唱出了“甘洒热血写春秋”一段唱腔。这段震人心弦的唱腔,犹如急促高亢的冲锋号角,宣布了这群亡命之徒必然要灭亡的命运;犹如震天的锣鼓,充分表现了杨子荣的革命雄心和威压群匪的英雄气概。这段雄壮挺拔的唱腔,连同杨子荣的高大形象一起,给了我们强烈的鼓舞。

十八个伤病员坚持在暴风雨的芦荡里,他们面对霹雳闪电,滚滚浪涛,同声唱出了“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的战斗进行曲。这段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合唱,强烈地表现了十八个勇士蔑视困难的革命气魄和战胜困难的坚强信心。这段威武雄壮的合唱,使人感到好象是响彻在芦荡里的滚滚春雷,它盖过天上的风吼雷鸣,预示着胜利的明天即将到来。

追剿队在插向威虎山的途中,疾驰在风雪迷漫的林海里,飞跃在群山峻岭上,犹如雄鹰飞翔,骏马奔驰,排山倒海,气势浩荡。这些从实际战斗生活提炼出来的滑雪、攀山、越岭等等具有强烈战斗性的舞蹈动作,充分表现了人民战士奋勇杀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十八个勇士奔袭沙家浜,他们轻捷而有力的步伐,他们机警而沉稳的身段,他们雄壮而整齐的队伍,他们一时行进、一时隐蔽、一时翻山、一时涉水的队形变化,象一幅又一幅色彩瑰丽、振奋人心的革命油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民战士是具有高度的机智、勇敢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的工农子弟兵。

革命样板戏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伟大统帅毛主席亲手缔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人民军队,塑造了为革命不怕苦,不怕死,顶天立地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为革命文艺塑造人民军队树立了最光辉的典范。革命样板戏是人民军队的壮丽颂歌。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